字词 | 孙庞斗志演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孙庞斗志演义《孙庞斗志演义》写七国称雄之时,燕国孙操兵败受辱。孙操幼子孙膑辞父往云梦山拜鬼谷先生学兵法。途中与魏国庞涓结为金兰之契。上山之后,庞涓心术不正,行事不端,三年后被鬼谷先生遣下山去。庞涓下山后应魏王之招出征,大败齐国,封为武音君、飞虎大元帅,并招为驸马。庞涓惧怕孙膑日后为他国所用,便遣大臣徐甲三次诳骗孙膑下山。孙膑为了搭救魏国使臣的身家性命,下山来到魏都。演武场上,孙膑以兵法布阵,让庞涓出乖露丑,从此结下了嫌隙。庞涓忌才妒贤,诬谄孙膑谋反,将孙膑推出斩首。刑前孙膑说出枉读三卷天书的话,庞涓便假意劝魏王改施刖足之刑,命孙膑入驸马府默写天书,密谋书成之后再行杀戮。孙膑从厨师的口中得知庞涓的豺狼之心,遂按鬼谷先生事先的安排,假装疯癫。庞涓多次试探,终于信以为真,便把孙膑送进乞丐院。后来又放火烧了乞丐院,以为孙膑必死无疑。孙膑便趁此机会,逃入大夫朱亥之家。不久,齐国大夫卜商借进贡茶叶之机,带孙膑出境,来到齐国。入齐之后,孙膑屡建奇功,收服了草寇袁达,拜为军师、天下兵马大元帅。齐国太师邹忌心怀不满,又因儿女亲事与孙膑结怨,竟勾结庞涓起兵攻齐,捉拿孙膑。庞涓率兵攻齐,并借机挟赵攻燕,烧了孙膑在燕国的故宅,腰斩了赵将廉颇的儿子廉刚。此时,孙膑使围魏救赵之计,迫使庞涓回师救魏。从此庞涓望孙膑之名而惧,不敢再出魏都。孙膑返齐,预知有三年不利,便诈死三年。庞涓听说孙膑已死,又起兵攻齐,并重施指齐伐韩的故技。韩国君臣从孙膑三年前留下的诗句中猜出孙膑未死,便往报齐君,求齐君寻访孙膑救韩。孙膑再次出来统兵,但不用真名,假托黄伯阳先生,点齐兵马救韩。孙膑首战劫得庞涓粮草,并活捉魏太子毕昌。庞涓在魏王严令下,寻齐军主力决战。孙膑用剪草为马,撒豆为兵之术,诱使庞涓误以为齐军大败,又用日减军灶之计,把庞涓引上马陵道。马陵道上的黄杨树下,早已写下 “庞涓死此树下”六个大字。庞涓被齐兵团团围住,才看见灯火丛中的孙膑,登时魂飞天外,掉下马来,被齐军锁进囚车。孙膑传檄六国,在毛头滩上会斩庞涓,践 “七国分尸”之誓,报当年刖足之仇。孙膑自思高名已扬,大仇已报,便挂冠还乡。不久前往石闾山修行,或说从鬼谷仙师出世。全书至此结束。 孙膑,史有其人,《史记》称其为孙武的后世子孙。孙庞斗志的故事也在《史记》中略有记载,明嘉靖年间余邵鱼的《列国志传》和后来冯梦龙的《新列国志》都作了更多的敷演。明中叶以后,在长篇章回小说的带动下,中短篇小说的创作日渐繁多。因此,孙庞斗志的故事也就很自然地成为文人再创作的题材,由长篇中的一个章回,再敷演为一部20回的中篇。 为什么孙庞斗志的题材这样有吸引力,一再成为文人创作的热门话题呢?我们看看《孙庞斗志演义》的主题,就可以明白其中的奥妙。《孙庞斗志演义》正是通过孙膑和庞涓由结义兄弟到同门同学,到反目为仇、兵刃相见的全过程,批判庞涓那种阴险刻薄、妒贤忌才的可耻行径,赞扬和歌颂孙膑能屈能伸、恩冤皆报的磊落胸怀。作品中流露出来的这种重视友情、痛恨背叛的思想感情,正是明中叶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市民意识的集中表现,也是明中叶长短篇小说在创作内容上的共同趋向。作者正是紧紧扣住这样的主题,塑造和刻画了他笔下的两个主要人物。 庞涓是一个心胸狭窄、阴险毒辣、见利忘义的小人。小说在一开始就以种种细节写出了他的这种鄙劣的性格。结义之后,他装着伤了脚,把行李都交给孙膑一个人挑着。上山之际,他又多了个心眼,生怕落在后头遭遇不测,便装出开山寻路的姿态,走在前面。一旦碰上猛虎便懊悔万分,连忙丢下孙膑爬上了树。上得山后,庞涓处处耍小心眼,赚孙膑的书来看,却又用谎言欺骗孙膑,不把自己的书拿出来共读。待鬼谷先生传孙膑天书时,又借故用灯火烧毁天书,生怕孙膑超过自己。作者在刻画庞涓鄙劣龌龊的种种行径的同时,也对照着写出孙膑的怀仁尚义之心。孙膑对这位处处蒙蔽自己的“义弟”一向深信不疑,甚至在面对杀身之祸时也没有怀疑庞涓的阴谋和一翻假话,反而以为庞涓真的在搭救自己。为了报答庞涓的“好意”,孙膑便默写天书三卷作为回报,直到厨师说出原因,才彻底醒悟。人物品格的高下优劣,正是在两两相照中相得益彰,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孙膑和庞涓的恩怨纠葛,在《史记》 中仅是七八百字的记载,所记仅仅四件事: 孙膑受刑、田忌赌马、围魏救赵、马陵道射庞涓。要把这样简短的故事敷演成20回的中篇小说,就需要作者进行更多的艺术加工。因此,《孙庞斗志演义》在艺术上另一值得称道的特色,就是紧紧地围绕人物性格特征,虚构出许多复杂的人物和事件,使整篇小说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孙膑的下山入魏,在《史记》 中仅 “乃阴使召孙膑”一句,《孙庞斗志演义》 中这段情节写得异常曲折反复。先是庞涓立大言牌,夸下海口,威胁列国臣服。尉缭恐日后孙膑下山为别国所用,对魏国造成威胁,命其徒王敖斧劈大言牌,告诉庞涓孙膑兵法已臻,可聘请下山助魏。庞涓奏明魏王,差遣大臣徐甲聘请孙膑,此时孙膑因偷看天书惹下灾难,为了消灾弭难,正遵鬼谷先生之命,寄葬石棺之内,徐甲两次前往,皆被鬼谷先生挡回。庞涓竟要魏王把徐甲一门老幼关进南牢,若第三次请不来孙膑便把满门家眷百余口尽行杀戮。徐甲无奈,只好往云梦山孙膑墓前哭诉,孙膑不忍徐甲一家遭难,便蹬开石门走了出来,随徐甲下山往魏。这段虚构的情节,既表现了庞涓的刻薄阴险的手腕,也衬托出孙膑的仁慈宽厚的胸怀,并为全书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孙庞斗志演义》尤其善于运用移花接木的方法,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合理移植,再现典型环境中的人物性格。比如邹忌与孙膑的矛盾,在《新列国志》 中只是写到邹忌恐田忌将来代己为相,便设计诬陷田忌谋反。于是田忌称病不朝,孙膑也辞去军师之职。在《孙庞斗志演义》中,这段情节被合理地移植为邹忌与孙膑的正面冲突。孙膑和邹忌之子争聘苏代之妹而引起的纠葛,最终发展为邹忌与庞涓密谋,要里应外合,擒拿孙膑。后又接受庞涓贿赂,传命孙膑退兵回朝。历史上的邹忌未必是这样不忠不义、见钱眼开的小人,也未必做过这种叛国背亲的丑事,但是作者出于塑造孙膑这一中心人物的需要,虚构出朝廷内部忠奸斗争的典型环境,达到塑造和刻画主要人物性格的目的。 《孙庞斗志演义》的作者还进行大胆的创造,通过丰富的想象,设计出合情合理的情节,使全书在情节结构上更加完整,主题思想更加突出。比如孙庞斗志的最后结局,是庞涓夜走马陵道,在刻有“庞涓死此树下”的大树下自刎而死。然而,《孙庞斗志演义》的作者把这一史书所载的结局,改为生擒庞涓,于毛头滩上约齐七国诸侯,会斩庞涓。这样的改编,显然是与历史事实相违,在史学上是不可取的。但是,从小说艺术的角度,这样的改编正是全书情节结构的需要。孙庞上山之前,庞涓就发有誓言,如有昧心,便“不得还乡,夜走马陵道,乱箭射死,七国分尸。”全书最后一段写庞涓马陵道上被俘,毛头滩前分尸,正是呼应前文。作者在最后的情节中让庞涓也遭刖足之苦,并让田忌、韩王、廉颇一一为自己或为亲人报仇雪恨,更是本书的恩怨皆报的主题思想的鲜明体现。 《孙庞斗志演义》除了刻意塑造孙、庞两位主要人物之外,还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次要人物。如魏国的徐甲、朱亥,齐国的田忌、邹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虚构的人物袁达。这位“猛张飞”式的人物,在作者的人物形象系统中,正好是孙膑性格特征的陪衬和补充。袁达本是一绿林好汉,孙膑三擒三纵,袁达自愿归降。归降之后,在孙膑帐下屡建奇功。袁达鲁莽好动的性格,在邹忌抢亲的情节中表现得分外鲜明。袁达妆扮新娘,坐在轿中,被邹家抬去。到了邹家,他坐在轿子里一气吃了三十几个包子,把媒婆吓得直吐舌头。等到听说“待牛羊出圈,新人便好下轿”,以为是把自己比作畜类,便跳出轿子,打闹起来。其实,“牛羊出圈”,是指时辰上的午未时,袁达不懂阴阳,造成误会。这样的人物着墨不多,其性格特征却已跃然纸上。 《孙庞斗志演义》在风格上保留了当时市井说书的特色,通篇结构上注意前后呼应,章回之间采用悬念转折。全书语言简洁,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但是,书中大量灵怪阴阳、八门遁法以及魇镇、缩地之术,虽然增添了说书人的不少噱头,只是过于怪诞不经。书中的人物也多与史书乖迕,史书上没有说孙膑是燕人,更没有一个叫孙操的父亲在燕国当驸马。卜商本是孔子的弟子,不可能一百年后再到齐国搭载孙膑出境,而秦将白起、赵将廉颇均晚于孙膑,用这些历史人物作为陪衬,显得过分牵强。因此,《孙庞斗志演义》是不能当作史书来读的,如果想借这部书了解战国的史事,那可就要南辕北辙、谬之千里了。 《孙庞斗志演义》孙庞斗志演义
明崇祯九年(1636)序刊本《孙庞斗志演义》目录书影 明崇祯九年(1636)序刊本《孙庞斗志演义》正文书影 明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又名《前七国孙庞演义》、《孙庞演义》。四卷二十回。题“吴门啸客述”,一题“澹园主人编次,清修居士参订”。作者生平不详。成书于明崇祯九年(1636)。 现存主要版本有明崇祯九年(1636)序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岐山园藏版本;芸生堂刊本,藏南京图书馆;清康熙五年(1666)啸花轩刊《前后七国志》本,藏大连图书馆;清康熙五年(1666)宏德堂刊本,藏上海辞书出版社;清京都文和堂刊《前后七国志》本,藏天津图书馆;清致和堂刊本,藏首都图书馆。1984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前后七国志》排印京都文和堂刊本,1985年山东大学出版社排印本,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明崇祯九年序刊本。 七国争雄之时,燕国的燕丹公主招孙武之子孙操为驸马,生有孙龙、孙虎、孙膑三子。燕王派孙操征秦,不料孙操中计大败而回,被燕王削去了兵权。孙膑听说河南汝州云梦山水帘洞中有位鬼谷先生,兵书战策、妙略奇谋,无不精通,于是拜别父母,前往云梦山拜师学艺。路遇魏国开染坊的庞衡之子庞涓也去鬼谷先生那里学兵法,二人一见如故,结拜为兄弟,一同上路。在一高山上遇到一猛虎,庞涓吓得慌忙求救,而孙膑却是神情镇定,原来此虎乃是鬼谷先生的驾车神虎,被派来试探二人心术的。又经过几番考验,孙膑和庞涓终于来到水帘洞拜鬼谷先生为师。鬼谷见孙膑虎背熊腰,且怀有仁义之心,而庞涓却是鬼头蛇眼,是忘恩负义、不得善终之相,因此不愿收下庞涓,经孙膑再三哀求才勉强答应。孙膑学艺刻苦认真,庞涓却心术不正,又嫉妒鬼谷偏心于孙膑,便暗中将鬼谷给孙膑看的“天书”烧毁。不久,鬼谷先遣庞涓下山,留下孙膑传授三卷天书、八门遁法、六甲灵文,并为孙膑取表字“守愚”,别号“伯龄”。 魏王与齐王因辟尘珠一事结怨,齐王派军兴师夺珠,魏国拜退,急张榜文招贤能之才。而庞涓下山后,在燕国和齐国吃了闭门羹,来到魏国,于是应招出征,将田忌生擒,迫使齐王下降书进贡礼。魏王封庞涓为武音君,镇魏飞虎大元帅,敕赐玉带宝剑,并招为驸马。庞涓怕孙膑为他国所用,遂派徐甲往云梦山聘孙膑下山助魏国,鬼谷先生设下空墓,骗徐甲孙膑已死。徐甲回到庞涓处将事情禀明,庞涓不信,欲斩徐甲全家。徐甲三次上山在孙膑的墓前泣告,孙膑不忍他死于非命,遂同意下山助魏。鬼谷知孙膑必遭断足之祸,赠聚神镜与木盒,待急难之用。孙膑来到魏国,魏王封孙膑为御营团练使,操练军士。一日,魏王让孙膑与庞涓对阵练兵,庞涓破阵无术反被孙膑捉下马来。庞涓怀恨在心,又忌其才,便设计陷害孙膑谋反,魏王大怒,要将孙膑推出斩首。庞涓知道孙膑有天书三卷,遂假意劝说魏王,将孙膑的死刑改为剐足之刑,殷勤为孙膑治伤,欲骗他写出天书的内容。但孙膑已知庞涓的狼子野心,想起下山前鬼谷的话,于是打开木盒,看到师傅留下的诗句,原来是要他装疯。孙膑装疯卖傻,将已写好的天书撕碎了吞进肚中,庞涓派人来试探,孙膑也不露丝毫破绽,用粪浇饭,庞涓才终于相信了。庞涓将孙膑囚于卑田院中,然后率人火烧卑田院,而孙膑早已知晓了庞涓的计谋,口诵六甲灵文,趁黑雾弥漫之际,潜入大夫朱亥家躲藏。 却说燕王听说孙膑被囚于魏国,派孙膑之父孙操前往魏国相救,庞涓领兵出战,大败而归。魏王又派朱亥出战,朱亥手持孙膑的书信,劝孙操收兵回燕,原来孙膑早已知道自己有朝一日必能回到燕国。庞涓见朱亥不用一兵一卒就劝退了燕国军队,顿时起疑,于是夜观天象,得知孙膑原来躲在朱亥家中,立刻带兵搜查。幸而孙膑精通五行遁术,藏身于香案之下,令庞涓无功而返。庞涓不死心,第二日又来搜查,听得一金银柜中有人说话,遂命人将柜子抬上大殿,当着魏王的面开柜,谁知里面只是些砖石瓦屑。于是朱亥反而状告庞涓打死管家婆、私换金银,庞涓颜面尽失,只得把自家的金银首饰赔给朱亥。庞涓回府后越想越不甘心,于是带齐人马再去朱亥府上搜查,孙膑让已死的管家婆扮成朱亥重病在床的母亲,然后说成是在庞涓搜查时被吓死的,告到魏王那里,让庞涓又吃了一顿骂。孙膑欲躲在管家婆的棺材内,混出魏国,庞涓追截,被孙膑施法术用纸人变成尸体,让庞涓又空手而回。 明崇祯九年(1636)序刊本《孙庞斗志演义》插图书影 齐王听说了孙膑的才能与不幸遭遇,派上大夫卜商到魏国假纳降表,乘魏国不察,把孙膑藏在装茶叶的车内救了出来,并让孙膑来到七国临淄鲁王府住下。楚国使者向齐国献鱼,但齐王却不识为何鱼,鲁王田忌回府询问孙膑,孙膑认得此乃靴鱼,并告知取鱼之法,让楚国使者大惊。齐国受草寇袁达等人的骚扰,孙膑领旨出征,袁达归顺,齐王大喜,赐孙膑黄金千两、罗锦百匹,官封齐国司马、调兵军师等职。 鲁王田忌为媒,把右丞相苏代之女嫁与孙膑为妻,谁料太师邹忌的次子也欲聘苏小姐,苏家因已应允孙膑而退聘,邹忌大怒,欲强娶豪夺。孙膑设计,让袁达假扮成苏小姐上轿,邹家劫轿而遭袁达一阵好打。邹忌怀恨在心,差大国舅邹纲准备厚礼,去魏国收买庞涓,相约里应外合,捉拿孙膑。庞涓奏明了魏王,点齐五万军马攻打齐国。路经燕国的时候,先火烧了孙操的庄园,燕王命孙操父子出城迎战,孙操派大儿子孙龙去齐国求救。孙膑与鲁王点起三万人马,登时往魏国而去,把魏城团团围住,魏王急召庞涓统兵回国。庞涓的家将马安面容与庞涓颇有几分相似,于是庞涓用毒酒毒死了他,然后拿他的首级去骗孙膑,诈称他已被魏王斩首,以麻痹孙膑。半夜,庞涓偷袭齐军,孙膑早已洞悉庞涓的计谋,魏军全军覆没。魏国忙差使者向秦、韩两国借兵,秦国命白起领兵救魏,却遭袁达的伏击;韩国派正宫娘娘魏阳公主率军助魏,也被袁达擒下。两国救兵都被打败,魏王无计可施,庞涓用“七箭定喉书”的法术使孙膑双目失明,如果做法满七日,孙膑必死无疑。鲁王大急,立刻张榜招来冯驩,腾云去将庞涓做法的祭器等烧毁,使庞涓做法不成。魏王无奈,只得将辟尘珠献于齐王,并呈上降书求和。齐王大喜,召回孙膑,赐孙膑金帛御酒,众将领论功行赏。孙膑察知自己有三年不利,于是诈死,齐王亲率文武百官送孙膑的棺木出西郊安葬。庞涓闻得孙膑的死讯,乘机领兵伐齐以夺回辟尘珠,庞涓率军入韩国,欲先伐韩再讨齐。韩王观孙膑昔日留下的柬帖,知他未死,尚在齐国,遂派使者张肖简往齐国寻访孙膑。孙膑待三年灾星退后,复出接旨,点齐人马截下魏国的粮草,并捉住了太子毕昌。庞涓接到魏王的旨意,为了救回太子,派张才行刺孙膑,没想到行刺的却是用稻草扮的假人。孙膑命将士们扮做鬼状,埋伏在魏军营帐周围,齐声哭喊,引得庞涓直赶马陵道。庞涓见黄杨树上写着“庞涓死此树下”,心中害怕,正要回马,却被早已埋伏在此的齐军抓个正着。孙膑写下檄文,请来六国王侯,在毛头滩会斩庞涓。孙膑回府后,带了妻儿,回燕国与父母团聚,归隐深山,一日,忽然不见了,有人说是鬼谷先生邀他去云梦山,度他出世了。 孙庞斗志演义全称《新镌全像孙庞斗志演义》。长篇小说。作者无考。二十卷,每卷一目。全书内容自“潼关城白起偷营,朱仙镇孙庞结义”起,至“践誓分尸走马陵,功成拂袖归云梦”。叙春秋战国时,齐国名将孙膑为其同学魏国将领庞涓所害,处以膑刑,后孙膑设计逃出魏国,并借用齐国兵力,于马陵道败魏军, 处死庞涓, 复仇雪耻等事。本书多杂取传说逸闻及神仙怪异事,叙述、描写较为粗糙、呆滞。 有明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一九八四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标点本《前后七国志》,是《孙庞斗志演义》与《乐田演义》之合刊本。 孙庞斗志演义二十卷。明本题 “吴门啸客述”。复有题“澹园主人编次,清修居士修订”者。作者真实姓氏不详。书成于明末崇祯年间。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的故事,又名 《前七国志》。书二十卷二十回,每回有偶句题目。故事讲述战国初期七国纷争,燕国驸马孙操之子孙膑为报强秦挟制之仇,去云梦山向鬼谷先生学艺,路遇庞涓,二人结为兄弟,同师学艺。庞涓心地奸诈险恶,下山后入魏国。后孙膑亦入魏,遭庞涓暗算,被刖去双足。齐国设法将孙膑救走,最后孙膑在马陵道大败魏军,擒杀庞涓,孙膑随之退隐岩穴,全书结束。该书集中笔墨塑造了正面主人公孙膑形象,他胸襟坦荡,待人赤诚,足智多谋,在未识庞涓真面目之前,一直视庞涓为知己兄弟,甚至忍着刖足惨刑的剧痛为庞涓抄写天书。而知道庞涓害己的真情之后,又能隐忍待机,凭超人智慧和浩然正气,与敌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复仇成功,给恶人以应得的惩罚。在孙膑身上,体现了古代正直之士的传统美德。在与之对比的庞涓身上,则集中了作者对邪恶小人的揭露批判。该书写作可能受到关于七国春秋平话的影响,诸多情节与元曲《马陵道》也颇相似。作为历史演义,在孙膑身世等诸多历史事件上与史实不符,没有处理好史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书中的神怪法术太多而且玄虚,如孙膑会八门遁法、能剪草为马撒豆成兵等,过于追求奇幻,削弱了它作为历史小说的价值。叙事中心突出,线索分明,语言简洁,则是其长处,故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可读性。总体来说,该书在中国小说史上有一定地位,但属于三流作品。有明崇祯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歧山园藏版本和芸生堂刊本,均为四卷二十回,藏南京图书馆。另有啸花轩《前后七国志》合刊本,文和堂 《前后七国志》合刊本。1984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前后七国志》校点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