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孙席珍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孙席珍1906—1984浙江绍兴人 孙席珍
孙席珍
孙席珍 孙席珍1906—1984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原名彭,笔名丁非等。浙江绍兴人。1922年入北京大学。其间开始发表作品。1926年参加北伐,曾主编南昌版《革命军日报》。1931年起在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大学任教,任北平“左联”常委兼书记、北平作协常委兼书记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大学、杭州大学教授和中国作协浙江分会副主席。1980年起兼任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浙江省写作学会会长等。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花环》《金鞭》《女人的心》,长篇小说《战争三部曲》,中篇小说《凤仙姑娘》,论著《近代文艺思潮》《高尔基评传》《辛克莱评传》《东欧文学简史》《外国文学论集》《诗歌论》《鲁迅作品研究》《郭沫若诗研究》等。译作有日本小泉八云的《英国文学研究》。有《孙席珍小说选集》。 ☚ 梁遇春 石灵 ☛ 孙席珍 孙席珍1906.7.21—1984.12.31原名孙彭。曾用名孙志新。笔名有丁非、丁飞、织云女士等。浙江绍兴人。出身贫寒。16岁赴京半工半读,白天在北京大学学习,晚上为《晨报》副刊作校对。1923年曾与赵景深、焦菊隐、于毅夫、蹇先艾等组织绿波社,负责《京报·文学周刊》。其间在《晨报副刊》、《京报·诗学半月刊》、《小说月报》等报刊发表许多诗文。后赴广东,随林伯渠参加北伐,主编过《革命军日报》南昌版。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失败后流亡日本。三十年代任教于北平师范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中国大学、东北大学。先后任北方“左联”和北平作家协会常委兼书记、华北各界救国会和北平各界救国会常委,与吴承仕、齐燕铭、曹靖华等合编《文史》、《盍旦》杂志。其间在上海《文学界》、天津《国闻周报》等报刊发表许多小说,如《慰劳》、《余明》等。抗战开始后,辗转于山东、河南、湖北、江西、湖南、广西、福建等省,从事讲学和救亡活动。1945年后应聘任联合国救济总署专门委员。建国后历任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教授。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到大连去及其他》( 1928年)、《金鞭》、《女人的心》(均1929年)、《花环》(1930年)、《夜皎皎》,中篇小说《凤仙姑娘》(1928年)、《战场上》(1929年)、《战场中》(1930年)、《战后》。其中短篇小说《阿娥》、《没落》被译成英文, 《战场上》部分章节被译成法文。其它还有《近代文艺思潮》、《英国文学研究》、《英国浪漫诗人》、《雪莱生活》、《辛克莱评传》、《高尔基评传》、《曼殊代表作》等著译编选作品。 ☚ 孙俍工 贡少芹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