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存性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存性编清初颜元著。凡2卷。与《存学编》、《存治编》、《存人编》合称《四存编》。清光绪初年收入《颜李遗书》,1923年编入《颜李丛书》,1957年北京古籍出版社、1959年中华书局分别出版《四存编》点校本。书中一反宋儒将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对立起来的“理善气恶”的性二元论,而主张“形性不二”、“气质无偏恶”的人性论。认为人性就是气质之性,是人的生理心理机能通过遇于物、发于情、见于事所表现出来的仁、义、礼、智之“理”。因而“非气质无以为性,非气质无以见性”(《性理评》),没有离开气质之性的所谓天理之性。所以,“气无偏恶”,“若谓气恶,则理亦恶,若谓理善,则气亦善。盖气即理之气,理即气之理,乌得谓理纯一善而气质偏有恶哉!”(《驳气质性恶》)指出人性之恶,与人的先天气质无关,而是根源于后天环境的影响,“祸始于引蔽,成于习染”(《性图》)。 存性编二卷。清颜元 (1635—1704)撰。颜元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博野 (今属河北)人。幼年其父被掠到关外。八岁师事僧人吴持明,习骑射及兵法,拒绝学时文。他涉猎群书,怀疑宋儒。康熙二十三年 (1684),北上寻父,负骨归葬,世称孝子。曾讲学于肥乡漳南书院。其学重躬行实践,反对宋明理学“空谈心性”。著有《四存编》、《朱子语类评》、《习斋记余》等书。此书为 《四存编》之一。书中主要论述:孟子言性善,孔子言 “性相近,习相远”,两者语异而意相同。宋儒误解“相近”之意,而以善为“天命之性”,相近为 “气质之性”。遂使为恶者推委于气质。不知理即气之理,气即理之气。清浊厚薄,纯驳偏全,万有不齐,总归为一善。其恶为蔽习所染。如以目为例,则能视为目之性,其视之则情之善,看的详略远近则是才的强弱,皆不可谓之恶。唯有邪色引动,然后才有淫视。又认为,性之相近如真金,轻重多寡虽然不同,但其为金则相同。因有差等故不曰同,惟其同于一善,故曰“近”。举天下不同一之姿,以性相近一言包括,是即性善,即人皆可以为尧舜。世人引蔽习染无穷的罪恶,以“习相远”一言概括,是即非才之罪。下卷分列七图,以论述自己的学术观点。有《畿辅丛书》、《颜李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1987年中华书局出版 《颜元集》收录此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