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孔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孔融153—208东汉末文学家。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孔子二十代孙。少有俊才,公开在父子伦理上反对孔孟儒家旧说,被认为是汉末孔府上的“奇人”。任北海相,人称“孔北海”,后任大中大夫。曾有志于挽救汉室危难,然才疏意广,无所成就。为人恃才负气,政治上反对曹操,被曹操以“败伦乱理”的罪名杀害。文学上散文成就高。文章词藻华丽,豪气充迈,能以气运词,反映了建安时期文学的新变化。能诗,《杂诗·远送新行客》写悼子之情哀痛欲绝,堪称抒情佳品。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把他与王粲等六人相提并论,但其年辈高于其他六人,故被列为“建安七子”之首,现存明人辑《孔北海集》。 孔融 孔融153—208字文举,鲁郡(今山东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与王粲、刘桢、陈琳、阮瑀、徐干、应玚等号为“建安七子”。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汉献帝时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官至大中大夫。恃才负气,直言敢谏,因触怒曹操被杀。有诗颂碑论等二十五篇,多散佚。今文存《论盛孝章书》、《荐祢衡表》等,锋利流畅,笔带讥嘲,以气盛见长。诗存七首,以《杂诗》第二首为最,抒发丧子悲痛,哀婉动人。原有集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 ☚ 炎"> ![]() 孔融 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建安七子之一。孔子二十世孙。有高名清才,且性宽容少忌,为时论所重。东汉灵帝中平(184—189)中,官至虎贲中郎将。中平末,董卓入京,以融不肯阿附,出为北海相。献帝迁许,征为将作大匠,作六言诗三首赞美曹操。后操擅权渐著,融不能堪,议论书函,言辞激切。终被操使路粹诬奏杀之。年五十六。融不长于诗而长于文,文气遒劲。《后汉书》本传记其所著诗、颂、论、议等凡二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载《孔融集》九卷,已佚。张溥辑有《孔少府集》,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录其文一卷,三十九篇。《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辑其诗作五首。主要事迹见《后汉书·孔融传》、《三国志·王粲传》注引《续汉书》。 ☚ 蔡邕 曹操 ☛ 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汉末文学家。孔子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一。汉献帝时举为北海相,故世称孔北海。寻拜太中大夫。建安元年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后复为太中大夫。时曹操专权,融常以诡词嘲讽,深为操所忌。建安十三年被曹操所杀。原有集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 孔融 孔融153—208汉末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后汉书·孔融传》说他是孔子第二十世孙。幼有异才,年十岁,即以敏辩名动京师。性好学,博识多览。曾任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又任少府、大中太夫等职。为人恃才负气,刚直敢言。宽容少忌,好士,尤喜奖掖后进。其《荐袮衡书》、《与曹公书荐边让》及《论盛孝章书》等,即为举贤荐能、接济朋友所作,颇以此闻名。史称其“闻人之善,若出之己;言有可採,必演而成之;面告其短,而退称所长;荐达贤士,多所奖进;知而未言,以为己过。故海内英俊皆信服之”(后汉书·孔融传》),足见其磊落坦荡之襟怀。他是“建安七子”之一,但同其他六人政治态度不同,对曹操屡加攻击,终因触怒曹操被杀。 ☚ 蔡邕 辛延年 ☛ 孔少府集/孔北海集 ☚ 张衡诗文集校注 孔少府集 ☛ 孔融
孔融离合作郡姓名诗杂诗 临终诗 六言诗 荐祢衡表 论盛孝章书 报曹公书 孔融
孔融孔融(153—208),字文举,东汉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幼有异才,博览群书。灵帝时为司徒杨赐掾属,后升任虎贲中郎将。性刚正敢言,不避权势。献帝初,因触忤董卓,出为北海(今山东昌乐县)相,世称孔北海。在郡六年,力兴儒学。后任青州刺史,为袁谭所败,城陷出奔。献帝都许昌时,召为将作大匠(掌管修造宗庙、宫室等土木工程的官),又升任少府(掌管宫中衣、食、财宝的官),再拜太中大夫。不肯苟合随俗,对曹操多讥讽侮慢之辞,遭忌恨,终被杀害。 孔融长于散文,议论锋利,文气劲健。曹丕曾称其文辞“体气高妙”(《典论·论文》),并赞为“扬(雄)班(固)俦也”。 原有集十卷,已散佚。明代张溥辑有《孔少府集》(又名《孔北海集》)。 孔融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文学家。生于153年,卒于208年。系孔子20世孙。“建安七子”之一。其作品流传甚少。今存诗7首,其中《杂诗》2首,是否确系孔融所作,说法不一。 孔融 孔融153—208KongRong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汉献帝时任北海相、大中大夫等职。建安元年(196),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因政治上与曹操有矛盾,为曹操构罪杀害。 ☚ 王粲 蔡琰 ☛ 孔融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县)人。孔子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一,是“七子”中年辈最长的,政治态度也与其他六人不同。为人好学、秉性刚直,独不附曹操。始为司徒杨赐府属官,升任虎贲中郎将。因触忤董卓,出为北海(今山东省寿光县)相,后世称孔北海。后任青州刺史,为袁谭所败。及献帝迁都于许昌,召为将作大匠,又迁少府。因对曹操多侮慢之辞,被杀。孔融虽为孔门之后,但对孔教却大不敬,其《杂诗》第一首中云: “吕望老匹夫,苟为因世故,管仲小囚臣,独能建功祚。”对儒家心目中的贤相名臣不是那么尊重。所存散文,如 《荐祢衡表》、《与曹公论盛孝章书》等,辞藻华美,多骈俪气,但豪气直上,“慨然有烈丈夫之风”。故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孔北海文,虽体属骈俪,然卓荦遒亮,令人想见其为人。”其他一些文章,如 《与曹操论禁酒书》等,常“杂以嘲戏”,富有诙谐气味,所以刘勰在《文心雕龙·招策》中说他的“文教丽而罕于理,乃治体乖也”,批评他的文章教令文辞华丽而不善于道理,这是违背了政治法度的缘故。其作品多佚,诗仅存七首。明人辑有 《孔少府集》一卷。 ☚ 张衡 曹操 ☛ 孔融 孔融153~208东汉有名的文学家,字文举 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是孔子20世孙,自小聪慧,爱好学习。献帝时任过北海(今山东寿光)相,故世称孔北海。建安元年,曹操任他为将作大臣,后迁少府,复为太中大夫,是有名的“建安七子”之一。 ☚ 王粲 司马迁 ☛ 孔融153—208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孔子20世孙。献帝时任北海相、大中大夫。直言敢谏,能诗而以文胜,文锋犀利流畅,豪迈而多讥嘲。明人辑有《孔北海集》。 孔融 孔融153—208汉末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建安“七子”之一。汉献帝时任北海相,故亦称“孔北海”。又任少府、大中大夫等职。少有异才,博览好学,性格刚正,直言敢谏,后因屡次触怒曹操而被害。所作散文,议论尖锐,个性鲜明。文章写得气势充沛,比喻精妙,辞采典雅,文句整饬,以才气取胜。曹丕《典论·论文》称其“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代表作有《临终诗》。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 ☚ 王粲 阮籍 ☛ 孔少府集/孔北海集评注 ☚ 赵计吏集 孔少府集 ☛ 孔融 孔融153——208字文举。东汉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少有异才,勤奋博学,历任侍御史、中军侯、虎贲中郎将、议郎,官至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又任少府、太中大夫等职。孔融是东汉末年一代名儒,为当时文章宗师,被誉为建安七子之首。其文章以议论为主,内容大抵为申张教化,宣扬仁政,荐贤举能,评论人物,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颇露锋芒,个性鲜明。在散文艺术上,骈丽气息较浓,文句整饬,辞彩典雅,引古论今,比喻精妙,以气盛见长。其长于奏议散文,名作有《荐祢衡疏》、《与曹公论盛孝章书》等,都表现出“飞辩骋辞,溢气坌涌”的艺术特色。曹丕论其文“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以至乎杂以嘲戏。”(《典论·论文》)孔融的诗作流传下来者很少,以咏史诗为主,语言通俗,叙史简明。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 ☚ 荀悦 阮瑀 ☛ 幼有异才/撰典讽曹 ☚ 感甄作赋 幼有异才 ☛ 孔融 孔融153—208汉末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曲阜一带)人。孔丘二十世(《续汉书》作二十四世)孙。汉献帝时任北海相,时人称其为孔北海,曾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屡为黄巾军所败。后入朝,官至太中大夫。为人骄矜自负,自恃高门世族,对曹操多所非议,终被曹操所杀。融为汉末一代名儒,继蔡邕以后为一代文章宗师。与王粲、刘桢、阮瑀、陈琳、应瑒、徐斡并称为“建安七子”。曹丕曾悬赏征募其文章,誉其为建安七子之首,感叹乃“杨(雄)、班(固)俦也。”融所作散文锋利简约,善用讥嘲调侃笔调。原有文集,后散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清人严可均的《全后汉文》83辑融遗文为1卷。融诗今尚存5首。其中《临终诗》感情洋溢,郁闷之气于言表,泄孤愤之情于诗中。他的六言诗3首,属咏史类,叙董卓作乱和曹操迁许昌史事,叙史简明,发人深思。其诗可见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汉诗》。 ☚ 以意逆志 孔臧 ☛ 孔融153~208Kong Rongwriter and poet at the end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one of the Seven Masters of the Jian’an Period.Works: Memorial Recommending Mi Heng,etc. 孔融153—208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少有俊才,献帝时任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又任少府、大中大夫等职。以激烈言辞触怒曹操,被操所杀。散文锋利简洁,善于嘲讽。又能诗, 《远送新行客》一篇,写得较出色。与陈琳、阮瑀、应玚、刘桢、王粲、徐幹,称建安七子。著有《孔北海集》。 孔融143—208字文举。东汉末鲁国(山东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一。曾任北海相,镇压过黄巾起义。终官太中大夫。年少时就享有盛名。博学,精于典章制度。善交友,好奖掖后进。待人面告其短,退称其长。但自奉颇高,志大才疏,终日高谈阔论,是士大夫中拥汉势力的代表。经常轻侮曹操,讥刺曹氏私生活及北征乌丸,反对禁酒等政令,为操所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