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嬴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嬴政秦始皇。军事家、政治家。公元前259年生,前210年去世。公元前246~前210年在位,以“德高三皇、功高五帝”称皇帝,号始皇帝。亲政后,开扩疆土,战事连年。自公元前230年灭韩,到前221年灭齐,10年吞并6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1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又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定百越,戍守五岭。废分封,行郡县制,全国设36郡。焚烧史书经典,坑杀儒生460人。 嬴政前259~前210秦国国君。秦王朝的创建者,史称秦始皇。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著名军事统帅。公元前246年~前210年在位。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起在李斯等人参赞下,令王翦等著名战将开始了旨在统一中国的兼并战争。历经10年,相继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等六国。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自称始皇帝。亲自掌握国家大政方针。普及郡县制度,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修筑长城,派扶苏、蒙恬率军30万戍边,防止匈奴南下。派军队平定百越之乱,稳定南部边疆。为维护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起了重要作用。在位期间,严刑峻法,实行专制统治,销毁民间武器,严禁百姓讲武论兵;焚毁诸子百家书籍;镇压六国贵族势力。由于对外连年用兵,增加了百姓负担,促使秦朝的矛盾激化。去世后,旋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 嬴政前259—前210秦朝建立者。即秦始皇。前246~前210年在位。秦庄襄王之子。年十三,立为秦王。时吕不韦为相。宣太后嬖臣嫪毐受封长信侯,事无大小皆决于毐。前238年亲政。诛嫪毐,免吕不韦。旋采李斯等灭六国、成一统之计。自前230年灭韩始,至前221年灭齐,十年间悉灭六国,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称国家最高统治者为皇帝。废谥法,以世计数,自为始皇帝。取消分封,推行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从中央到地方的重要官吏均由皇帝任免。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修驰道。前214年,派兵南定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同年又派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一带)。筑长城,东起辽东,西至临洮。为加强统治,销毁民间兵器。除史官所藏《秦记》外,别国史书皆烧毁,凡儒家经典、诸子书(除博士官所藏外),一概焚之;坑杀儒生四百六十余人于咸阳,世称“焚书坑儒”。发七十余万人,耗巨资修阿房宫和骊山墓。即帝位十二年间,出巡郡县凡五次,沿途刻石颂德,以示不朽之功。前210年,于出巡途中,病死于沙丘平台 (今河北广宗西北)。 嬴政前259—前210即秦始皇。秦王朝建立者、政治家。庄襄王之子。公元前246—前210年在位。即位时,吕不韦执政。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亲政后,平定嫪毐发动的叛乱。次年,免吕不韦职。由公元前236年灭韩, 到前221年灭齐,十年之问先后兼并六国,自称始皇帝。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颁布“使黔首自实田”令,按占田数量纳税;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修建驰道、直道和在今云南、贵州地区“略通五尺道”,以加强全国陆路交通。又派兵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定百越,戍守五岭, 设置闽中、南海、桂林等四郡。禁止儒生评论时政。下令销毁民间兵器,焚烧各国史书和民间所藏经典及诸子书籍,坑死儒生四百六十多人。在他统治期间,严刑酷法,租役繁重,侈宫室游观,加上连年用兵,使百姓痛苦不堪。他死后不久,即爆发了陈胜、吴广农民大起义。 嬴政见“秦始皇”。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