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嫦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嫦娥女神话传说中后羿之妻。一作恒嫦、恒娥,汉人避文帝刘恒讳,改作姮娥。据传后羿射落九日后,天帝大怒,不许其夫妻上天堂。后羿从西王母请得不死之药,她偷吃后奔月,化为玉蟾蜍(故事见《淮南子·览冥篇》及《太平御览》卷四引张衡《灵宪》)。魏晋以后,“月中有蟾蜍”的传说,逐渐为月中有玉兔、有仙女的说法所代替。“月里嫦娥”,千百年来已成了人们形容女性美的赞词。一说嫦娥系由常仪演变而来,常仪又作“常宜”,相传为帝喾下妃,娵訾之女,以善于占月著名。 嫦娥cháng' é借指女仙、美女等;也用以咏月。汉·张衡《灵宪》:“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妻姮(heng)娥窃以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引自《太平御览》卷四)《淮南子·览冥训》:“譬若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汉·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李商隐《常娥》: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阎选《浣溪沙》:刘阮信非仙洞客,常娥终是月中人。韦庄《谒金门》: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 嫦娥 嫦娥东汉神话小说。张衡编录。原载《灵宪》,已佚。《续汉书·天文志》、《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皆载录。袁珂《古神话选释》录入。作品叙写:嫦娥,本是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西王母不死之药而奔往月宫。将往,枚占(以筹而占)于有黄(古巫师或史官之名),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指月尽之时),毋惊毋恐,后且大昌。”于是,嫦娥托身于月宫,是为蟾蜍。看来,这段神话是阶级社会形成巳久直到封建社会初期才最后完成的。窃药奔月的情节,或许就是为求长生而不择手段的统治阶级自私心理的一种反映。蟾蜍即癞虾蟆,其形体是相当丑恶的。嫦娥是古今同誉的美人,却化为这种丑恶的动物,想来必定有谴责的意思在内。窃药之事说明了羿与嫦娥之间,本来就有矛盾,主要的矛盾恐怕是由于羿射十日而惹来的麻烦。羿是天神下凡,妻子嫦娥想必也是天神下凡。羿得罪了天帝而不能上天,可能连累到嫦娥也不能上去,因而促使她走上了窃药奔月的道路。作品叙事比较简洁,语言较为古朴,亦文亦诗(辞),颇带古神话遗风。嫦娥故事,见于最早的记载,是《山海经·大荒西经》,那里说是“常羲浴月”,常羲即嫦娥。后有《归藏》,那里说“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文选·祭颜光禄文》注引);《淮南子·览冥篇》则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即嫦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据《初学记》卷一所引,在这句之下,尚有“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十二个字,故事已经比较完整。到了张衡《灵宪》记叙的在她奔月之前“枚占于有黄”一节,可能仍是《归藏》的旧文,增加的内容并不多。至于嫦娥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那温柔、美丽、聪明、善良等等美的属性,与天上的月亮一样,占有相当崇高的地位,那是大约在六朝以后的事了。嫦娥故事,在戏曲、诗文中常为题材,其影响极为深远。如唐李商隐《寄远》诗就有“嫦娥捣药无穷已”的名句。又唐陈陶《海昌望月》诗也谓“孀居应寂寞,捣药青冥愁”,即咏此事。鲁迅《故事新编》中的《奔月》也饰演此故事。 ☚ 张衡 王逸 ☛ 嫦娥 嫦娥五幕神话剧。顾仲彝著。1946年1月上海永祥印书馆初版。文学新刊。 ☚ 眼睛亮了 谷深兰 ☛ 嫦娥 嫦娥唐诗篇名。七绝。李商隐作。见明刊本《李义山诗集》卷六。作年不详。诗云:“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首写嫦娥彻夜不眠之情状,接探嫦娥心曲,疑其思念人间而难耐孤寂,字里行间充满同情与慰藉之意。对诗旨历来有自伤、怀人、悼亡、咏女冠诸说。论者以为“悼亡说最不可通”,而其馀三者“虽似不相涉,实可相通”,盖“嫦娥、女冠、诗人,实三位而一体,境类而心通。咏嫦娥即所以咏女冠,亦即所以寄寓诗人因追求高洁而陷于孤孑之复杂矛盾心理。”(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 ☚ 晚晴 贾生 ☛ 嫦娥边贡 月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这首诗语言极为通俗浅近,几乎不需要任何诠释,人人都看得懂。要说它的妙处,全在下联,而主要是第三句。如果没有这一句,只是反复形容嫦娥的孤单,说她夜夜思凡。那末,此诗已落玉溪生的窠臼——其同题七绝云:“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便不必作矣。但此诗有了第三句,就出了新意: “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这“说”与“忆”都有歆羡之意。就是泰戈尔说的:“云儿愿为一只鸟,鸟儿愿为一朵云。”《千字文》说的:“执热愿凉”。它揭示出了人生的一大误区。那便是容易见异思迁,不能安分知足。于是到处都有“围城”,里边的人想攻出来,外边的人想攻进去。一旦角色互换,依然不能满足。“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言浅意深,言近旨远,可为患得患失者诫。 作者自注云:“时外舅胡观察谢政家居,寄此通慰。”这位观察大人是到过“天上”的,现在谢政家居,又回到“人间”,是过来人了。他对此诗当然能心领神会的。对“共在人间说天上”的世相,他也能作冷眼旁观了。 嫦娥边 贡
诗人边贡在明弘治年间,系 “弘治十才子” 之一,他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世称 “四杰”。但他的知名度远不及李、何、徐三人。顾起纶 《国雅品》引袁献实曰: “四杰谓李雄健,何秀逸,徐精融,边朴质。”结论是 “边稍不逮,祗堪鼓吹三家耳。”但这种以诗风朴质为才情不逮的讦论准则, 似不够公允。所以陈子龙在 《明诗选》 中称边贡之诗为 “才情甚富,能于沉稳处见其流利,声价在昌縠 (徐桢卿) 之下, 君采 (薛蕙) 之上”,显然陈子龙的评价较切实际。 这首七绝,作者自注云:“时外舅胡观察谢政家居,寄此通慰。”可见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为了安慰辞官闲居的岳父。以神话传说中的嫦娥故事,寄寓了身处逆境时仍不要忘情世间的思想,既然是劝慰之作,全诗的意绪显得十分蕴藉和旷达。 嫦娥在我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早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帛画就绘有 “嫦娥奔月” 的故事。以后历代诗文中涉及嫦娥题材的甚多。对于这样一个古老而又为前人大量吟咏的题材,要想翻出新意实属不易,所以边贡此诗大致仍是蹈袭唐宋诗词的题咏,基本上没有跳出前人的窠臼,只是写的很朴实,感情也很真挚,故仍有可取之处。 首句点明时地和嫦娥所居之处的环境。月宫即广寒宫。秋天本来就是万物肃杀的季节,不仅人间如此,天上亦不例外。一个“冷” 字,不仅写出了自然季节所造成的冷落,同时也透露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孤寂之感。“团团”,凝聚貌,此处是指月宫中的桂树霜露凝聚,突出秋季景色的特征。江淹《感怀》诗中有 “苍苍山中桂,团团霜露色”之句,此处之 “桂团团” 当即由江诗脱化而出。 次句进一步写嫦娥的形单影孤,长期忍受着清冷不堪的寂寞。“岁岁”表示时间延续很长,不是偶或一时,而是年年岁岁均如此。桂树开花从季节上说紧扣前句的“秋”字,另外桂花香飘十里,馨香馥郁。桂花盛开的季节应在旧历八月,即民歌中所谓 “八月十五桂花香”,而八月十五又是象征团圆的中秋节。嫦娥本是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了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的不死灵药奔往月宫。事见《淮南子 ·览冥训》: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岁岁花开只自攀”仍是强调了嫦娥的孤独寂寞。杜甫 《月》诗中说: “斟酌嫦娥寡,天寒奈九秋”; 李商隐《嫦娥》诗中则更明确点出: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宋代谢枋得认为:“诗意谓嫦娥有长生之福,无夫妇之乐。岂不自悔,前人未道及。”月宫秋冷,花开自攀,自悔之意,隐约可见。 三、四句一正一反,写出不必羡慕神仙,还是应该注目人间的微讽劝戒。“共在人间说天上”,诗意一转,转到世人对天界仙人的议论。在文学作品中,大凡对天发抒议论或羡慕仙人,几乎都是对社会现实或个人遭际有所不满的反映。现在作者的岳父仕途坎坷,丢官闲居,自然难免有出世之想。“共在” 的 “共” 字,表示持这种出世思想的人并非少数,其中也包括作者自己,另外还表示对由于仕途多艰,命运多舛而产生这种向往天界的出世思想,自己是深深理解的,当然也是同情的。诗的最后一句写得既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这一句并没有顺承前一句,一味地消极沉溺下去,而是讲从别一个角度看,天上的嫦娥,不耐孤寂,长生之福,天伦之乐,孰轻孰重,一目了然。结句很有力量,不仅否定了慕仙出世思想,而且体现出积极奋进的入世精神。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思想一般都比较复杂,往往是儒、释、道交融杂揉在一起,顺境时儒家观念占主导地位,逆境时则释道思想抬头,看破红尘,消极遁世。在仕途不畅,受到挫折时仍坚持积极的入世精神自然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作为晚辈对长辈的劝慰之作,此诗写得委婉自然,含而不露,表现出很高水平的写作技巧。日本诗人森大来在评论唐人绝句时,曾说:“诗至绝句,一毫才气都用不着,半点魄力都费不得。惟视其意象风趣如何耳。语欲浅,悟欲深;调要近,意要远。然才气不厚,情岂得深;魄力不具,意岂能远。但用不着于其语调之间,又费不得于其字句之内,故诗之至难,全在绝句,而所以至难之故,则在其天籁也。”(见江侠庵译《评释唐诗选》卷6)森大来的这段话虽是评论唐人绝句,但对理解边贡此诗也颇有帮助。绝句这种诗体,字数甚少,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用浅近的文字表现出深远的意境,其写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边贡此诗运用人们所熟知的嫦娥故事,对亲眷长辈进行劝慰,而且“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相信其岳父见到此诗后,定于心有戚戚焉。 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①,长河渐落晓星沉②。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解题】 此诗作年不详。嫦娥:传说中后羿之妻。后羿于西王母处得不死之药,嫦娥窃食而飞往月宫,遂成月中仙子。诗中前二句写室内外之景,暗示长夜难眠、凄清孤寂的心境。后二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推想嫦娥心理,嫦娥窃药而飞升,结果反而独处清冷的月宫,应会后悔。进一步烘托自己的孤寂景况。前人解此诗众说纷纭,或谓咏嫦娥“有长生之福,无夫妇之乐”;或谓咏女冠之不耐孤寂;或谓借嫦娥抒孤高不遇之感。实则诗人熔铸多方面感受,故意蕴丰富。 【注释】 ①云母屏风:以云母石饰制的屏风。②长河:银河。 嫦娥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李商隐 ←上一篇:登乐游原 下一篇:无题 → 诗词简介: 此诗作年不详。嫦娥:传说中后羿之妻。后羿于西王母处得不死之药,嫦娥窃食而飞往月宫,遂成月中仙子。诗中前二句写室内外之景,暗示长夜难眠、凄清孤寂的心境。后二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推想嫦娥心理,嫦娥窃药而飞升,结果反而独处清冷的月宫,应会后悔。进一步烘托自己的孤寂景况。前人解此诗众说纷纭,或谓咏嫦娥“有长生之福,无夫妇之乐”;或谓咏女冠之不耐孤寂;或谓借嫦娥抒孤高不遇之感。实则诗人熔铸多方面感受,故意蕴丰富。 此诗前二写室内外环境,暗透主人公长夜不寐、孤寂清冷之况。以引起后二悬想嫦娥因长处孤清之境而悔偷灵药,从对面进一步托出自身之复杂微妙心理。极空灵蕴藉,启人多方面联想。解者或谓实咏嫦娥、或谓咏女冠之不耐寂寞、或谓自抒孤高不遇之感。实则彼此境类心通。 诗境的能指,即是通常所谓“早知今日,悔不当初”,可惜没有后悔药吃的人生心态。此诗能获得普遍共鸣而成为名篇,正在此耳。
《嫦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释】嫦娥:神话传说中的月中女神。云母屏风:镶嵌着云母石的屏风。长 河:天河,银河。晓:拂晓。灵药:传说中的不死仙药。碧海:指青天。天 蓝若海,故称。 【大意】室内烛光越来越暗淡,云母屏风染上了一层浓浓的烛影。天上银河 逐渐西移垂地,寥落的晨星也即将隐没。天上的明月让我想到月中仙女 嫦娥,寂寞无伴的她想必也懊悔当初偷吃了不死药,以致年年夜夜孤居 月宫,面对碧海青天,孤独寂寞之情难以排遣吧。 嫦娥 月宫秋冷桂团团, 岁岁花开只自攀。 “嫦娥”,月神。初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作“常羲”,谓为帝俊之妻。《大戴礼》、《淮南子》诸书又作“常仪”、“常宜”,《搜神记》始用“嫦娥”之名。《淮南子·览冥》谓为后羿之妻,窃不死之药以奔月。后世遂以此说为正宗。 “月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二句写月宫的清冷寂寞。月宫秋天寒气逼人,桂树也冻得凝聚在一起了。虽然年年桂树开花,但也只有嫦娥一人攀折馨香的桂枝。咏及嫦娥,人们多羡慕她服用不死之药,得长生之体。此诗别辟蹊径,认为奔月的嫦娥在月宫之中日子并不好过。月宫之清冷,月宫之寂寞都令人难以忍受,因而才有“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二句。人间只知说天上奔月人如何如何,却不知天上的奔月人尚在回忆昔日人间的温暖热闹。 人们之所以羡慕嫦娥,乃是因为嫦娥服用不死之药一事广为人知,而对奔月后的嫦娥却一无所知,说白了,乃是对长生不死的渴求和羡慕使人们仰慕嫦娥。世上有无不死之药可存而不论,单从对月宫生活的羡慕来言,亦为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知其一者,知奔月也;不知其二者,不知月宫清冷寂寞也。单凭表象上的一瞥是不可能全面了解一个事物的,对月宫、对嫦娥是如此,对其它人、其它事亦是如此。本诗的独到恰在于它看到了人们不易看到的另一面,即月宫的冷清,嫦娥的寂寞。 嫦娥李商隐
这首诗,作者借助嫦娥奔月的古老神话传说,抒发了自己对类似于嫦娥偷食仙药、奔月离世,虽身居琼楼玉宇、冰清玉洁,然而孑处月宫、寂寞冷清、碧海青天周而复始,孤漠一人的境况,予以深沉的同情,既是慰人也是哀己。 嫦娥,她是中华民族流传极远又极广泛的神话人物。传说是大禹、伯益所记的《山海经》中,就有嫦娥的纪载:“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大荒西经》)常羲即常仪,古读仪为何,后世遂演出为嫦娥。帝俊即帝喾。关于嫦娥奔月故事,《淮南子·览冥》记载较详:“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高诱注说:“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 《初学记》引古本《淮南子》,于“姮娥窃以奔月”句下,尚有“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数语。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西汉帛画《嫦娥奔月》,图中一轮月牙上,正有一只绿色的蟾蜍,可见嫦娥升上月宫变为蟾蜍的记载不虚,后世把月宫称为蟾宫亦由此而来。“姮娥”原作“恒娥”,汉文帝名恒,又因避汉文帝讳而改作“嫦娥”。 嫦娥奔上月宫化为蟾蜍,此蟾蜍司何职呢?李商隐有《寄远》诗:“嫦娥捣药无穷已,玉女投壶未肯休。”说的是嫦娥在月宫上常年捣药。唐代陈陶《海昌望月》诗也写道:“孀居应寂寞,捣药青冥愁。”从沙坪坝出土的石棺画像中,也可看到“蟾两足人立,手方持杵而下捣”的形象。嫦娥化为蟾蜍在月宫捣药事,虽与本诗用典无涉,但它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嫦娥在月宫生活中的单调和寂寞,这正是诗人立意的根据。 这首诗前两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写长夜孤思之景况。思之孤寂,只有闪烁烛光的云母屏风陪伴;思之久深,银河消落、晨星隐去而忧愁不去。后两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则是思之结果,也正是诗人动心之处。“嫦娥应悔偷灵药”,一个“悔”字道出了全诗的旨意,千言万语尽在“悔”字中。谢枋得说:“嫦娥贪长生之福,无夫妻之乐,岂不自悔?前人未道破。”这里道出的所悔无人伦之乐、夫妻之情,可以算做一个内容吧。然而更有深一层的内容,胡次焱说:“羿妻窃药奔月中,自视梦出尘世之表,而入海升天,夜夜奔驰,曾无片暇时,然而何取乎身居月宫哉?此所以悔也。按商隐擢进士第,久中拔萃科,亦既得灵药入宫矣。既而以忤旨罢,以牛、李党斥,令狐绹以忘恩谢不通,偃蹇蹭蹬,河落星沉,夜夜此心,宁无悔耶?此诗盖自道也。”关于此诗的主题,前人有自伤、怀人、悼亡、咏女冠诸说,除悼亡一说漫无根据外,其他各说都有一定的情由。《李商隐诗歌集解》编著者在按语中曾有比较中肯的分析:“盖二句,设身处地,推想嫦娥心理,实已暗透作者自身处境与心境。嫦娥窃药奔月,远离尘嚣,高居琼楼玉宇,虽极高洁清净,然夜夜碧海青天,清冷寂寞之情固难排遣;此与女冠之学道慕仙、追求清真而又不耐孤孑,与诗人之蔑弃庸俗、向往高洁而陷于身心孤寂之境均极相似,连类而及,原颇自然。故嫦娥、女冠、诗人,实三位而一体,境类而心通。咏嫦娥即所以咏女冠,亦即所以寄寓诗人因追求高洁而陷于孤孑之复杂矛盾心理。” 这首诗虽歌咏嫦娥,实已融入了诗人自身的人生感受与世情遭遇,所以诗歌所表达的内容浑沦虚括,情思涵盖广泛,似此似彼,亦此亦彼,不同的读者能够找到不同的共鸣之处。诗人用字颇尽画龙点睛传神三昧,如一个“悔” 字,直透骨髓外,又一个 “夜夜心”,把孤寂之况全盘托出,钟惺评道: “语、想俱刻,此三字却下得深浑。” 嫦娥为上古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原本不带宗教色彩,然经后世神仙思想的浸润,在流传中,在人们的心目中,逐渐地增加了“女仙”的意味,人们或多或少把她与道教的丹药飞升联系起来。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对嫦娥悔吃灵药的描写,实际上流露了对 “神仙” 的清醒保留态度。 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此诗前二写室内外环境,暗透主人公长夜不寐、孤寂清冷之况。以引起后二悬想嫦娥因长处孤清之境而悔偷灵药,从对面进一步托出自身之复杂微妙心理。极空灵蕴藉,启人多方面联想。解者或谓实咏嫦娥、或谓咏女冠之不耐寂寞、或谓自抒孤高不遇之感。实则彼此境类心通。 诗境的能指,即是通常所谓“早知今日,悔不当初”,可惜没有后悔药吃的人生心态。此诗能获得普遍共鸣而成为名篇,正在此耳。 嫦娥
【释】 1.云母:一种柔韧富于弹性的矿物,晶体透明,有类似珍珠的光泽。古代以其薄片装饰屏风、门扉等。烛影深:谓蜡烛越烧越短,幽暗的光影愈来愈大,暗示夜已很深。长河:指银河。渐落:渐没,指银河向西移动,逐渐消失。 2.嫦娥:古代神话中后羿的妻子,即传说中的月仙子。碧海青天:谓明月晚间从碧海升起,历青天而复入碧海。 【译】 烛影 在云母作成的 屏风上投落 ,时光消磨 长河渐渐沉没。 晨星 也渐渐沉没。 只有孤独的嫦娥, 懊悔着 自己偷吃仙药, 面对着青天碧海 夜夜寂寞。 【评】 此诗以神话嫦娥奔月为题材。揣度其清冷寂寞的心境,其所寓意,大致有三:其一是认为讥刺女道士,如清人程梦星解:“此亦刺女道士,首句言其洞房曲室之景,次句言其夜会晓离之情。下二句言其不为女冠,尽堪求偶,无端入道,何日上升也。盖孤处既所不能,而放诞又恐获谤,然则心如悬旌,未免悔恨于天长海阔矣。”(《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清人张采田:“义山依违党局,放利偷合,此自忏之词,作他者非。”(《玉溪生年谱会笺》)也有很多学者将此三者(嫦娥之寂寞、女道之求仙,诗人之向往高洁)合为一体。其实,诗人从其自身的遭际出发,观照于外物之合于自有,而以象出之,不露端倪,则自然出现这种似此亦彼,亦此亦彼的现象,何必索其一端哉? 嫦娥 嫦娥《太平御览》卷四引汉张衡《灵宪》曰:“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以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晋·千宝《搜神记》卷十四:“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后以此典指月;或指仙女、美人;或抒发对月的联想。秦观《蝶恋花》:“何事霜华催鬓老,把杯独对嫦娥笑。”谢懋《念奴娇·中秋呈徐叔至》“此夕常娥应也恨,冷落琼楼金阙。” ☚ 肠欲断 唱黄鸡 ☛ 嫦娥❶指传说中的月中仙女。清洪昇《长生殿·闻乐》: “吾乃嫦娥是也,本属太阳之主,浪传后羿之妻。” 嫦娥cháng'é神话中从人间飞到月亮里的仙女 嫦娥cháng’é〈名〉指神话中从人间飞向月球的仙女:月里嫦娥。 嫦娥月神名。《山海经·大荒西经》作“常羲”,为帝俊之妻。《淮南子·览冥训》作“姮蛾”,盖避汉文帝 (刘恒) 讳之故,云为后羿之妻,窃不死之药以奔月。晋干宝《搜神记》十四作“嫦娥”。参见 【嫦娥奔月】。 嫦娥cháng’é我国古代神话里从人间奔往月亮的仙女: (金桂)因想挂花曾有广寒~之说,便将桂花改为嫦娥花。(七九·1978) 古代名物 > 神異類 > 神怪部 > 神 > 恒娥 > 嫦娥 嫦娥 chángé 即恒娥。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月亮 > 嫦娥 嫦娥 cháng'é 亦作“常娥”。相傳爲月中女神,因以指月亮。唐·盧仝《有所思》詩:“天涯涓涓常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宋·趙鼎《河傳·秋夜旅懷》詞:“東窗皓月今宵滿,淺酌芳樽,暫倩嫦娥伴。”明·唐寅《掬水月在手》:“玉纖弄水金鈿濕,要捧嫦娥對面看。”參見“姮娥”。 嫦娥即“姮娥”。传说中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仙药而奔入月宫,成为月中仙女。为避汉文帝刘恒讳,改称“嫦娥”。李商隐《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亮 月亮月(月儿;月子;月光;月窟;月宫;月轮;月魂;月魄;月影;月娥;月兔;月婆;月精;月杵;月灵;月规;月华;月轮;月镜;淡月;蟾月;冷月;孤月;麝月) 阴(阴兔;阴怪;阴宗;阴灵;阴精;玄阴;太阴;太阴精) 兔(兔月;兔窟;兔轮;兔魄;兔影;金兔;玉兔;瑶兔;蜍兔;雪兔;玄兔;老兔;踆兔;顾兔;夕兔;阴兔;冰兔) 魄(魄宝;魄渊;丽魄;霜魄;宵魄;玉魄;冰魄;娟魄;圆魄;娥魄;寒魄;素魄;晚魄;暗魄;怨魄;地魄 夜魄;阴魄) 娥(娥月;娥轮;娥魄;霜娥;常娥;嫦娥;素娥;金娥;姮娥;姱娥;瑶娥) 桂(桂月;桂花;桂枝;桂兔;桂魄;桂轮;桂蟾;桂华;丹桂) 轮(轮光;轮彩;霜轮;晶轮;孤轮;瑶轮;兔轮;丹轮;一轮;玉轮;孤轮;娥轮) 姮 蟾(蟾宫;蟾蜍;蟾兔;蟾魄;蟾精;蟾影;金蟾;银蟾;明蟾;孤蟾;小蟾;冰蟾;海蟾;蜍蟾;霜蟾;灵蟾;皎蟾;西蟾;寒蟾;素蟾;玉蟾;玉蟾蜍;青蟾兔) 玄烛 玄度 霄晖 宵晖 大明 夜光 圆光 素舒 望舒 珠龟 仪景 圆景 圆影 冰壶 冰盘 冰鉴 冰镜 宝鉴 明镜 海镜 天镜 宝镜 晶盘 碧华 金饼 金鉴 金精 金镜 晶盘 清质 清银 秋液 幽阳 素舒 素女 银葩 高寒 天眼 水银 穴鼻 决鼻 盈缺 佩环 明鉴 顾菟 菱花 结鳞 清规 玉轮 玉蜍 玉杵 玉壶 寒玉 轩辕镜烂银盘 清凉宫 另见:月光 运行2 日月出没地 ☚ 月亮 不圆的月 ☛ 女神 女神娘娘 灵后 鬼婆婆 ☚ 各种神 地神 ☛ 嫦娥 嫦娥女子的美称。古代流传后羿的妻子,吃了仙药奔月而去,成为月宫里的仙女。也作“恒娥”。 ☚ 彩鸾 西施 ☛ 嫦娥 嫦娥娥,中国神话传说人物,后羿之妻。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长生不老药,她偷食之,成仙,奔入月中,成为月精。还有一些说法,嫦娥入月后,化为蟾蜍;嫦娥入月后,司捣药之事等。嫦娥奔月的传说流传久远,后来文人骚客吟诵之时,多为表达月宫清冷寂寞,嫦娥孤苦难耐之情。 ☚ 精卫 西王母 ☛ 嫦娥又称“恒娥”、“姮娥”。神话人物。偷吃了其夫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的不死之药,遂奔月宫。一说奔月后变为蟾蜍。参阅《淮南子·览冥训》与高诱注,以及《初学记》引《淮南子》佚文。 嫦娥chang’ethe Lady in the Moon 《嫦娥》chang ’eGoddess in the Moon→李商隐 (Li Shangyin) 嫦娥Chang’e;Moon Goddess 嫦娥Chang’e—moon goddess,the lady in the legend who swallowed an elixir stolen from her husband and flew to the moon 嫦娥一作姮娥、恒娥。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羿之妻,羿从西王母处求得不死药,嫦娥偷吃后,飘飘在奔入月宫。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就有“嫦娥奔月”,说明这一故事流传甚古。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