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嫦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嫦娥女

神话传说中后羿之妻。一作恒嫦、恒娥,汉人避文帝刘恒讳,改作姮娥。据传后羿射落九日后,天帝大怒,不许其夫妻上天堂。后羿从西王母请得不死之药,她偷吃后奔月,化为玉蟾蜍(故事见《淮南子·览冥篇》及《太平御览》卷四引张衡《灵宪》)。魏晋以后,“月中有蟾蜍”的传说,逐渐为月中有玉兔、有仙女的说法所代替。“月里嫦娥”,千百年来已成了人们形容女性美的赞词。一说嫦娥系由常仪演变而来,常仪又作“常宜”,相传为帝喾下妃,娵訾之女,以善于占月著名。

嫦娥cháng' é

借指女仙、美女等;也用以咏月。汉·张衡《灵宪》:“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妻姮(heng)娥窃以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引自《太平御览》卷四)《淮南子·览冥训》:“譬若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汉·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李商隐《常娥》: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阎选《浣溪沙》:刘阮信非仙洞客,常娥终是月中人。韦庄《谒金门》: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

嫦娥

嫦娥

东汉神话小说。张衡编录。原载《灵宪》,已佚。《续汉书·天文志》、《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皆载录。袁珂《古神话选释》录入。作品叙写:嫦娥,本是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西王母不死之药而奔往月宫。将往,枚占(以筹而占)于有黄(古巫师或史官之名),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指月尽之时),毋惊毋恐,后且大昌。”于是,嫦娥托身于月宫,是为蟾蜍。看来,这段神话是阶级社会形成巳久直到封建社会初期才最后完成的。窃药奔月的情节,或许就是为求长生而不择手段的统治阶级自私心理的一种反映。蟾蜍即癞虾蟆,其形体是相当丑恶的。嫦娥是古今同誉的美人,却化为这种丑恶的动物,想来必定有谴责的意思在内。窃药之事说明了羿与嫦娥之间,本来就有矛盾,主要的矛盾恐怕是由于羿射十日而惹来的麻烦。羿是天神下凡,妻子嫦娥想必也是天神下凡。羿得罪了天帝而不能上天,可能连累到嫦娥也不能上去,因而促使她走上了窃药奔月的道路。作品叙事比较简洁,语言较为古朴,亦文亦诗(辞),颇带古神话遗风。嫦娥故事,见于最早的记载,是《山海经·大荒西经》,那里说是“常羲浴月”,常羲即嫦娥。后有《归藏》,那里说“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文选·祭颜光禄文》注引);《淮南子·览冥篇》则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即嫦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据《初学记》卷一所引,在这句之下,尚有“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十二个字,故事已经比较完整。到了张衡《灵宪》记叙的在她奔月之前“枚占于有黄”一节,可能仍是《归藏》的旧文,增加的内容并不多。至于嫦娥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那温柔、美丽、聪明、善良等等美的属性,与天上的月亮一样,占有相当崇高的地位,那是大约在六朝以后的事了。嫦娥故事,在戏曲、诗文中常为题材,其影响极为深远。如唐李商隐《寄远》诗就有“嫦娥捣药无穷已”的名句。又唐陈陶《海昌望月》诗也谓“孀居应寂寞,捣药青冥愁”,即咏此事。鲁迅《故事新编》中的《奔月》也饰演此故事。

☚ 张衡   王逸 ☛
嫦娥

嫦娥

五幕神话剧。顾仲彝著。1946年1月上海永祥印书馆初版。文学新刊。

☚ 眼睛亮了   谷深兰 ☛
嫦娥

嫦娥

唐诗篇名。七绝。李商隐作。见明刊本《李义山诗集》卷六。作年不详。诗云:“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首写嫦娥彻夜不眠之情状,接探嫦娥心曲,疑其思念人间而难耐孤寂,字里行间充满同情与慰藉之意。对诗旨历来有自伤、怀人、悼亡、咏女冠诸说。论者以为“悼亡说最不可通”,而其馀三者“虽似不相涉,实可相通”,盖“嫦娥、女冠、诗人,实三位而一体,境类而心通。咏嫦娥即所以咏女冠,亦即所以寄寓诗人因追求高洁而陷于孤孑之复杂矛盾心理。”(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

☚ 晚晴   贾生 ☛

嫦娥

 

边贡


 月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这首诗语言极为通俗浅近,几乎不需要任何诠释,人人都看得懂。要说它的妙处,全在下联,而主要是第三句。如果没有这一句,只是反复形容嫦娥的孤单,说她夜夜思凡。那末,此诗已落玉溪生的窠臼——其同题七绝云:“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便不必作矣。但此诗有了第三句,就出了新意: “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这“说”与“忆”都有歆羡之意。就是泰戈尔说的:“云儿愿为一只鸟,鸟儿愿为一朵云。”《千字文》说的:“执热愿凉”。它揭示出了人生的一大误区。那便是容易见异思迁,不能安分知足。于是到处都有“围城”,里边的人想攻出来,外边的人想攻进去。一旦角色互换,依然不能满足。“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言浅意深,言近旨远,可为患得患失者诫。
 作者自注云:“时外舅胡观察谢政家居,寄此通慰。”这位观察大人是到过“天上”的,现在谢政家居,又回到“人间”,是过来人了。他对此诗当然能心领神会的。对“共在人间说天上”的世相,他也能作冷眼旁观了。

嫦娥 - 佛道圣经文学 - 可可诗词网

嫦娥

 

边 贡


 月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
 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诗人边贡在明弘治年间,系 “弘治十才子” 之一,他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世称 “四杰”。但他的知名度远不及李、何、徐三人。顾起纶 《国雅品》引袁献实曰: “四杰谓李雄健,何秀逸,徐精融,边朴质。”结论是 “边稍不逮,祗堪鼓吹三家耳。”但这种以诗风朴质为才情不逮的讦论准则, 似不够公允。所以陈子龙在 《明诗选》 中称边贡之诗为 “才情甚富,能于沉稳处见其流利,声价在昌縠 (徐桢卿) 之下, 君采 (薛蕙) 之上”,显然陈子龙的评价较切实际。
 这首七绝,作者自注云:“时外舅胡观察谢政家居,寄此通慰。”可见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为了安慰辞官闲居的岳父。以神话传说中的嫦娥故事,寄寓了身处逆境时仍不要忘情世间的思想,既然是劝慰之作,全诗的意绪显得十分蕴藉和旷达。
 嫦娥在我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早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帛画就绘有 “嫦娥奔月” 的故事。以后历代诗文中涉及嫦娥题材的甚多。对于这样一个古老而又为前人大量吟咏的题材,要想翻出新意实属不易,所以边贡此诗大致仍是蹈袭唐宋诗词的题咏,基本上没有跳出前人的窠臼,只是写的很朴实,感情也很真挚,故仍有可取之处。
 首句点明时地和嫦娥所居之处的环境。月宫即广寒宫。秋天本来就是万物肃杀的季节,不仅人间如此,天上亦不例外。一个“冷” 字,不仅写出了自然季节所造成的冷落,同时也透露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孤寂之感。“团团”,凝聚貌,此处是指月宫中的桂树霜露凝聚,突出秋季景色的特征。江淹《感怀》诗中有 “苍苍山中桂,团团霜露色”之句,此处之 “桂团团” 当即由江诗脱化而出。
 次句进一步写嫦娥的形单影孤,长期忍受着清冷不堪的寂寞。“岁岁”表示时间延续很长,不是偶或一时,而是年年岁岁均如此。桂树开花从季节上说紧扣前句的“秋”字,另外桂花香飘十里,馨香馥郁。桂花盛开的季节应在旧历八月,即民歌中所谓 “八月十五桂花香”,而八月十五又是象征团圆的中秋节。嫦娥本是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了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的不死灵药奔往月宫。事见《淮南子 ·览冥训》: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岁岁花开只自攀”仍是强调了嫦娥的孤独寂寞。杜甫 《月》诗中说: “斟酌嫦娥寡,天寒奈九秋”; 李商隐《嫦娥》诗中则更明确点出: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宋代谢枋得认为:“诗意谓嫦娥有长生之福,无夫妇之乐。岂不自悔,前人未道及。”月宫秋冷,花开自攀,自悔之意,隐约可见。
 三、四句一正一反,写出不必羡慕神仙,还是应该注目人间的微讽劝戒。“共在人间说天上”,诗意一转,转到世人对天界仙人的议论。在文学作品中,大凡对天发抒议论或羡慕仙人,几乎都是对社会现实或个人遭际有所不满的反映。现在作者的岳父仕途坎坷,丢官闲居,自然难免有出世之想。“共在” 的 “共” 字,表示持这种出世思想的人并非少数,其中也包括作者自己,另外还表示对由于仕途多艰,命运多舛而产生这种向往天界的出世思想,自己是深深理解的,当然也是同情的。诗的最后一句写得既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这一句并没有顺承前一句,一味地消极沉溺下去,而是讲从别一个角度看,天上的嫦娥,不耐孤寂,长生之福,天伦之乐,孰轻孰重,一目了然。结句很有力量,不仅否定了慕仙出世思想,而且体现出积极奋进的入世精神。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思想一般都比较复杂,往往是儒、释、道交融杂揉在一起,顺境时儒家观念占主导地位,逆境时则释道思想抬头,看破红尘,消极遁世。在仕途不畅,受到挫折时仍坚持积极的入世精神自然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作为晚辈对长辈的劝慰之作,此诗写得委婉自然,含而不露,表现出很高水平的写作技巧。日本诗人森大来在评论唐人绝句时,曾说:“诗至绝句,一毫才气都用不着,半点魄力都费不得。惟视其意象风趣如何耳。语欲浅,悟欲深;调要近,意要远。然才气不厚,情岂得深;魄力不具,意岂能远。但用不着于其语调之间,又费不得于其字句之内,故诗之至难,全在绝句,而所以至难之故,则在其天籁也。”(见江侠庵译《评释唐诗选》卷6)森大来的这段话虽是评论唐人绝句,但对理解边贡此诗也颇有帮助。绝句这种诗体,字数甚少,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用浅近的文字表现出深远的意境,其写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边贡此诗运用人们所熟知的嫦娥故事,对亲眷长辈进行劝慰,而且“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相信其岳父见到此诗后,定于心有戚戚焉。

《嫦娥》作者、注释和解题 - 唐诗经典 - 可可诗词网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解题】
 此诗作年不详。嫦娥:传说中后羿之妻。后羿于西王母处得不死之药,嫦娥窃食而飞往月宫,遂成月中仙子。诗中前二句写室内外之景,暗示长夜难眠、凄清孤寂的心境。后二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推想嫦娥心理,嫦娥窃药而飞升,结果反而独处清冷的月宫,应会后悔。进一步烘托自己的孤寂景况。前人解此诗众说纷纭,或谓咏嫦娥“有长生之福,无夫妇之乐”;或谓咏女冠之不耐孤寂;或谓借嫦娥抒孤高不遇之感。实则诗人熔铸多方面感受,故意蕴丰富。
 【注释】
 ①云母屏风:以云母石饰制的屏风。②长河:银河。

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的诗词 -可可诗词网

嫦娥

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李商隐
←上一篇:登乐游原 下一篇:无题 →
诗词简介:
 此诗作年不详。嫦娥:传说中后羿之妻。后羿于西王母处得不死之药,嫦娥窃食而飞往月宫,遂成月中仙子。诗中前二句写室内外之景,暗示长夜难眠、凄清孤寂的心境。后二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推想嫦娥心理,嫦娥窃药而飞升,结果反而独处清冷的月宫,应会后悔。进一步烘托自己的孤寂景况。前人解此诗众说纷纭,或谓咏嫦娥“有长生之福,无夫妇之乐”;或谓咏女冠之不耐孤寂;或谓借嫦娥抒孤高不遇之感。实则诗人熔铸多方面感受,故意蕴丰富。

此诗前二写室内外环境,暗透主人公长夜不寐、孤寂清冷之况。以引起后二悬想嫦娥因长处孤清之境而悔偷灵药,从对面进一步托出自身之复杂微妙心理。极空灵蕴藉,启人多方面联想。解者或谓实咏嫦娥、或谓咏女冠之不耐寂寞、或谓自抒孤高不遇之感。实则彼此境类心通。

诗境的能指,即是通常所谓“早知今日,悔不当初”,可惜没有后悔药吃的人生心态。此诗能获得普遍共鸣而成为名篇,正在此耳。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 chánɡ é 》 
    《 嫦 娥 》 
    .[ tánɡ ]. lǐ shānɡ yǐn 
    .[ 唐 ]. 李 商 隐 
    yún mǔ pínɡ fēnɡ zhú yǐnɡ shēn , chánɡ hé jiàn luò xiǎo xīnɡ chén 。 
    云 母 屏 风 烛 影 深 , 长 河 渐 落 晓 星 沉 。 
    chánɡ é yīnɡ huǐ tōu línɡ yào , bì hǎi qīnɡ tiān yè yè xīn 。 
    嫦 娥 应 悔 偷 灵 药 , 碧 海 青 天 夜 夜 心 。 
     
     
  • 《嫦娥》
    .[唐].李商隱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翻译1】室内烛光越来越暗淡,云母屏风染上了一层浓浓的烛影。
    天上银河 逐渐西移垂地,寥落的晨星也即将隐没。
    天上的明月让我想到月中仙女 嫦娥,寂寞无伴的她想必也懊悔当初偷吃了不死药,
    以致年年夜夜孤居 月宫,面对碧海青天,孤独寂寞之情难以排遣吧。


    【翻译2】
    烛影
    在云母作成的
    屏风上投落,
    时光消磨
    长河渐渐沉没。
    晨星
    也渐渐沉没。
    只有孤独的嫦娥,
    懊悔着
    自己偷吃仙药,
    面对着青天碧海
    夜夜寂寞。

    【翻译3】
    云母屏风上烛光暗影深深,
    银河渐渐西垂晓星也落沉。
    嫦娥一定后悔偷吃那灵药,
    独对碧海青天夜夜都伤心。
     

  • ①嫦娥:又名姮娥,月神名。神话中说她是后羿之妻,窃后羿所得不死之药 而食之,奔月成仙。(见《太平御览》四)
     
    ②云母:一种晶莹透明的矿物,制成薄片,可装 饰屏风。
     
    ③碧海:绿色的海。“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 海……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东方朔《十洲记》)
  •  此诗以神话嫦娥奔月为题材。揣度其清冷寂寞的心境,其所寓意,大致有三:其一是认为讥刺女道士,如清人程梦星解:“此亦刺女道士,首句言其洞房曲室之景,次句言其夜会晓离之情。下二句言其不为女冠,尽堪求偶,无端入道,何日上升也。盖孤处既所不能,而放诞又恐获谤,然则心如悬旌,未免悔恨于天长海阔矣。”(《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清人张采田:“义山依违党局,放利偷合,此自忏之词,作他者非。”(《玉溪生年谱会笺》)也有很多学者将此三者(嫦娥之寂寞、女道之求仙,诗人之向往高洁)合为一体。其实,诗人从其自身的遭际出发,观照于外物之合于自有,而以象出之,不露端倪,则自然出现这种似此亦彼,亦此亦彼的现象,何必索其一端哉?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嫦娥奔月的故事到嫦娥吞下仙药奔向月亮就打住了,诗人却以丰富的想像力描绘了她到了月亮以后的情景,冷清、寂寥、无奈,这样的意境象征 了某些人在某些时候的心境。
     
     广寒宫里,云母屏风上摇曳的烛光的影子愈来愈黯淡,苍茫的夜空,璀璨的银河渐渐落下去,启明星沉入了天幕的深处。天已近拂晓,又一个夜晚即将过去。广寒宫是富丽堂皇的,美轮美奂,衣食无虞,但那个独处广寒宫的人却那么凄清无聊,没有了凡间的喧嚣嘈杂、痛苦烦恼,也没有了世俗的温情和幸福。在初到广寒宫几天的新鲜、兴奋、喜悦过去后,一个个漫漫长夜只能守着孤灯,细细地去看云母屏风上的烛影是浓是淡,而且永无止境。一二两句从室内陈设的明暗变化到屋外的斗转星移,构筑了一个浩瀚、空旷、悠远、凄美的意境。那个孤独、寂寥、百无聊赖的主人公,未著一字,却呼之欲出。这部分环境的描绘非常真切,给人设身处地的感觉。
     
    三四两句诗人换了个角度,以第三者的身份揣测主人公的心思。当初得到不死之药,能够得道成仙、长生不死,是何等的幸运,绝对未料到今日 “高处不胜寒”的凄凉。嫦娥是不是后悔了呢?嫦娥应该是后悔当初偷了灵药,以致岁岁年年,日复一日,夜夜对着碧海似的青天,凄清寂寞难以释怀。
    本诗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嫦娥的幽清孤寂,嫦娥内心活动折射的意蕴,吻合了诗人对现实生活中某些情绪的理解,如成功后的失落,热闹背后的寂寞,执著后的懊悔等等,并能引起人们普遍的共鸣。全诗意象的选择贴切而巧妙,“烛影”、“长河”、“晓星”、“碧海”、“青天”等,都是一些具体可感又引人遐思 的词语,非常优美; 意境的营造,悠远而深邃,情韵绵长。
  • 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相传她原是有穷国君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了丈夫从西王母处得来的不死药,独自飞奔到了月宫。这首诗并不是咏月里嫦娥,而是描写一位与嫦娥处境相似的人物。诗的首句描绘主人公所处的室内环境,烘托出主人公孤寂黯然的心情。次句是主人公遥望夜空所见。长河指银河。“渐”字表明时间在流逝,“沉”字刻画出天将破晓时星辰欲落的动态。这句通过对夜景的描绘,渲染出空旷沉寂的气氛,进一步衬托出主人公沉郁凄凉的情怀。仰望空中明月,主人公联想到了月宫中寂寞无伴的嫦娥,她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孤寂之情是难以排遣的,想必她一定后悔当初偷吃了不死药吧?嫦娥的处境引起了主人公的共鸣,“应悔”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之感,实际是主人公心情的写照。诗中并没有交待这位主人公是何人,又缘何而产生孤寂之感,因而对这首诗的寓意有多种不同的说法。
     
    李商隐本人才华横溢、孤高脱俗,因而屡遭俗恶势力的妒忌和排挤,以至仕途坎坷,岁月蹉跎。可见这首诗中寄寓着诗人追求高洁却因此陷入孤独境地的复杂心理感受。
  •  这首诗题为“嫦娥”,实际上是写处境孤寂的主人公对环境的感受和她 的心灵独白。
     
     前两句写室内外环境。室内,烛光暗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圈深暗的光 影,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室外,银河 逐渐西移垂地,晓星也行将隐没。着一“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随着晓星 的沉没,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沉落下去。在索寞中,独对冷屏残烛,青天孤 月,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尽管这里并没有对主人公的心理作直接描写,但 透过上述物象,其孤清凄冷的情怀和不堪禁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却鲜明可触。
     
     后两句是主人公由自身处境引发的对嫦娥心境的悬想,实际上也是主人 公的心灵独白: 孤居月宫的嫦娥,想必也懊悔当初偷吃了不死的仙药,以致 年年夜夜,独对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难以排遣吧。“应悔”是揣度之 词,正表现出一种境同心应之情。从悬想嫦娥的心境反映主人公自己的心 境,更觉蕴藉。
     
    这是一个追求超越尘世而使自己处于难以禁受的孤寂境界的苦闷灵魂的 自白。由于诗人在构思过程中熔铸了多方面的生活感受与人生体验,所抒写 的情感便带有相当大的典型性和概括性。作者曾以“月娥孀独”喻女冠的孤 孑,以“窃药”喻她们的慕仙学道,《月夕》诗中更以“兔寒蟾冷桂花白, 此夜姮娥应断肠”来抒写对女冠孤清处境的同情。对照这首诗,自不妨认为 它的表层意蕴是对慕仙入道而不堪孤寂的女冠的同情体贴。但诗中所写的既 高远澄洁又孤独寂寞的境界,既向往追求又自悔自怨,既自赏孤高,又自伤 孤寂的复杂心绪,又明显带有诗人自己的处境与心境的特征。孤栖无伴的嫦 娥,寂处道观的女冠,清高而孤寂的诗人,尽管仙凡境异,但在高洁而寂寞 这一点上却声息相通。诗人在构思过程中把握了这一中心,熔铸了多方面的 体验,从而创造出了嫦娥、女冠、诗人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和具有多重意蕴 的艺术境界。
     



《嫦娥》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释】嫦娥:神话传说中的月中女神。云母屏风:镶嵌着云母石的屏风。长 河:天河,银河。晓:拂晓。灵药:传说中的不死仙药。碧海:指青天。天 蓝若海,故称。

【大意】室内烛光越来越暗淡,云母屏风染上了一层浓浓的烛影。天上银河 逐渐西移垂地,寥落的晨星也即将隐没。天上的明月让我想到月中仙女 嫦娥,寂寞无伴的她想必也懊悔当初偷吃了不死药,以致年年夜夜孤居 月宫,面对碧海青天,孤独寂寞之情难以排遣吧。

何小宛 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114页.


哲理诗《嫦娥》原文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嫦娥

 

 月宫秋冷桂团团, 岁岁花开只自攀。
 共在人间说天上, 不知天上忆人间。


 “嫦娥”,月神。初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作“常羲”,谓为帝俊之妻。《大戴礼》、《淮南子》诸书又作“常仪”、“常宜”,《搜神记》始用“嫦娥”之名。《淮南子·览冥》谓为后羿之妻,窃不死之药以奔月。后世遂以此说为正宗。
 “月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二句写月宫的清冷寂寞。月宫秋天寒气逼人,桂树也冻得凝聚在一起了。虽然年年桂树开花,但也只有嫦娥一人攀折馨香的桂枝。咏及嫦娥,人们多羡慕她服用不死之药,得长生之体。此诗别辟蹊径,认为奔月的嫦娥在月宫之中日子并不好过。月宫之清冷,月宫之寂寞都令人难以忍受,因而才有“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二句。人间只知说天上奔月人如何如何,却不知天上的奔月人尚在回忆昔日人间的温暖热闹。
 人们之所以羡慕嫦娥,乃是因为嫦娥服用不死之药一事广为人知,而对奔月后的嫦娥却一无所知,说白了,乃是对长生不死的渴求和羡慕使人们仰慕嫦娥。世上有无不死之药可存而不论,单从对月宫生活的羡慕来言,亦为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知其一者,知奔月也;不知其二者,不知月宫清冷寂寞也。单凭表象上的一瞥是不可能全面了解一个事物的,对月宫、对嫦娥是如此,对其它人、其它事亦是如此。本诗的独到恰在于它看到了人们不易看到的另一面,即月宫的冷清,嫦娥的寂寞。

嫦娥 - 佛道圣经文学 - 可可诗词网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愉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首诗,作者借助嫦娥奔月的古老神话传说,抒发了自己对类似于嫦娥偷食仙药、奔月离世,虽身居琼楼玉宇、冰清玉洁,然而孑处月宫、寂寞冷清、碧海青天周而复始,孤漠一人的境况,予以深沉的同情,既是慰人也是哀己。
 嫦娥,她是中华民族流传极远又极广泛的神话人物。传说是大禹、伯益所记的《山海经》中,就有嫦娥的纪载:“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大荒西经》)常羲即常仪,古读仪为何,后世遂演出为嫦娥。帝俊即帝喾。关于嫦娥奔月故事,《淮南子·览冥》记载较详:“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高诱注说:“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 《初学记》引古本《淮南子》,于“姮娥窃以奔月”句下,尚有“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数语。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西汉帛画《嫦娥奔月》,图中一轮月牙上,正有一只绿色的蟾蜍,可见嫦娥升上月宫变为蟾蜍的记载不虚,后世把月宫称为蟾宫亦由此而来。“姮娥”原作“恒娥”,汉文帝名恒,又因避汉文帝讳而改作“嫦娥”。
 嫦娥奔上月宫化为蟾蜍,此蟾蜍司何职呢?李商隐有《寄远》诗:“嫦娥捣药无穷已,玉女投壶未肯休。”说的是嫦娥在月宫上常年捣药。唐代陈陶《海昌望月》诗也写道:“孀居应寂寞,捣药青冥愁。”从沙坪坝出土的石棺画像中,也可看到“蟾两足人立,手方持杵而下捣”的形象。嫦娥化为蟾蜍在月宫捣药事,虽与本诗用典无涉,但它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嫦娥在月宫生活中的单调和寂寞,这正是诗人立意的根据。
 这首诗前两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写长夜孤思之景况。思之孤寂,只有闪烁烛光的云母屏风陪伴;思之久深,银河消落、晨星隐去而忧愁不去。后两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则是思之结果,也正是诗人动心之处。“嫦娥应悔偷灵药”,一个“悔”字道出了全诗的旨意,千言万语尽在“悔”字中。谢枋得说:“嫦娥贪长生之福,无夫妻之乐,岂不自悔?前人未道破。”这里道出的所悔无人伦之乐、夫妻之情,可以算做一个内容吧。然而更有深一层的内容,胡次焱说:“羿妻窃药奔月中,自视梦出尘世之表,而入海升天,夜夜奔驰,曾无片暇时,然而何取乎身居月宫哉?此所以悔也。按商隐擢进士第,久中拔萃科,亦既得灵药入宫矣。既而以忤旨罢,以牛、李党斥,令狐绹以忘恩谢不通,偃蹇蹭蹬,河落星沉,夜夜此心,宁无悔耶?此诗盖自道也。”关于此诗的主题,前人有自伤、怀人、悼亡、咏女冠诸说,除悼亡一说漫无根据外,其他各说都有一定的情由。《李商隐诗歌集解》编著者在按语中曾有比较中肯的分析:“盖二句,设身处地,推想嫦娥心理,实已暗透作者自身处境与心境。嫦娥窃药奔月,远离尘嚣,高居琼楼玉宇,虽极高洁清净,然夜夜碧海青天,清冷寂寞之情固难排遣;此与女冠之学道慕仙、追求清真而又不耐孤孑,与诗人之蔑弃庸俗、向往高洁而陷于身心孤寂之境均极相似,连类而及,原颇自然。故嫦娥、女冠、诗人,实三位而一体,境类而心通。咏嫦娥即所以咏女冠,亦即所以寄寓诗人因追求高洁而陷于孤孑之复杂矛盾心理。”
 这首诗虽歌咏嫦娥,实已融入了诗人自身的人生感受与世情遭遇,所以诗歌所表达的内容浑沦虚括,情思涵盖广泛,似此似彼,亦此亦彼,不同的读者能够找到不同的共鸣之处。诗人用字颇尽画龙点睛传神三昧,如一个“悔” 字,直透骨髓外,又一个 “夜夜心”,把孤寂之况全盘托出,钟惺评道: “语、想俱刻,此三字却下得深浑。”
 嫦娥为上古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原本不带宗教色彩,然经后世神仙思想的浸润,在流传中,在人们的心目中,逐渐地增加了“女仙”的意味,人们或多或少把她与道教的丹药飞升联系起来。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对嫦娥悔吃灵药的描写,实际上流露了对 “神仙” 的清醒保留态度。

历代诗词精品之《嫦娥》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此诗前二写室内外环境,暗透主人公长夜不寐、孤寂清冷之况。以引起后二悬想嫦娥因长处孤清之境而悔偷灵药,从对面进一步托出自身之复杂微妙心理。极空灵蕴藉,启人多方面联想。解者或谓实咏嫦娥、或谓咏女冠之不耐寂寞、或谓自抒孤高不遇之感。实则彼此境类心通。
 诗境的能指,即是通常所谓“早知今日,悔不当初”,可惜没有后悔药吃的人生心态。此诗能获得普遍共鸣而成为名篇,正在此耳。

唐诗《嫦娥》全文、译文、翻译和点评 - 可可诗词网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1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2


 
 【释】
 1.云母:一种柔韧富于弹性的矿物,晶体透明,有类似珍珠的光泽。古代以其薄片装饰屏风、门扉等。烛影深:谓蜡烛越烧越短,幽暗的光影愈来愈大,暗示夜已很深。长河:指银河。渐落:渐没,指银河向西移动,逐渐消失。
 2.嫦娥:古代神话中后羿的妻子,即传说中的月仙子。碧海青天:谓明月晚间从碧海升起,历青天而复入碧海。
 
 【译】
 烛影
 在云母作成的
 屏风上投落
 ,时光消磨
 长河渐渐沉没。
 晨星
 也渐渐沉没。
 只有孤独的嫦娥,
 懊悔着
 自己偷吃仙药,
 面对着青天碧海
 夜夜寂寞。
 
 【评】
 此诗以神话嫦娥奔月为题材。揣度其清冷寂寞的心境,其所寓意,大致有三:其一是认为讥刺女道士,如清人程梦星解:“此亦刺女道士,首句言其洞房曲室之景,次句言其夜会晓离之情。下二句言其不为女冠,尽堪求偶,无端入道,何日上升也。盖孤处既所不能,而放诞又恐获谤,然则心如悬旌,未免悔恨于天长海阔矣。”(《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清人张采田:“义山依违党局,放利偷合,此自忏之词,作他者非。”(《玉溪生年谱会笺》)也有很多学者将此三者(嫦娥之寂寞、女道之求仙,诗人之向往高洁)合为一体。其实,诗人从其自身的遭际出发,观照于外物之合于自有,而以象出之,不露端倪,则自然出现这种似此亦彼,亦此亦彼的现象,何必索其一端哉?
嫦娥

嫦娥

《太平御览》卷四引汉张衡《灵宪》曰:“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以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晋·千宝《搜神记》卷十四:“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后以此典指月;或指仙女、美人;或抒发对月的联想。秦观《蝶恋花》:“何事霜华催鬓老,把杯独对嫦娥笑。”谢懋《念奴娇·中秋呈徐叔至》“此夕常娥应也恨,冷落琼楼金阙。”

☚ 肠欲断   唱黄鸡 ☛

嫦娥

❶指传说中的月中仙女。清洪昇《长生殿·闻乐》: “吾乃嫦娥是也,本属太阳之主,浪传后羿之妻。”
❷比喻美女。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 “一生花柳幸多缘,自有嫦娥爱少年; 留得黄金等身在,终须买断丽春园。”
❸代称月亮。唐徐凝《八月九月望夕雨》诗: “一年怅望秋将尽,不得嫦娥正面看。”
○ 姮娥

嫦娥cháng'é

神话中从人间飞到月亮里的仙女
 △ ~奔月。

嫦娥cháng’é

〈名〉指神话中从人间飞向月球的仙女:月里嫦娥。
【同义】仙女。

嫦娥

月神名。《山海经·大荒西经》作“常羲”,为帝俊之妻。《淮南子·览冥训》作“姮蛾”,盖避汉文帝 (刘恒) 讳之故,云为后羿之妻,窃不死之药以奔月。晋干宝《搜神记》十四作“嫦娥”。参见 【嫦娥奔月】。

嫦娥cháng’é

我国古代神话里从人间奔往月亮的仙女: (金桂)因想挂花曾有广寒~之说,便将桂花改为嫦娥花。(七九·1978)

古代名物 > 神異類 > 神怪部 > 神 > 恒娥 > 嫦娥
嫦娥  chángé

即恒娥。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月亮 > 嫦娥
嫦娥  cháng'é

亦作“常娥”。相傳爲月中女神,因以指月亮。唐·盧仝《有所思》詩:“天涯涓涓常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宋·趙鼎《河傳·秋夜旅懷》詞:“東窗皓月今宵滿,淺酌芳樽,暫倩嫦娥伴。”明·唐寅《掬水月在手》:“玉纖弄水金鈿濕,要捧嫦娥對面看。”參見“姮娥”。

嫦娥

即“姮娥”。传说中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仙药而奔入月宫,成为月中仙女。为避汉文帝刘恒讳,改称“嫦娥”。李商隐《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亮

月亮

月(月儿;月子;月光;月窟;月宫;月轮;月魂;月魄;月影;月娥;月兔;月婆;月精;月杵;月灵;月规;月华;月轮;月镜;淡月;蟾月;冷月;孤月;麝月) 阴(阴兔;阴怪;阴宗;阴灵;阴精;玄阴;太阴;太阴精) 兔(兔月;兔窟;兔轮;兔魄;兔影;金兔;玉兔;瑶兔;蜍兔;雪兔;玄兔;老兔;踆兔;顾兔;夕兔;阴兔;冰兔) 魄(魄宝;魄渊;丽魄;霜魄;宵魄;玉魄;冰魄;娟魄;圆魄;娥魄;寒魄;素魄;晚魄;暗魄;怨魄;地魄 夜魄;阴魄) 娥(娥月;娥轮;娥魄;霜娥;常娥;嫦娥;素娥;金娥;姮娥;姱娥;瑶娥) 桂(桂月;桂花;桂枝;桂兔;桂魄;桂轮;桂蟾;桂华;丹桂) 轮(轮光;轮彩;霜轮;晶轮;孤轮;瑶轮;兔轮;丹轮;一轮;玉轮;孤轮;娥轮) 姮 蟾(蟾宫;蟾蜍;蟾兔;蟾魄;蟾精;蟾影;金蟾;银蟾;明蟾;孤蟾;小蟾;冰蟾;海蟾;蜍蟾;霜蟾;灵蟾;皎蟾;西蟾;寒蟾;素蟾;玉蟾;玉蟾蜍;青蟾兔) 玄烛 玄度 霄晖 宵晖 大明 夜光 圆光 素舒 望舒 珠龟 仪景 圆景 圆影 冰壶 冰盘 冰鉴 冰镜 宝鉴 明镜 海镜 天镜 宝镜 晶盘 碧华 金饼 金鉴 金精 金镜 晶盘 清质 清银 秋液 幽阳 素舒 素女 银葩 高寒 天眼 水银 穴鼻 决鼻 盈缺 佩环 明鉴 顾菟 菱花 结鳞 清规 玉轮 玉蜍 玉杵 玉壶 寒玉 轩辕镜烂银盘 清凉宫
月亮、月影:月彩
月影,月亮:月晷
道家称月:银海
月的美称:瑶月 璧月 卿月
月的尊称:月王
圆的月:圆月 扇月 金魄 满魄 长圆圆舒 圆镜 圆魄 圜魄 圆蟾 团团 团栾 月轮 夕轮 银轮 蟾轮 珠轮 冰轮 蟾盘 玉环 玉盌 玉椀 玉团 玉盘 金盆 银盆 瑶镜 蟾镜 满魄 鹊鉴 全魄 素璧 银轮
圆月的美称:璧月 七宝团
明亮的圆月:白玉盘
晶莹的圆月:水晶盘 水精盘
晦节之月:晦魄
不太明亮的月亮:淡月
有晕的月:晕月
云雾笼罩的月:烟月 烟魄
清冷的月:寒月
清澈的月亮:清蟾
明丽的月:霞月
将落的月:残魄 残月 坠兔
西斜的落月:斜月
清冷的晨风,将落的残月:晓风残月
微明的晨星,将落的残月:晓星残月
月球明亮部分的不同形状:月相

另见:月光 运行2 日月出没地

☚ 月亮   不圆的月 ☛

女神

女神

娘娘 灵后 鬼婆婆
年轻的女仙人:仙女 仙子 仙娥 仙姬仙姑 仙姝 仙媛 天媛 凤仙 玉女 玉仙 玉人 玉妃 蕊女 魔女 神女 灵女 灵娥 灵妃 琼妃 云娥 轻娥 云裾 飞裙 霞花 霞姝 轻鸾 玄卿 玄丽 玉京人 霞裙月帔
仙女﹑美女:玉笄
天上的仙女:天仙(玉天仙) 天女 九天仙女 九天玄女
佛经中所说的仙女:鹿女
美貌的仙女:仙妃
天上的神仙美女:青女素娥
美丽的女神:丽神
月中女神:姮(姮娥;月殿姮娥) 结鳞 桂娥 素娥 嫦娥(月里嫦娥;月殿嫦娥) 月神 月娥 月姊 月中仙子 广寒仙子
最高的女神:金母 西姥 阿姥 阿环 西王母
(独特:女神)

☚ 各种神   地神 ☛
嫦娥

嫦娥

女子的美称。古代流传后羿的妻子,吃了仙药奔月而去,成为月宫里的仙女。也作“恒娥”。

☚ 彩鸾   西施 ☛
嫦娥

嫦娥

娥,中国神话传说人物,后羿之妻。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长生不老药,她偷食之,成仙,奔入月中,成为月精。还有一些说法,嫦娥入月后,化为蟾蜍;嫦娥入月后,司捣药之事等。嫦娥奔月的传说流传久远,后来文人骚客吟诵之时,多为表达月宫清冷寂寞,嫦娥孤苦难耐之情。

☚ 精卫   西王母 ☛

嫦娥

又称“恒娥”、“姮娥”。神话人物。偷吃了其夫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的不死之药,遂奔月宫。一说奔月后变为蟾蜍。参阅《淮南子·览冥训》与高诱注,以及《初学记》引《淮南子》佚文。

嫦娥chang’e

the Lady in the Moon

《嫦娥》chang ’e

Goddess in the Moon→李商隐 (Li Shangyin)

嫦娥

Chang’e;Moon Goddess

嫦娥

Chang’e—moon goddess,the lady in the legend who swallowed an elixir stolen from her husband and flew to the moon
~奔月 Chang’e flying to the moon/寂寞~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毛泽东词《答李淑一》)
The lonely moon goddess spreads her ample sleeves; To dance for these loyal souls in infinite space. (Mao Zedong’s poem Reply to Li Shuyi)

嫦娥

一作姮娥、恒娥。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羿之妻,羿从西王母处求得不死药,嫦娥偷吃后,飘飘在奔入月宫。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就有“嫦娥奔月”,说明这一故事流传甚古。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9: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