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育苗raising seedlings by grafting将植物体的芽或枝(称接穗)接到另一植物体(称砧木)的适当部位,使两者接合成一个新植物体的技术称嫁接。采用嫁接技术培育幼苗称嫁接育苗。在中国,嫁接技术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后期《氾胜之书》中有用靠接法结大瓠的记述。20世纪50年代以后,蔬菜嫁接育苗技术取得一定成效。日本嫁接育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瓜类、茄果类等蔬菜,接穗与砧木相应配套、嫁接工具及操作技术已达到标准化水平。嫁接育苗既要保持接穗的优良性状,又要发挥砧木的某些有利特性,使嫁接苗对某些土壤病害有较强的抗性,对某些不良条件有较高的抗逆性,能加强某些吸收或代谢的生理功能,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或提早成熟等。如以西瓜为接穗,以葫芦为砧木的嫁接育苗,对防止因连作重茬引起的西瓜枯萎病效果明显。 嫁接原理 嫁接时接穗与砧木的切口细胞受切伤的刺激,形成层和薄壁细胞组织旺盛分裂,在接口处形成愈伤组织,使接穗和砧木结合生长。同时,两者切口处的输导组织相邻的细胞也分化形成同型组织,使输导组织相连,形成新个体。为了提高嫁接成活率,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因素:❶嫁接亲和力。指接穗与砧木嫁接以后,正常愈合及生长发育的能力,这是嫁接成活最基本的条件。嫁接亲和力的强弱与接穗和砧木的亲缘关系远近有关,亲缘相近,亲和力较强;亲缘较远,亲和力较弱,甚至不亲和(但也有个别情况例外)。 ❷接穗与砧木的生活力。它是影响嫁接成活率的直接因素。苗木健壮、发育良好者,其生活力强,嫁接易成活;弱苗、徒长苗生活力弱,嫁接容易失败。 ❸环境条件。温度、光照、湿度等对嫁接成活率也有较大的影响。在嫁接时或嫁接后的温度过低、遮荫过重等,都会影响愈伤组织的形成,使嫁接成活率降低。 ❹嫁接技术及嫁接后的管理质量。 砧木选择 良好的砧木首先必须具备与接穗有较高的嫁接亲和力,其次根据不同的嫁接目的选择砧木,如对某些土壤病害具有免疫性和较强抗性、对某些不良条件有较强的抗逆性、或能明显增产和改善产品品质、提早成熟等。如选用黑子南瓜作黄瓜的砧木,除增强黄瓜对枯萎病的抗性外,也增强对低温的适应能力。 嫁接育苗方法 嫁接用的砧木和接穗幼苗要求健壮,苗龄适宜。如瓜类嫁接时,砧木和接穗的适宜苗龄是子叶展平、心叶初露。苗龄过大,下胚轴易中空,嫁接不易成活。掌握适时播种可控制适宜苗龄,如用黑子南瓜作黄瓜的砧木,或用葫芦作西瓜的砧木,这两种砧木的种子发芽较慢,须比接穗种子早播种2~3天,嫁接时砧木才能与接穗大小相当。嫁接方法有三种:❶舌接法。可采用砂培育苗,嫁接时分别将接穗与砧木带根取出,注意保湿。用刀片削去砧木苗上的一片子叶及心叶,在该侧削口下方,离顶端0.5厘米的胚轴处,自上而下用刀片斜切0.5厘米长切口,切口不超过胚轴中线。再用刀片在接穗子叶以下1厘米的胚轴处,自下而上斜切0.5厘米长的切口,切口也不超过胚轴中线。将接穗与砧木的切口套插在一起并加以固定,栽于育苗钵内(或苗床中)。 ❷插接法。用宽度不超过砧木胚轴截面直径的带尖扁竹签,从砧木心叶处向下插入0.5厘米,勿使胚轴裂开,将接穗从子叶下1厘米胚轴处切断,并从两侧斜切成楔形。将竹签从砧木中拔出后立即将接穗插入(插紧),并使接穗与砧木的子叶紧密交叉呈十字形。另一种方法是将削成楔形的接穗插接在如同舌接砧木的切口处,使接穗与砧木的子叶垂直交叉,并固定切口。 ❸劈接法。用刀片从砧木两片子叶中间向下切0.5厘米长切口,接穗的处理同插接法。将接穗插入砧木的切口内,并加以固定。 嫁接后须立即浇水,注意保湿,适当遮荫。在愈合过程中,应及时除去自砧木上长出的不定芽和从接穗切口处长出的不定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