婶婶 ☚ 土兵 三打不回头,四打连身转 ☛ 婶婶四5853①名叔母。⑴东北官话。辽宁海城。清光绪三四年《海城县志》:「叔母曰~。」⑵冀鲁官话。河北盐山。清同治七年《盐山县志》:「~,叔之妻也。」⑶中原官话。河南中牟。山西新绛〖 〗。新疆吐鲁番〖 〗。⑷晋语。山西太原〖 〗、文水〖 〗、静乐〖 〗、榆次〖 〗、太谷〖 〗、岚县〖 〗。内蒙集宁〖 〗。河南济源。⑸兰银官话。甘肃兰州〖 〗。新疆乌鲁木齐〖 〗。⑹江淮官话。江苏南京〖 〗、句容、扬州、如皋、南通。⑺西南官话。四川成都〖 〗。云南澄江〖 〗、永胜〖 〗、玉溪〖 〗。贵州毕节〖 〗、清镇。⑻徽语。安徽绩溪〖 〗。⑼吴语。江苏苏州〖 〗、启东吕四〖 〗、丹阳〖 〗、常州、靖江、宜兴、无锡。上海南汇、宝山。浙江金华、衢州。⑽湘语。湖南长沙〖 〗。⑾赣语。江西南昌〖 〗、临川〖 〗。⑿客话。广东兴宁。清光绪元年《兴宁县志》:「叔母曰~。」⒀闽语。福建建瓯〖 〗、邵武〖 〗。②名妈妈;母亲。西南官话。云南昭通〖 〗。③名岳母。闽语。福建顺昌〖 〗。④名丈夫的弟妻。粤语。广东开平。香港民声书局本《开平县志》:「兄妇呼弟妻为~。」   婶婶shěnshen婶❶。 婶婶shěn shěn〈名〉 ❶婶母。〔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他两位知道我母亲和婶婶、姊姊都到了,不胜之喜。”刘文忠《姐姐》:“姐姐的手儿真巧,十三岁便跟西院的婶婶学做针线活。” ❷兄、嫂称弟弟之妻。〔明〕施耐庵《水浒传》:“武松道:‘深谢嫂嫂。’那妇人道:‘莫不别处有婶婶,可取来厮会也好。’” 婶婶shěn·shen❶婶母:秦氏道,“~,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柬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十三·269)贾蔷忙陪笑说,“正要和~讨两个人呢,这可巧了。”(十六·336) ❷面称年龄较自己去而无亲属关系的妇女:周瑞媳妇、吴新登媳妇、郑好时媳妇这几个有年纪常往来的听见宝玉挨了打, 也部进来。袭人忙迎出来,悄悄的笑道,“~们来迟了一步,二爷才睡着了。”(二四·771) 叔叔←→婶婶shū shu ← → shěn shen叔叔:叔父。 婶婶:婶母。 【例】 坐在那里的小孩扭转头,眼睛忽闪忽闪地望着我,说:“叔叔,我不是个人? ”(杜鹏程:《夜走灵官峡》) 可是爹娘偏叫我回队伍去。……婶婶说该怎么办呢? (胡丹沸: 《把眼光放远点》) 女性亲属 女性亲属女眷 宅眷 堂眷 闺闼 女性家属:内眷 亲戚女眷:七姑八姨 父亲的伯母:伯婆 伯祖母 夫的母:婆(婆婆) 姑(阿姑;严姑;威姑) 称丈夫的母亲:阿婆 父的姐或妹:姑(姑母;姑娘;姑妈) 孃 伯父的妻子:伯娘 世母 大妈 叔父的妻:婶(婶婶;婶母;婶子) 叔母季母 伯母、叔母:诸母 夫之姐:妐 姑(大姑) 夫的妹:姑(小姑) 叔妹 女叔 兄的妻:嫂(嫂嫂;嫂子;令~) 姒(姒妇) 大嫂:长嫂 邱嫂 巨嫂 不贤惠的嫂子:戛羹(戛羹之嫂) 夫的弟妻:娣(娣妇) 兄弟之妻的通称:诸妇 兄弟的妻子的合称:妯娌 姒娣 娣姒先后 妯娌的代称:宛若 儿子的妻:媳(媳妇;儿媳) 妇(儿妇;子妇) 嫡长子之妻:冢妇 嫡妇 非嫡长子之妻:介妇 侄儿的妻:侄妇 侄媳妇 侄女:女侄 犹女 从女 ☚ 男性家属 各辈的人 ☛ 婶婶 婶婶旧时对丈夫之弟妻的称谓。《称谓录》卷七《夫之兄妻·姆姆》:“今俗,兄妇呼弟妻为婶婶,弟妇呼兄妻为姆姆,即母母也。” ☚ 小叔 小姑 ☛ 婶婶义同〖婶子〗。这里是以孩子的口气称呼丈夫弟弟(小叔)的妻子。 《金》一: 莫不别处有~?可请来厮会也。 <方>今山西、河南话有此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