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婴儿孤独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婴儿孤独症

婴儿孤独症

发生在婴儿期,较为少见的精神病。通常在婴儿期起病,也有2—3岁以前正常,以后才出现症状的,大多发生于出生至3岁以内,男较女多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❶社会交往障碍:极端的孤独,与亲人不亲,不愿与他人接触,即使对父母也无依恋之情。
❷言语发育迟缓:或缄默,或仅能单调的、刻板的重复某些词或句子,并不领会其意义。
❸行为异常:患儿对某些物件(例如某种玩具)表现出特殊的依恋。全神贯注于某些呆板的事物,如反复敲打某一物体,或做出长时间摇摆身体等刻板动作。固执地要求保持恒定的环境和生活格式。如果有变动就可产生严重的情绪反应。患儿大多智力低于正常。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无异常。部分患儿伴癫痫发作及脑电图异常。遗传因素,围产期脑的器质性损害以及环境因素等与婴儿孤独症的发病有关。本病的诊断要点为,对他人缺乏反应(孤独),交往能力严重受损和对环境反应异常。本病预后大多不良,往往残留行为障碍,以致必须依赖他人生活,少数病儿年长后能自食其力。预后与智力水平有关,智力障碍严重者预后差。治疗以心理教育治疗为主,需家长长时间的密切配合。

☚ 癔病   儿童精神分裂症 ☛

婴儿孤独症

婴儿孤独症

一种出现于3岁以前婴幼儿之中的严重生长发育性障碍,最早由里奥·卡内尔于1943年加以系统描述,故又称之为“卡内尔氏症”。流行率约为万分之二至万分之四。男童明显多于女童。主要症状为:
❶情感障碍,表现为对亲人缺乏应有的情感反应和依赖,但有时却对无生命物或动物有特殊的兴趣和关注;
❷交往异常,表现为极度孤僻和自闭,常长时间取一固定姿态或重复某一固定动作;
❸言语障碍,表现为言语发展迟滞,仅有单个音节或无意义的嘀咕声,几乎整日地沉默无语;
❹行为异常,厌倦周围任何环境的变化并对变化报以强烈反应。多数婴儿孤独症患者伴有精神发育迟滞,其成因多与家族遗传史有关。尽管通过特殊教育的训练和有关的治疗,可以使其社会交往及言语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总体言之预后不太乐观。

☚ 学校恐怖症   儿童不良习惯 ☛
婴儿孤独症

婴儿孤独症ying’er guduzheng

发生在婴儿期,是较为少见的精神病。通常在婴儿期起病,也有2~3岁以前正常,以后才出现症状的,大多发生于出生至3岁以内,男较女多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❶社会交往障碍:极端的孤独,与亲人不亲,不愿与他人接触,即使对父母也无依恋之情。
❷言语发育迟缓:或缄默,或仅能单调的、刻板的重复某些词或句子,并不领会其意义。
❸行为异常:患儿对某些物件(例如某种玩具)表现出特殊的依恋。全神贯注于某些呆板的事物,如反复敲打某一物体,或做出长时间摇摆身体等刻板动作。固执地要求保持恒定的环境和生活模式。如有变动就会产生严重的情绪反应。患儿大多智力低于正常。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无异常。部分患儿伴癫痫发作及脑电图异常。遗传因素、围产期脑的器质性损害以及环境因素等与婴儿孤独症的发病有关。本病的诊断要点为,对他人缺乏反应(孤独),交往能力严重受损和对环境反应异常。本病预后大多不良,往往残留行为障碍,以致必须依赖他人生活,少数病儿年长后能自食其力。预后与智力水平有关,智力障碍严重者预后差。治疗以心理教育治疗为主,需家长长时间的配合。

☚ 儿童精神分裂症   儿童躁郁症 ☛
婴儿孤独症

婴儿孤独症

婴儿孤独症为婴儿期的一种精神病。患儿与外界接触发生障碍为本病的特点。1943年Kanner首先描述,病因不明。发病前常伴有其他疾病。或有环境的突然改变。不一定于婴儿期发病,亦可于进入幼儿园后才被幼托人员发现此精神异常。
主要表现为孤独,对周围的人,包括父母亲在内缺乏接触,听觉正常但不用语言与人交往,有时唯一发音为呻吟声或发出如动物的叫声,或仅以简单的词回答。对自己及一些物品(如玩具)则依恋而有兴趣,不愿分离,不愿别人改变目前环境及取走他感兴趣之物件,如有人强行之,则即发怒甚至掷物或殴打对方。很少用“我”以外的代名词。严重病例协调动作差,痛觉不灵敏,儿童期神经系统检查常阴性,神经精神发育于正常范围之内。年长后约半数仍有严重的精神障碍并不能独立生活,可伴发癫痫。
追溯新生儿期及乳儿期时,也有一些异常表现,如亲人逗引他不笑,陌生人抱他也不表示陌生的反应。
鉴别诊断应考虑智能障碍及脑损伤后引起的失认症、失语症等。应着重于个别的精神治疗,强调特殊教育的重要性。

☚ 小儿癔病   小儿精神分裂症 ☛
婴儿孤独症

婴儿孤独症infantile autism

是一种幼年时起病的精神障碍性疾病。病因不清,主要表现为言语困难和社会交往困难。多伴有刻板动作,智能落后者占75%以上,可伴有癫癎等其他神经系统异常。

☚ 扭转性肌张力不全   调节激素 ☛
婴儿孤独症

婴儿孤独症infantile autism

亦称“自闭症”,发生在儿童早年的以同外界接触障碍为主的精神病。卡纳(Kanner,A.,1943)首先对本症作了描述。本症在每万名儿童中约有4~5人。病因不明,病儿的父母多是聪明人。这类儿童从生命的开始即无能力与周围人和环境建立通常的联系,临床症状多样,主要有四方面:(1)自乳儿期即表现极度孤独,亲人伸手去抱时,不作迎接姿势,抱住后不把自己的身体紧贴亲人。(2)大多缄默不语,即使存在言语也纯属模仿性质,而无任何意义。代词使用颠倒,称“我”为“你”, 言语达不到交流思想的目的。(3)固执地坚持同一生活模式,行为刻板重复,反对作任何变动;改变环境时产生严重焦虑反应。(4)对某些物体表示特殊的依恋,而对人不感兴趣。本病尚无有效治疗,应着重于特殊教育和行为疗法。总的说来预后不良。半数以上病儿不能独立生活,约有1/5病儿日后可有较好的社会适应并能就业,但与人相处仍有困难。

☚ 隐匿性抑郁症   影响妄想 ☛
0000237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0: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