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婆罗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婆罗门中国自东汉以后对古印度的称谓。参见“印度”。 婆罗门pó luō mén(字)宇文晶,隋代人,少养宫中,宫中号宇文三郎。 婆罗门 婆罗门唐教坊大曲名。后用作词牌。一名《婆罗门引》、《望月婆罗门引》。敦煌曲子词有“咏月”四首,每句均以“望月”二字起,单调三十四字,平韵,或以为即唐教坊曲原词。一般为双调七十六字,上阕四平韵,下阕五平韵。又《婆罗门令》,双调八十六字,句法与《婆罗门》全异,仄韵。 ☚ 剔银灯 御街行 ☛ 婆罗门 婆罗门唐大曲名,用作词调。又名《望月婆罗门》、《婆罗门引》。敦煌曲有此调之咏月四首,乃大曲之摘遍单行,影响调名,故《教坊记》为《望月婆罗门》。宋用作词调,名《婆罗门》或《婆罗门引》。“婆罗门”为梵语音译,意为清贵、净行。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种性、族类群分,而婆罗门特为清贵。从其雅称,传以成俗。”唐慧琳《一切经音义》三释“婆罗门”曰:“梵语,即梵天名也。唐云‘净行’。此类人……皆博识多才,明闲众论,多为王者师傅。高蹈不仕,或求仙养寿,时有证得五通神仙者。”传辞如七绝四句声诗,系大曲之一遍,有舞。唐玄宗制新曲,托言为梦游月宫所得,加在《婆罗门》大曲前,总名《霓裳羽衣》,此较《理道要诀》、《唐会要》、《乐苑》之以《婆罗门》更名《霓裳羽衣》为可信。任二北《敦煌曲初探》详考此调,据末首之“千秋与万秋”句,因唐玄宗以八月五日生,开元十七年起,定是日为千秋节,故断其创调时期在此后不久,乐曲有《千秋乐》大曲、《千秋乐》杂曲,均因祝颂皇帝诞辰而命名,“万秋”亦乐名,本佛曲,与《婆罗门》尤合,亦有颂扬玄宗之义。此说可信。《羯鼓录》于此调入太簇商,《唐会要》入黄钟商。敦煌曲之四首《婆罗门》,单调,三十四字,句式为五五七七五五,叶五平韵。《词谱》卷一八列《婆罗门引》,此调《词律》、《词谱》均不载。 ☚ 渔家傲引 婆罗门引 ☛ 婆罗门 婆罗门古代印度社会中把人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种姓,种姓是职业世袭、内部通:“菩提圣种子,十力婚和不准外人参加的社会等级集团,从属父母,永世不能改变。各个不同种姓都有各自不同的社会职责和义务,包括传统的职业、一定的生活方式和习俗等。婆罗门是第一种姓,传统职业是祭司。北魏《老君十六变词》十二变曰:“道十八人诣宫门,贾作大醜婆罗门。” ☚ 涅槃 菩萨 ☛ 婆罗门 婆罗门古印度的别称。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名称》:“印度种性族类群分,而婆罗门特为清贵,从其雅称,传以成俗,无云经界之别,总谓婆罗门国焉。” ☚ 乾竺 斯里兰卡 ☛ 印度【同义】总目录 印度天竺竺国婆罗门天督贤豆竺乾乾竺 外国 外国外(外域) 番(番邦;番地;外番) 边国 异国 异域 异邦 异地 异乡 异族 异方 海邦 海表 洋邦 殊域 另见:国家 世界各地 ☚ 中国 各种状态的国家 ☛ 婆罗门Brahmana意为“净行者”,古代印度的祭司等级。据称“出自梵天之口”,故而是最高的、最洁净的种姓,世代掌握祭司大权,垄断一切知识。《摩奴法典》为其规定的义务为:教授和学习吠陀,为自己和他人行祭,布施和接受施舍。婆罗门是古代印度唯一的知识阶层,对古代印度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编纂法典、宣传法律甚至执行法律都是婆罗门的责任,法律自然也表达了婆罗门的意志,但有些内容仅仅是婆罗门的美好愿望而已,不可能实现。 婆罗门柔然可汗,姓郁久闾。与吐谷浑联兵进攻高车王国,反被其败,逃至凉州(今甘肃武威)。后又背叛北魏,侵扰凉州。战败被俘。 婆罗门❶婆罗门(?—524), 柔然可汗。豆仑子, 阿那瓌从兄。柔然建昌十三年(北魏正光元年,520)柔然内讧,丑奴被杀,阿那瓌继立,为族兄示发击败,投归北魏。不久, 婆罗门率兵击破示发(示发奔地豆于被杀), 约二年元月被拥立为主,号弥偶可社句可汗(意为“安静之王”)。是年七月,为高车所逐,率十部落至凉州(今甘肃武威)归降北魏, 被置于西海郡(今内蒙古自治区嘎顺诺尔即居延海西南)。三年(一说二年)率部众投姻戚哒, 途中被北魏凉州军擒归洛阳。五年卒于洛阳, 被孝明帝追封为使持节、镇西将军、秦州刺史、广牧公。 婆罗门 婆罗门? —524柔然可汗。豆仑之子,阿那瓌从兄。 据《魏书》记载, 北魏正光元年(520),被拥立为可汗,号弥偶可社句可汗。不久, 在北魏的压力下, 被迫迎阿那瓌归国主政。 同时,高车国进攻柔然,婆罗门战败,率十部落至凉州,归降北魏,被置于西海郡。正光三年,又率众叛离北魏, 投奔姻戚哒国,途中 被北魏军擒归洛阳。正光五年(524)卒于洛阳南燕然馆。 ☚ 阿那瓌 弥偶可社句可汗 ☛ 婆罗门意为“婆罗门众之国”。指古印度。东汉以后即有此称。 婆罗门 婆罗门柔然可汗名字,姓郁久闾,为敕连头兵(丘)豆伐可汗阿那瓌的堂兄弟,分统部落镇守一方。阿那瓌继位为可汗仅十天,即被族兄示发率兵逐走,投归北魏。婆罗门率兵数万,大败示发,国中之人即推举婆罗门为主,号称弥偶可社句可汗,意为“安静”。嫁妹三人于哒国王;又与吐谷浑连和,全力对付高车王国。正光二年(公元521年),为高车王伊匐所败,逃奔凉州(今甘肃武威),被安置于西海郡(今内蒙古西部的居延海周围)。不久,婆罗门背叛北魏,率众侵扰凉州,战败被俘,又被安置于都城洛阳南部的馆舍中。后病死。 ☚ 阿那瓌 高昌主簿张绾等传供状 ☛ 婆罗门婆羅門pó luó mén梵语。意译为“净行”、“净裔”。印度早期奴隶制时代四个种姓中的最高级,自称梵天后裔,世袭祭司贵族。掌握神权,是政教合一的统治阶层。《本草纲目·仙茅》:“因国书编录西域婆罗门僧,服仙茅方,当时盛行。” 婆罗门Brahman;Brahmin 婆罗门?—524南北朝时期柔然可汗。郁久闾氏。※豆仑子,※阿那廅从兄。柔然建昌十三年(北魏正光元年,520),因丑奴可汗宠信女巫地方,引起柔然内讧,又兵败于高车部阿至罗,结果丑奴被其母俟吕陵氏所杀,丑奴弟阿那瓌被立为可汗,旋为族兄示发击败,南投北魏,俟吕陵氏被杀。遂率兵击破示发,迫示发奔地豆于,被杀。翌年春,被拥立为主,号“弥偶可社句可汗”(意为安静之王)。北魏来使令迎阿那瓌归柔然主政,本人虽无意逊位,然惧北魏兴师问罪,权遣大臣南下迎接阿那瓌。旋为高车王伊匐所败,率10部落至凉州(今甘肃武威)归降北魏,被置于西海郡(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一带)。北魏正光三年(522,一说二年),率众脱离北魏投姻戚哒,途中被北魏凉州军擒归洛阳。五年(524)卒于洛阳,被魏孝明帝元诩追封为镇西将军、秦州刺使、广牧公。 婆罗门古国名。指古印度国。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