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黄芪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黄芪 根类药材。 (1)释名:外皮色黄,古称“黄耆(qi奇)”。李时珍说:“耆,长(zhang)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近代以“芪”代“耆”。(2)功能:性微温。 治自汗、盗汗等症,常与龙骨、牡蛎等同用。 ❸ 益气通痹。治气虚血滞所致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常配伍当归、川芎、红花、桃仁等。 治气虚浮肿、小便不利、慢性肾炎等症,常配合白术、茯苓等同用。 味微甜,嚼之有豆腥气(味苦或淡者系伪品)。 〔口芪〕 处方名。 “口”指长城关口(如张家口、阳方口、大武口等)。黄芪以产于长城以北者质优,旧时皆从各关口运入内地,故名。 〔北芪 正北芪〕 处方名。黄芪南、北皆产,而以北方产者质优,故名“北芪”。 旧时药业常以“正”、“副”标志质量优劣,“正北芪”即北芪中最佳者。一说“北”指长城以北。 〔元芪 原芪〕 处方名。“原”有初始之意,指采收后未经切片、染色等加工,直接干燥的黄芪,讹为“元芪”。一说“原”系“源”的讹音字,指山西浑源县所产黄芪,品质优良。 〔箭芪 箭杆芪〕 处方名,即黄芪。 北方产地习将细长顺直的黄芪斩头削尾使之长短相等,捆成小把,酷似箭杆,故名。 〔生芪〕 处方名。 即未经炮制的黄芪饮片。 〔炙芪〕 处方名。即用蜜炙(zhi制)法炮制的黄芪饮片。黄芪生用固表、利水;蜜炙补气、升阳。 〔绵黄芪 绵芪〕 处方名。华北、内蒙所产黄芪质地柔韧,干燥后可用手弯曲至一定程度而不折断,俗谓有“绵”性。药业中常以有无绵性判断黄芪优劣。 〔黑皮芪 纯正芪 冲正芪〕 商品名。 为山西北部的加工规格,系选优质黄芪用特制染料将外皮染黑,以为规格标记。本品现主供出口。 市售“正北芪片”即为黑皮芪切片制成。又,东北野生黄芪皮色黑褐,商品亦称“黑皮芪”。 〔白皮芪〕 商品名。 系与“黑皮芪”相对而言,即未经染色的黄芪,质优。 〔炮台芪〕 商品名。将优质箭杆芪捆成圆锥状小把,长者在中,短者在外,形如旧时铁炮。 故名。 〔卜奎芪 关卜奎〕 黄芪别名。 “卜奎”亦作“卜魁”,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旧城区的原名。“奎”是满语“克伊”的切音,但有音无字,故以“奎”或“魁”代,“关”指山海关之外。本品产于黑龙江、吉林山区,故名。 〔库伦芪 正芪〕 商品名。 蒙古语称“城圈”为“库伦”,本品产于蒙古人民共和国,习惯认为品质最佳,系黄芪正品。 〔红芪〕 为黄芪品种之一,作用与黄芪相同,但原植物有别。 药材外皮红褐,故称红芪,主产四川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