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威海卫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乾隆)威海卫志山东地方志。清郭文大修,王兆鹏增订。十卷,首一卷。文大字尧瞻,威海人。拔贡,曾任黄陂知县。著有《东海笔谈》等。本志在康熙朝毕衡南私纂旧志的基础上,参以郡志、州志,成于乾隆七年(1742),未及付梓,邑人候选训导王兆鹏为之增订,总约六万字。正文分疆域、建置、学校、食货、典礼、官守、贡举、人物、艺文、外志等十门。对旧志门类,有所改并,如旧志中寺观与正纪分列、名贤与乡贤并立、新志合二而一。艺文志所取诗文以与地方有关者收录,私人酬唱概不收载。所记东海诸岛名字、风俗、兵事,多涉吏民防倭斗争,有史料价值。分类虽力求完善,仍显冗杂。所收明代邑人王悦《威海赋》,约万余字,弥足珍贵,可当地方史料。有乾隆四十二年(1777)刻本,民国十八年(1929)抄本,同年王兆鹏增订本亦付铅印。 《山东省方志考略》(1986年,吉林省图书馆协会铅印本)可资参考。 威海卫志十卷,首一卷。清毕懋第修,郭大文续修,王兆鹏增订。毕懋第字衡南,康熙年间太学士。郭大文字尧赡,威海邑人,以拔贡任县丞。王兆鹏,邑人。郭文大见威海乃海防要塞,而县志久缺,矢志纂修新志,以存文献,其网罗旧闻,搜求史料,始于康熙时,直至乾隆七年,稿始完成,惟未及付梓。王兆鹏来都省视,取其稿加以增订,遂成此志。《威海卫志》康熙十一年 (1672)修,乾隆七年 (1742)续修,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全书十卷首一卷,分为:卷一疆域志:星野、沿革、形胜、海运、延袤、山川、古迹、坟墓、风俗、灾祥、兵事; 卷二建置志: 城池、公署、都里、武备、坊表、桥梁; 卷三学校志: 学宫、社学、学田;卷四食货志: 丁徭、屯赋、起运、存留、盐法、物产;卷五典礼志: 祠祀、公仪、饮射、宾兴;卷六官守志:职官、名宦、政绩;卷七贡举志: 征辟、甲科、乡科、制责、例贡、例仕、儒士、武科、武职、貤封、荫子;卷八人物志: 乡贤、忠臣、孝子、节义、文学、列女;卷九艺文志: 记、跋、引、呈、序、议、申文、奏疏、记略、诗、词、歌、赋;卷十外志:流寓、寺庙、仙释、怪异、丛谭。卷首有序、凡例和《威海卫境图》、《威海卫城图》。此志因取旧稿、整理考证,故记载叙述,详细精确。体例完备,条理明晰。其志突出艺文志的搜集,艺文志一门约占全志的五分之二。然不足之处,即分门设目,略显冗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