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部乐
乐部名,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因“慕古情深”,曾诏集群臣议定“正乐”,“奏正声”,但久无所成,于是令置“七部乐”,在宴飨时演奏。“七部乐”即: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此外,其中又杂以疏勒伎、扶南伎、百济伎、突厥伎、新罗伎、倭国伎等。天竺、安国、龟兹、疏勒诸伎乐均为西域传入中原地区的舞乐。后牛弘奏请,于“七部伎”中存鞞、铎、巾、拂等四种传统舞乐。杨泓又请将此四舞置于宴会,与“杂伎”同设,在“西凉乐”之前先奏之。杨坚于是令“其声音、节奏及舞悉依旧,唯舞人不须捉鞞、拂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