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姜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姜维202—264

三国蜀汉大将。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人。初在魏以父功任中郎,参本郡军事。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率军出祁山时,维被魏天水太守疑有异心,乃投亮。任仓曹掾,奉义将军。为诸葛亮所重,迁中监军征西将军。亮死,继领其军,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延熙十年(247年)迁卫将军,与大将军费袆共录尚书事。每欲兴师大举伐魏,袆常不从,予以牵制。袆死后,维任大将军,多次兴兵伐魏,然皆无功而还。魏钟会军攻蜀,维坚守剑阁。邓艾军自阴平围成都,刘禅投降,维奉禅命始被迫降魏,受到钟会厚待。咸熙元年(264年)钟会谋叛魏,维伪与合谋,拟借机复蜀,事泄,被会部将所杀。

姜维

姜维

在《三国演义》的后半部中,姜维是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人物。他不仅文韬武略,智勇双全,堪称为大将之才,而且对蜀汉忠心耿耿,尽心竭力,死而后已; 他不仅是诸葛亮的学生,尽得诸葛平生之所学,而且也尽得诸葛亮的精神,明知蜀汉之事不可为而强为之,一人独撑了蜀汉风雨飘摇的残破局面。纵观《三国演义》全书,假如说,蜀汉衰败之后,蜀主刘禅的悲剧仅仅是刘氏军事集团“忠不胜奸”悲剧的反向延伸——也即英雄事业后继无人的话,那么,姜维最后自刎身亡的悲剧才真正是刘、关、张“明君贤主、忠臣良将”悲剧的扩展和继续,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既然如此,那么,作者在姜维身上究竟凝聚了哪些“有价值的东西”,而这些“有价值的东西”一旦被“毁灭”,又究竟有哪些启迪人生、震聋发聩的意义呢?
《三国演义》 虽然描写的是魏、蜀、吴三国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军事的、政治的、外交的种种斗争,但其褒贬忠奸之意是十分明显的。在作者看来,刘备军事集团不仅代表了所谓的“正统”,而且只有他们,才体现了一种“明君贤相”的清明政治,值得为人们所称颂。当然,作者的这种基本思想倾向无疑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但是,它毕竟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人民憎恶动乱和战争,渴望安居乐业的心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刘、关、张之间的“忠义”之情和诸葛亮等人的忠君思想无疑也是有一定人民性的。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者赋予姜维性格中的忠于蜀汉事业的思想可以被认为是“有价值的东西”。
在作品中,姜维忠于蜀汉事业的思想确实表现得是十分突出的。作者为了把他这个主要性格特征写好,先在他未降汉之前让他做了一番“忠”于马遵的充分表演。——他的先父就是“没于王事”的,而他呢,在诸葛亮大军来到天水郡时却丝毫没有苟且偷生之想,而是积极地帮助马遵出主意、想办法,接连两次杀败了诸葛亮的军马。最后虽然中了诸葛亮的反间计,被杀得只剩下“匹马单枪”,但仍然投奔天水郡来。梁虔不开城门,乱箭射下,姜维“仰天长叹,两眼泪流,拨马望长安而走。”姜维之于曹魏,不可谓之不忠矣!可是,他的忠心换来的却是“乱箭射下”,使他有国难报,有家难归,不得不投到了诸葛亮的门下,成了一名兴复汉室、诛讨逆贼的忠实追随者。从那以后,他献计取天水,诈降赚曹真,九伐中原,屯田避祸,对蜀汉事业忠心不贰,独自支撑了武侯去世后蜀汉的残破局面。尤其感人的是,刘禅投降之后,蜀汉之亡既已成为现实,但姜维仍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假意与钟会“结为兄弟”,实则利用钟会、邓艾的矛盾,想一举毁掉钟、邓二军。甚至在这时,他还“密与后主书曰:‘望陛下忍数日之辱,维将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必不使汉室终灭也’。”事情败露以后,他又骗过钟会,“领武士往杀众魏将”;魏军来围攻他,他“拔剑上殿,往来冲突……维仰天大叫曰: ‘吾计不成,乃天命也’!遂自刎而死”。在西蜀破灭之时,象姜维这样忍辱负重、殉于国难的臣子确实已为数不多矣!在他身上,我们不仅能清楚地看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影子,而且也能清楚地看到先帝刘备“忠义昭烈”的遗风。甚至可以说,刘禅降魏,蜀国并没有真正的覆灭;从姜维“自刎而死”的一刹那,蜀国的悲剧——也即“忠不胜奸”的悲剧才算真正地演到了尽头。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除了着重强调了“明君贤臣”的思想之外,还着重总结了军事斗争的经验,通过诸葛亮等人的形象表现了“智”。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智”和“奸”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孰奸孰智,关键并不在于如何使用计策,而是在于把这计策是否用于正义的事业。这样,就要求作者处理好“忠”与“智”的关系,即:书中正面人物所用之“智”,必须是在“忠”的前提下的“智”,换句话说,就是必须有利于蜀汉事业。在这一点上,姜维大智大勇的性格特征同样也表现得十分突出。
假如说,诸葛亮五丈原去世以后,作者一再描写“死诸葛吓走活仲达”、“武侯显圣定军山”、“武侯预伏锦囊计”是为了用“虚笔”表现诸葛亮“余智犹存”、英灵不散的话,那么,“姜维背水破大敌”、“姜维斗阵破邓艾”、“姜维弃粮胜魏兵”等一系列表现姜维智勇过人的情节则在某种程度上“实写”了诸葛亮“智”的余威,这不仅因为姜维在诸葛亮死后独当了北伐的重任,而且还因为姜维是被诸葛亮任用提拔的人才。——确实,在继承师学,以智破敌的问题上,姜维丝毫没有辜负诸葛亮的心意 比如,在“姜维斗阵破邓艾”一回中,刚一开始,姜维因地脉不熟,误中了邓艾的“内应外合”之计。可是,他却临危不乱,指挥若定,打败了魏兵十余次冲击。就连他的敌手邓艾也不得不感叹道: “姜维深得孔明之法! 兵在夜而不惊,将闻变而不乱:真将才也! ”接着,在第二天斗阵法的战斗中,姜维险些捉住邓艾。后来,邓艾得司马望之助,想暗设伏兵,复夺祁山寨栅,可姜维一下子就看穿了曹军的计谋,谈笑之间,杀的那魏兵弃甲抛戈,各逃性命。再如,“姜维弃粮胜魏兵”,也是写姜维用智杀败了魏军,其指挥若定、料事如神的本领,简直与诸葛亮相去无几。然而,无论姜维怎样“智”,作者也时刻没有忘记把他的“智”与“忠”联系起来看,使之成为 “忠”的一个侧面。
按理说,西蜀后期有了象姜维这样尽心竭力的智勇之士,无论如何也该重振雄风,有一番做为了吧?可是,事情恰恰相反——姜维不仅没有挽回西蜀的败局,自己也不免落得个 “自刎身亡”的悲剧下场。概括说来,造成姜维命运悲剧的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西蜀后期,尤其是诸葛亮死后,刘备精心培养和选拔出来的良将忠臣已经基本上丧失殆尽,西蜀灭亡已经是大势所趋。这时,无论姜维有天大的本事,他也再无力支撑起 “大厦将倾”的局面。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姜维在蜀国后期举步维艰,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先帝刘备的西蜀政权与曹魏政权 “忠奸”斗争、“忠不胜奸”的继续; 姜维自刎而亡,只不过是彻底完成了这场悲剧而已。其二,姜维和诸葛亮虽然都是尽心竭力地为西蜀政权服务,但刘备活着时候的西蜀政权与后主刘禅当政时的西蜀政权在本质上已有了很大不同。先主君臣精诚团结,共扶大业,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体现了一种“明君贤臣”的政治理想,而后主刘禅则荒淫腐败、懦弱无能、任用奸臣、排斥忠良,不但根本不能体现 “明君贤臣”的政治理想,反而和姜维之间形成了一种新的 “忠奸”矛盾。例如,尽管姜维在前线为西蜀政权效命,但却抵不上宦官黄皓受宠。黄皓受邓艾贿赂,散布谣言,“说姜维怨望天子,不久投魏”,于是姜维便星夜被宣入朝,不得不放弃与魏军斗争的有利局面,受制于小人。这样,除了与曹魏忠奸斗争、“忠不胜奸”的悲剧之外,姜维之死的第二重含义就是与后主刘禅以及宫中小人斗争,“忠不胜奸”的悲剧。

☚ 赵云   孙权 ☛

姜维202—264

三国时蜀汉将领。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人。以父功赐其官中郎,参本郡军事。归蜀后,初授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得诸葛亮信任,升中监军征西将军。亮死后,还成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晋封平襄侯。延熙元年(238年),随大将军蒋琬驻汉中,为司马,数率偏师西入。六年,升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十年,升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率军讨平反蜀之汶山平康夷。多次北攻曹魏,因魏军势强,蜀汉内部步调不一皆未克。蜀汉后主炎兴元年(263年),曹魏遣钟会、邓艾、诸葛绪分三路攻蜀,他坚守剑阁,拒魏军主力。邓艾以钟会久攻剑阁不下,乃精选万人偷阴平(古道路名,自甘肃文县西北,穿越珉山,经四川平武、江曲绕出剑阁西),直逼成都。后主刘禅出降,并敕令他降于钟会。咸熙元年(264年),钟会谋叛魏,他伪与联结,拟借机复蜀,事败被杀。

姜维202~264

三国蜀汉大将。字伯约,东汉天水冀县 (今甘肃甘谷东) 人。原为魏将,诸葛亮首次北伐归蜀。敏于军事,有胆识,受倚重,屡从征伐,迁中监军至征西将军。建兴十二年(234年) 还成都,继为右监军、辅汉将军,进封平襄侯。延熙六年 (243年) 迁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延熙十年 (247年) 迁卫将军,与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屡伐魏无功,魏军攻蜀,坚守剑阁,至刘禅出降,被迫降于魏将钟会。炎兴二年(264年) 钟会谋叛魏,伪与联结,拟借机复蜀汉,事败被杀。

姜维

姜维202—264

三国名将。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以东)人。少好郑氏之学。本为魏将,为官中郎,参本郡军事。建兴六年(228),蜀相诸葛亮军向祁山,归蜀。亮辟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后迁中监军征西将军。亮卒,维还成都,为右将军辅汉将军,统领军,进封平襄侯。数率偏军西入。延熙六年(243 ),迁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十年(247),迁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曾多次攻魏,无功而还。十九年(256)春,迁为大将军。景耀五年(262),率兵出汉、侯和,为邓艾所破,还住沓中。六年,钟会治兵关中,规进取,长驱而进。维自阴平退师,还保剑阁,会不能克,将议还师; 而邓艾出自阴平景谷道已得成都。维被后主刘禅敕令,乃投戈解甲。后谋乘会、艾相构而复汉,事败,为魏兵所杀。

☚ 段颎   头曼 ☛

姜维202—264

三国蜀国大将。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人。初为魏将,后归蜀。颇受诸葛亮器重,为征西将军。亮死,继领其军。后升大将军,屡次伐魏无功。后魏军攻蜀,他坚守剑阁,直至刘禅降魏。咸熙元年(264年),钟会谋叛魏,他伪与交结,以图恢复蜀汉,事败被杀。

姜维202~264

三国时蜀汉将领。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人。以父功赐其官中郎,参本郡军事。归蜀后,初授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得诸葛亮信任,升中监军征西将军。亮死后,还成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晋封平襄侯。累迁至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率兵讨平反蜀的汶山平康夷,多次北攻曹魏,因内部不一致而皆未老。蜀汉后主炎兴元年(263年),曹魏军三路攻蜀,他坚守剑阁,拒其主力。曹魏将邓艾精选万人偷阴平(左道名, 自甘肃文县西北,案越山民山)经四川平武、江曲,绕出剑阁西0,直逼成都。后主刘禅出降,并敕令他降于钟会。咸熙元年(264年),钟会谋叛魏,他伪与联结,想借机复蜀,后事败被杀。

姜维

姜维(202—264 年)

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谷县)人。初仕魏,任天水参军。蜀汉建兴六年(228 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归蜀,深受器重,称其为“凉州上士”。诸葛亮病逝后,姜维总领诸军协助大将军蒋琬、费祎共理朝政。蜀汉延熙十九年(256 年),进位大将军,九次北伐,七出陇右,连年转战于陇蜀之间,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才能。蜀汉景耀六年(263 年),魏大举伐蜀,姜维据守剑阁抗击钟会,使之寸步难行。而后主刘禅率先投降邓艾,蜀国亡。姜维迫于形势,伪降钟会。次年,怂恿钟会叛乱,试图借机恢复蜀汉,泄密被杀。今甘谷县六峰乡姜家庄有姜维祠墓。

☚ 薛夏   齐万年 ☛
姜维

姜维202~264

字伯约,天水冀(今甘谷县)人,羌族。以父功赐官中郎,参天水郡军事。诸葛亮出祁山, 维归蜀, 亮以其 “忠勤时事, 思虑精密”,敏于军事,才兼于人,任仓曹掾,加奉义将军,赐爵当阳亭侯。寻迁中监军征西将军。维跟随亮数次北上伐魏, 既勇且谋, 屡立战功。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亮卒于北征途中。维返成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 统率诸军, 进封平襄侯。延熙元年 (238年),随大将军蒋琬进驻汉中,迁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 迁卫将军、大将军。蜀汉延熙十年 (247年),率军平定汶山、平康夷族。出兵陇西、南安、金城一带,降服羌人。多次出兵攻魏,因力量不敌,屡为魏军所败。宦官黄皓弄权在内,屡欲废维易将。为解除后主刘禅猜疑, 自求贬削为后将军, 驻军沓中(今舟曲、迭部一带)。不久 “退师还保剑阁”。蜀汉景耀六年(263年),魏以邓艾、钟会等三路伐蜀,维阻钟会于剑阁。邓艾偷渡阴平,魏军压境,后主出降,令维降于钟会,蜀亡。密谋诛会复蜀,事泄被杀。维“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今甘谷县六峰乡姜家庄有姜维祠墓。

☚ 薛夏   傅嘏 ☛

姜维202~264

三国时蜀国后期主将。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人。本仕魏国,官中郎,参本郡军事。建兴六年(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中原,军指祁山。姜维受太守猜忌,不得已降汉归蜀,被辟为丞相府仓曹掾。诸葛亮称赞他 “既有胆义,深解兵意” ,拜中监军、征西将军。诸葛亮、蒋琬、费祎先后去世,延熙十七年(254年),加督中外军事,执掌蜀汉大权。他不顾部将张翼 “国小民劳、不宜黩武”的劝告,多次伐魏。十八年(255年),北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于洮西,曹军死者万数,但姜维随即遭挫,连年无功,人民负担沉重,怨声四起。其时宦官黄皓弄权,维自顾在朝廷根基薄弱,乃长期驻守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不敢回成都。景耀六年(263年),魏大举伐蜀,姜维坚守剑阁,阻止钟会大军不得前进。后魏将邓艾取阴平道攻陷成都,姜维得后主刘禅敕令投降。次年,鼓动钟会反魏,伺机恢复蜀汉政权,事未成,发生魏将士兵变,与钟会一起为乱兵所杀。

姜维202—264

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人)。本魏将,建兴六年(228)降于蜀。深为诸葛亮信任,任为中监军征西将军。亮卒,还成都,统诸军,封平襄侯,屡攻魏无功。魏灭蜀,刘禅敕令其降于钟会。咸熙元年(264)钟会与姜维谋叛,均被杀,妻子皆伏诛。

姜维202—264

三国时蜀汉将领。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人。本为魏将,后归蜀,为诸葛亮所信重,任为征西将军。亮死,继领其军。后任大将军, 屡攻魏无功。魏军攻蜀,他坚守剑阁,直至刘禅出降,始被迫降于魏将钟会。咸熙元年(公元264年),钟会谋叛魏,他伪与联结,拟乘机恢复蜀汉,事败被杀。

姜维202—264

字伯约。三国天水冀县(甘肃甘谷东)人。初为魏将,归蜀后为诸葛亮所重,授以平生所学。亮死,总领蜀军。九次伐魏,了无建树。蜀汉末年,宦官黄皓弄权,他屯田沓中(甘肃舟曲西、岷县南),以求自保。但建议刘禅加强阴平(甘肃文县)等地防御。263年,坚守剑阁,挡住伐蜀魏军主力钟会部。在刘禅命令下降魏。欲借助钟会叛乱兴复蜀汉,事泄被杀。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