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姜寨遗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姜寨遗址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临潼区骊山北麓,北临河东岸。是中国大型新石器时代原始公社部落,人类文化遗址,分为5个时期的文化层,前4期为仰韶文化,最上层为第5期,属龙山文化。遗址总面积约50000m2,距今约5000~6000年。其揭露之原始聚落面积达1.9万m2。聚落依河流与沟渠为屏障,中央辟广场,四周有建筑5组。每组以一座大房子为中心,环以中小型建筑十余至几十余所不等,大门均面向广场。制陶场在村西,临近河岸。成人墓葬3区,列于村外东侧,儿童瓮棺葬则置于村内居住区附近。建筑有地穴、半地穴及地面房屋,面积分大、中、小三等。

姜寨遗址

在临潼县城北约1公里的临河东岸上。1972年春发现。现存面积约5000平方米。该遗址包含着仰韶和龙山两种文化遗存。其中: 发现仰韶文化的房子125座,窑穴419个,灶炕306个,围沟3条,陶窑4座,圈栏3个,柱洞2129个,墓葬551座 (其中瓮棺葬298座);龙山文化的房子9座,窑穴47座,墓葬4座。两种文化共计出土陶、石、骨、角、蚌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器物1万多件,这些遗物中尤以仰韶文化层中出土的黄铜片最为重要,还有陶器上刻划的特殊符号(原始文字)也很具有研究价值。是研究我国仰韶、龙山文化时期的社会性质、组织、生产、生活、家庭、婚姻制度、丧葬习俗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重要实物材料。

姜寨遗址

姜寨遗址

位于陕西临潼县骊山北麓,处于临、渭河交汇处的三角地带。1972—1979年共进行过11次发掘。发现5期不同的文化遗存。第1—4期属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史家类型、庙底沟类型、半坡晚期类型,第5期为客省庄文化遗存。各期中以姜寨1期的各种遗迹最丰富。房屋可分成5组,每组均由大、中、小型房屋组成。以大型房屋为中心,小、中型房屋围绕大房而建,门均朝向中央广场,村落周围有壕沟。村落中有牲畜圈栏、夜宿场、制陶作坊。房屋形状有方形、椭圆形、圆形及不规则形。建筑方式有地穴式、半地穴式及地上建筑3种。房屋面积最小者4平方米左右,最大者达84平方米。研究者认为,该聚落为一部落聚居之地,5组房屋或许代表了5个氏族。村东过壕沟为墓葬区。埋葬方式有土坑墓和瓮棺葬两种。瓮棺葬主要用于未成年儿童,仅见于前4期。土坑墓有单人及多人二次合葬两种,其中二次合葬主要盛行于史家类型时期,合葬人数最多者达80余人,发现的遗物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质地有陶、石、骨、蚌等。有斧、砍砸器,磨盘、锥、针、凿、刀、纺轮等。陶质的生活用具有钵、碗、盆、尖底瓶、细颈壶、直腹及鼓腹罐、瓮等。在第1—4期有一定数量的彩陶,其中以鱼纹最有特色,特别是鱼纹窄卷沿盆、彩陶尖底罐、猪面纹细颈壶、鸟与蛙纹彩陶盆、鱼与鸟纹彩陶葫芦瓶、变体鱼纹与人面纹细颈壶、鸟与鱼纹细颈壶最具特色。此为我国发掘的较完整的一个新石器时代遗址,其第一期的聚落是目前揭露最完整的原始聚落。

☚ 米家崖遗址   康家遗址 ☛
姜寨遗址

姜寨遗址

位于陕西临潼县骊山北麓,处于临、渭河交汇处的三角地带。1972—1979年共进行过11次发掘。发现5期不同的文化遗存。第1—4期属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史家类型、庙底沟类型、半坡晚期类型,第5期为客省庄文化遗存。各期中以姜寨1期的各种遗迹最丰富。房屋可分成5组,每组均由大、中、小型房屋组成。以大型房屋为中心,小、中型房屋围绕大房而建,门均朝向中央广场,村落周围有壕沟。村落中有牲畜圈栏、夜宿场、制陶作坊。房屋形状有方形、椭圆形、圆形及不规则形。建筑方式有地穴式、半地穴式及地上建筑3种。房屋面积最小者4平方米左右,最大者达84平方米。研究者认为,该聚落为一部落聚居之地,5组房屋或许代表了5个氏族。村东过壕沟为墓葬区。埋葬方式有土坑墓和瓮棺葬两种。瓮棺葬主要用于未成年儿童,仅见于前4期。土坑墓有单人及多人二次合葬两种,其中二次合葬主要盛行于史家类型时期,合葬人数最多者达80余人,发现的遗物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质地有陶、石、骨、蚌等。有斧、砍砸器,磨盘、锥、针、凿、刀、纺轮等。陶质的生活用具有钵、碗、盆、尖底瓶、细颈壶、直腹及鼓腹罐、瓮等。在第1—4期有一定数量的彩陶,其中以鱼纹最有特色,特别是鱼纹窄卷沿盆、彩陶尖底罐、猪面纹细颈壶、鸟与蛙纹彩陶盆、鱼与鸟纹彩陶葫芦瓶、变体鱼纹与人面纹细颈壶、鸟与鱼纹细颈壶最具特色。此为我国发掘的较完整的一个新石器时代遗址,其第一期的聚落是目前揭露最完整的原始聚落。

☚ 米家崖遗址   康家遗址 ☛
姜寨遗址

姜寨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临潼区北的临河东岸第二台地上。是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以仰韶文化为主的遗址,也是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中目前发掘面积最大的一处。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发掘面积约1万3千平方米。发现房舍遗址125处,窖穴419个,灶坑306个,围沟3条,陶窑4座,柱洞2129个,墓葬551座。还发现龙山文化类型的房子9座,窖穴47座,墓葬4座。出土陶、石、骨、角、蚌质生产工具和生活器物1万余件。其中属于半坡类型的彩陶花纹新颖别致,特别是陶盆内壁对称的鱼、蛙和人面纹,笔法简练,是原始艺术的珍品。陶器上刻画的符号共38种,120多个,出土的贝饰等在关中地区罕见。姜寨遗址的仰韶文化堆积,由下到上依次为半坡类型、史家类型、庙底沟类型。遗址的考古发掘情况及出土文物,临潼博物馆有展览。

☚ 栎阳秦都遗址   2. 骊山风景名胜区 ☛
姜寨遗址

姜寨遗址

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典型的村落遗址。1972年在陕西临潼县姜寨发现。经过大面积的考古发掘,证明该遗址大体可分为先后相继发展的五个文化时期,即相当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史家类型、庙底沟类型、半坡晚期类型和客省庄二期文化。该村落是由五个母系大家族组合起来的氏族。整个居住区共发现六十多座房子,呈圆形排列,分成五个居住群落,每个群落有十四、五座小房子,小房子前面各有一座公用的大房子。中间为广场。储藏物资的窖穴分布在各个居住区的房屋之间。整个居址的外面,有一道小沟。公共墓地在村落的东部和南部。该遗址还出土了一万多件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粮食朽壳、动物骨骸、装饰品、工艺品等。此外,还发现了一件由铜锌合金组成的黄铜片。还有一套由石砚、石质磨棒、黑色颜料和陶质水杯组成的绘画工具,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绘画工具。许多陶器上不仅有绚丽多彩、别致美观的彩绘图案,还有各种刻划符号, 为研究我国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这个遗址及其大量实物的发现, 为研究陕西关中地区原始文化的发展序列和建筑史、工具史、制陶史、工艺美术史等,都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 半坡遗址   客省庄遗址 ☛

姜寨遗址

以仰韶文化为主的聚落遗址。位于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北,面积约5万平方米。1972年~1979年发掘。发现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第一期)、史家类型(第二期)、庙底沟类型(第三期)和半坡晚期类型(第四期)的堆积。其上层为龙山时代客省庄第二期文化(第五期)。
揭露出的半坡类型聚落遗址,布局清晰、保存完整。其总体布局,由居住区、制陶窑场和墓地组成。居住区以一广场为中心,周围分布着由100多座房子组成的5个群体,每群以一座大房子为主体,包括十几座或二十几座中、小型房子。房基平面多呈方形或圆形。有地穴、半地穴式及地面建筑3种。大型房址4座,均为方形。室内朝门处有灶坑,两侧至墙边有低平的方形土台。中、小型房子的面积一般为20平方米左右。室内中央有灶。地面式建筑多以木骨涂草泥为墙。每群房子的附近分布有窖穴、灰坑和儿童瓮棺葬。烧制陶器的窑场在村西南的临河岸边。整个居住区东、南、北3面有壕沟环绕,西南则以临河为屏障。整个村落当时可能居住着由5个氏族组成的一个胞族或一个部落。村东壕沟外分布着3片墓地。发现约400座土坑墓,主要为单人仰身直肢一次葬,少数为单人或多人的二次葬。头向多朝西。一般有数量不等的陶器等随葬品。儿童瓮棺葬大部分埋在居住区房子的附近,葬具多为红陶瓮上扣一陶钵或陶盆,也有罐、钵相扣者。遗物十分丰富。生产工具有石质的斧、铲、锛、凿、刀、磨盘、磨棒等,骨质的矛、镞、鱼叉、鱼镖等,陶质的锉、纺轮和刮削器。日常生活用具中的陶器,主要为泥质红陶和夹沙红陶,主要器形有小口尖底瓶、直口圜底钵、鼓腹平底罐、蒜头细颈壶、红顶碗、红顶钵、陶瓮等。有的彩陶花纹新颖别致,如鱼纹、蛙纹和人面纹等。在一部分陶器上有刻画符号,达38种之多,应是研究中国原始文字的珍贵资料。该类型的年代约为前4600年~前4000年左右。
史家类型的房址发现7座。平面形状有圆形、方形、椭圆形3类,分半地穴和地面建筑两种。墓葬发现200余座,流行多人二次合葬,坑内死者有的多达七八十个。一般分排分层头朝西摆放。随葬品多为几件实用的陶器,个别随葬少量生产工具。随葬品为集体随葬,而不为某一个体所拥有。生产工具有石质的锛、斧、铲、刀、镞等和骨质的锥、镞以及陶质的锉、纺轮、刮削器等。日常生活中的陶器,以平底器为主,圜底、尖底器次之。以敛口钵、卷沿盆、带盖罐、鱼鸟纹彩陶、葫芦瓶等最具代表性。其年代为前3690年左右。
客省庄第二期文化遗迹有房屋址12座、窖穴58个、墓葬7座。房址有穴居式、半地穴式和地面上建筑3种,平面有方形、圆形之别。室内居住面多用草泥涂抹,其上再涂一层“白灰面”。墓葬多为单人一次葬土坑墓,一般无随葬品。日常生活中用的陶器,以夹沙灰陶和泥质灰陶为主,红陶数量较少。代表性的器形有宽带耳绳纹鬲、折腹或筒状腹篮纹斝,有管状流的盉形斝、双耳或三耳罐、细颈折肩罐等。
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关中地区仰韶文化的发展序列及原始社会的聚落形态,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该遗址199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7: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