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姚广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姚广孝1335—1418明僧官。苏州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十四岁出家为僧,法名道衍,字斯道,号独庵、逃虚,从道士席应诊学习。洪武中曾参加考试,不受官。洪武十五年(1382年)太祖选侍燕王朱棣,语甚相得,从至北平,住持庆寿寺,成为朱棣心腹。惠帝即位,定议削藩,他密劝朱棣举兵,并为之练兵后苑中。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率军南下,他留守北平。建文将李景隆等乘间围北平,他率军固守,与援兵夹击,大败南兵。朱棣围济南三月,他去信建议北归。朱棣最后一次率军南下时,他说:“毋下城邑,疾赴京师。京师单弱、势必举。”朱棣采纳了他的建议,遂入南京。成祖即位,授为僧录司左善事,论功以为第一。永乐二年(1404年),拜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成祖来往两都及出塞北征,他皆留辅太子于南京。上朝著冠带,退朝仍穿僧衣,住僧寺,不蓄发,不娶妻。永乐十六年死,追封荣国公。曾监修《太祖实录》,与解缙等纂修《永乐大典》,纂著有《道余录》、《净土简要录》等。 姚广孝yáo guǎng xiào(别名)见斯道。 姚广孝(1335—1418)元末明初长洲(今江苏苏州)相城人。初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号寿椿、化轩、独庵、逃虚子等。家世业医。元至正十二年(1352 年)出家妙智庵师宗傅。又私师道士席应珍,习《易经》、阴阳术数及兵学,参径山愚庵习禅学。出世普庆寺,历迁天龙寺、觉林寺。明洪武十五年(1382 年)以高僧选住持北平庆寿寺,侍燕王朱棣。襄佐燕王起兵,参与谋画,并为其留守北京,靖难论功列第一,授僧录司左善世。永乐二年(1404年)特授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复姓赐名。坚辞帝赐宫女,仍居僧寺修行。受命赈济苏湖,监修《太祖实录》。留辅太子于南京。赴北京朝觐,卒于庆寿寺,追封柱国、荣国公,谥恭靖。葬于北京房山长乐寺村东。与王宾为世交。工书善画,博通内外典,学诋程、朱,工文词,诗律高简。早与高启等结社为北郭十友,号“十才子”。著有《逃虚子集》《独庵集》《逃虚类稿》《道余录》等。 共1首 (词)明· 斜日,斜日,门外马蹄声疾。 林栖鸟尽飞还,霞彩红衔远山。 山远,山远,莫怪行人归晚。 姚广孝 姚广孝1335—1419又名天禧,初为僧,名道衍,字斯道。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年十四度为僧,读书工诗画,曾与高启等唱和,或以其为“北郭十友”之一。又事道士席应真,得其阴阳术数之学。明太祖洪武(1368—1398)中,诏通儒书之高僧试礼部,不受官而还。后以僧宗泐荐,选侍燕王朱棣,至北平,住持庆寿寺。惠帝建文(1399—1402)初,朱棣策划起兵夺帝位,广孝为其谋主。朱棣登帝位后,录姚功为第一,复其姓,赐名广孝,拜太子少师,命蓄发还俗,不肯,赐以宫女,不受,终生不脱僧服。监修《太祖实录》,主持编纂《永乐大典》,卒赠荣国公。广孝虽为政治和尚,然其诗却追求清寂枯淡之境界,《读韦应物诗》中曾云:“古淡岂易学,五字真吾师。”其作品也多此类篇章。如:“空林长掩关,闲云去无迹。偶来值禅侣,清谈忘永夕。坐久磬声沉,松堂一灯寂。”(《师林精舍遇盈师夜坐》)“波澄一溪云,霜红半山树。荒烟满空林,疏钟在何处? 不遇采樵人,复抱孤琴去。”(《访震师不遇》)这些都是历代诗僧们的传统题材与传统风格,但广孝非普通僧人,乃是深通政治权术的策士,也是力图建立不世之功的野心家,故其诗中也常流露愤世嫉俗之情,或急于用世之志,如写于洪武间礼部试后的《京口览古》云:“谯年来战血干,烟花犹自半凋残。五州山近朝云乱,万岁楼空夜月寒。江水无潮通铁瓮,野田有路到金坛。萧梁事业今何在? 北固青青客倦看。”姚诗本有《独庵集》,高启为之序,称其诗兼采诸家,浓淡迭显,险易并陈。此集未传于世。后人将其诗文总编为《逃虚子集》十一卷,刻于吴中,另有《类稿补遗》八卷。四库馆臣将姚集比作严嵩《钤山堂集》,认为“同为儒者所羞称”,故仅列于存目。显然比拟不伦。明成祖朱棣为撰神道碑,王鏊为作《姚公传》。《明史列传》卷二一、《明史》卷一四五并有传。 ☚ 徐贲 高启 ☛ 姚广孝1335~1418明代官吏。名道衍,字斯道。苏州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十四岁出家为僧。洪武中,从朱棣到北平(今北京),为心腹谋士。惠帝削藩,他劝朱棣起兵,并为筹划军事。朱棣即位,复姓,赐名广孝,授太子少师。曾参与纂修《太祖实录》、《永乐大典》,著有《逃虚子集》十一卷。 姚广孝1335~1418Yao Guangxiaomonk poet and proser of the Ming Dynasty 姚广孝1335—1418明谋士。名道衍, 字斯道。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十四岁出家为僧。洪武中,从朱棣到北平(今北京),为心腹谋士。惠帝削藩,他劝朱棣起兵,并为筹划军事。朱棣即位,复姓,赐名广孝,授太子少师。曾参与纂修《太祖实隶》、《永乐大典》,著有《逃虚子集》十一卷。 姚广孝1335—1418名道衍,字斯道。明长洲(江苏苏州)人。家世代为医。工书画。年十四,度为僧,洪武中,诏通儒书僧试礼部,不受官还。从燕王至北平(今北京),住持庆寿寺,出入府中,迹甚密。建文元年(1399),惠帝削藩,他劝燕王起兵,并为其筹划军事。成祖即帝位,授僧录司左善世。永乐二年(1404),拜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赠祖、父如其官。修《太祖实录》,广孝为监修,又与解缙等纂修《永乐大典》。赠荣国公。有《逃虚子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