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姚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姚崇650—721

唐大臣。字元之,陕州硖石(今黄河三门峡南)人。本名元崇,因避开元年号,改名崇。武则天识其才,拜为侍郎。圣历三年(700年)进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迁凤阁侍郎,转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因得罪张易之,出为吴武道大总管。后与张柬之谋划杀张易之兄弟,封梁县侯。睿宗立,授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进中书令。因得罪太平公主,贬为刺史。先天二年(713年),向玄宗陈奏禁宦官、贵戚干预朝政、禁止修造佛道寺观等十事,得到采纳,用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梁国公。开元四年(716年),山东大蝗,人不敢捕,他力主捕杀,蝗害终于遏止。随后荐引宋璟代己为相。开元八年授太子太保。次年病卒。

姚崇/口箴

☚ 凡百箴   姚崇 ☛

姚崇

姚崇

姚崇(650~721),本名元崇,改名元之,后避开元年号,又改名崇,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东南)人。历任武则天、睿宗、玄宗朝宰相。睿宗时奏请太平公主出居东都,以削弱其权力,被贬职。开元初,奏请禁止宦官、贵戚等干预朝政,禁绝佛寺道观的营造等十事。开元四年(716),引宋璟自代。与宋璟并称贤相,史称“姚宋”。

☚ 姚崇   口箴 ☛

姚崇650—721

初名元崇,又名元之,为避开元年号讳,改名崇。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南)人。历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全唐诗》存诗六首。

姚崇

姚崇651—721

唐代政治家、辞赋家。新、旧《唐书》有传。本名元崇,改名元之,后又避开元讳,改名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硖县硖石镇)人。少倜傥,尚节气,长乃好学,能文。授濮州司仓参军,五迁至夏官郎中。时契丹扰乱河北数州,兵檄丛集,崇剖析名流,皆有条贯,武后贤之,拜为夏官侍郎。垂拱(685—688)后,以告言者为功,甚于汉之党锢,天下号曰罗织。崇以一门百口保内外官无反者。圣历三年(700),进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迁凤阁侍郎,俄兼相王府长史。张柬之等谋诛张昌宗、张易之,迎立中宗,崇参与计议,以功封梁县侯。后历亳州刺史、常州刺史、兵部尚书、中书令、申州刺史等。中宗时,公主外戚皆奏请度人为僧尼,亦有出私财造寺者,富户强丁皆经营避役,崇奏请止之,帝纳之。开元(713—741)时,崇为相,抑权幸,劝节俭,史称其主政时期为“开元之治”。后还宰政,引宋璟以自代。卒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献。《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著录其有集10卷,已佚。《全唐文》录其文24篇,今存《扑满赋》1篇。

☚ 洪咨夔   骆宾王 ☛
姚崇

姚崇650—721

唐代宰相,设火灭蝗法的创始人。唐开元 (713~741年) 初,太行山以东地区发生严重蝗灾,治理无策。他奏请用设火掘坑法灭蝗。其法:夜间点起篝火,吸引蝗虫,烧死的蝗虫被集于坑中,就地填埋。用此办法计烧死蝗虫十四万石。

☚ 耿寿昌   范仲淹 ☛

姚崇650—721

唐大臣。本名元崇,后改元之,因避玄宗开元年号,再改名崇,陕州硖石(今河南 三门峡南)人。武则天时策对契丹有方,超拔为夏官侍郎,后为宰相,参与谋诛张柬之兄弟,因功封梁县侯。睿宗时又为相,与宋璟密奏令太平公主迁东都,被贬职。玄宗开元初重为相,封梁国公。明于吏道,敢于进谏,反对滥造佛寺道观,不少僧侣因此还俗,又提倡焚埋法灭蝗等。后引宋璟自代,史称“姚宋”。

姚崇650~721

唐朝名相。本名元崇,字元之,玄宗时避开元字讳,改名崇。唐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人。武则天当政时,官至凤阁鸾台平章事,反对周兴、来俊臣等酷吏滥刑。神龙初,与张柬之等发动诛张易之兄弟、拥立中宗即位的政变。后出任亳州、常州刺史。睿宗即位,召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迁中书令。太平公主干政,他奏请睿宗令公主离开长安到洛阳居住,以所议不当遭外贬,先后任申、扬、同3州刺史及淮南按察使。玄宗即位,召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他向玄宗建议禁止宦官、贵戚干预朝政,禁绝营建佛寺道观,鼓励臣下进谏等10事,并采取行动,淘汰僧尼,强令1万多人归农。开元四年(716年),山东蝗虫大起,百姓以为是神虫,烧香求拜,一些官员也认为是天灾而束手无策,他力排众议,下令用捕埋、火烧的办法灭虫,控制了灾害蔓延。后荐宋璟自代,二人佐唐中兴,史称 “姚宋” 。

姚崇

姚崇650—721

唐代宰相。本名元祟,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人。开元( 713—741 )初,蝗灾起山东,崇奏请设火掘坑灭蝗,其办法是“夜中设火,火边掘坑,且焚且瘗”, 计灭蝗14万石。

☚ 武则天   薛大鼎 ☛

姚崇650~721Yao Chong

proser of the Tang Dynasty. Works:The Six Admonishments,etc.

姚崇650—721

本名元崇,唐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东)人,父姚善意。历任武则天、睿宗、玄宗诸朝宰相。则天晚年,与张柬之等拥立中宗为帝。睿宗时,太平公主干政,崇与宋璟上疏请退居东都,因遭外贬。玄宗即位,复召还,建议禁止宦官、贵戚干政; 禁绝营建佛寺道观,奖励群臣劝谏等十事。再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令。姚崇在职,淘汰僧尼,强令归农者万二千人。开元四年(716),山东大蝗,民但知拜祭,崇排众议,令捕埋,以轻灾祸。九年卒。年七十二。

姚崇650—721

唐大臣、政治家。本名元崇,曾改名元之、崇进。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南)人。好学,有气节。历任武则天、睿宗、玄宗朝宰相。睿宗时,奏请太平公主居东都,被贬职。开元初复相,奏请十事,主张减轻赋税,禁止宦官贵戚干预朝政,行法始于宠臣,禁绝营造佛寺道观,奖励群臣劝谏。曾令僧侣还俗为农者达一万二千余人。纠正民间对蝗虫祭拜的迷信观念,组织百姓捕蝗十四万石,免除蝗灾。后引宋璟自代。史称“姚宋”。

姚崇650—721

本名元崇,字元之。唐陕州硖石(河南三门峡市南)人。玄宗时避开元“元”字讳,改名崇。以门荫出身, 应“下笔成章”举,授濮州司仓。武则天时期任宰相,干练明达,为则天赞赏。中宗复位,出为亳、常州刺史。睿宗即位,再次入相,因奏请太平公主出居东都,贬为申州刺史。玄宗即位,召入为相,奏请禁止宦官贵戚干政、禁绝营建佛寺道观、奖励劝谏、礼遇大臣等十事。在职期间,陶汰僧尼万二千余人,勒令其还俗归农。山东大蝗,朝野内外反对捕杀,他力排众议,坚持捕杀,颇见功效。开元四年(716)罢相。崇三次为相, 皆兼兵部尚书,对边境军事布署及军械粮秣的供应均极有贡献。为政善于用人,敢于任事,和宋璟并称“姚宋”,同为开元时名相。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2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