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委貌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委貌冠wěimàoguān省称“委貌”。周代为贵族男子常服的礼冠,汉代为公卿诸候大夫行大射礼于辟雍的时候所戴的礼冠。形制为长七寸,高四寸,上小下大,形如覆杯,用皂色缯绢为之,有缨系于颔下。取其安正、谦逊之意。与玄端素裳配用。南北朝以后,渐变为学士、舞者之冠。《后汉书·舆服志下》:“委貌冠、皮弁冠同制,长七寸,高四寸,制如覆杯,前高广,后卑锐,所谓夏之毋追,殷之章甫者也。委貌以皂绢为之,皮弁以鹿皮为之。行大射礼于辟雍,公卿诸侯大夫行礼者,冠委貌,衣玄端素裳。”《晋书·舆服志》:“行乡射礼则公卿委貌冠,以皂绢为之。形如覆杯,与皮弁同制,长七寸,高四寸。”《宋书·乐志一》:“《咸熙舞》者,冠委貌,其余服如前。”《新唐书·车服志》:“初,隋有文舞、武舞……文舞:左钥右翟,与执纛而引者二人,皆委貌冠,黑素,绛领,广袖,白绔,革带,乌皮履。”《资治通鉴·齐纪三》:“高丽王琏卒,寿百余岁。魏主为之制素委貌,布深衣,举哀于东郊。” 委貌冠 委貌冠官帽名。《晋书·舆服志》: “行乡射礼则公卿委貌冠,以皂绢为之。形如覆环,与皮弁同制,长7寸,高4寸。衣黑裳素,其中衣以皂缘领袖。” ☚ 韦弁服 五车 ☛ 委貌冠 委貌冠即“缁布冠”。古代诸侯、公卿所用之冠,一般在参加祭祀、行乡射礼时穿用。参见“缁布冠”。 ☚ 进贤冠 缁布冠 ☛ 委貌冠汉代公卿诸侯大夫行礼之冠。以黑色丝织物制成,状如复杯,长七寸,高四寸,前宽后窄,前高后低。原为周制,取折节有礼之意。故名委貌。汉时,公卿诸侯大夫行大射礼于辟雍服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