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妙法莲华经玄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妙法莲华经玄义

 《妙法莲华经玄义》,略称 《妙玄》,是对 《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进行阐释解说的重要著作,由智𫗱讲说, 门人灌顶笔录, 共20卷, 是所谓 “法华三大部”之一 (其余二部是 《妙法莲华经文句》、《摩诃止观》)。见载于日本 《大正新修大藏经》第33卷。
 《法华经》是天台宗立宗所依据的主要经典,故天台宗又称“法华宗”。《法华经》由姚秦鸠摩罗什译,8卷,共28品,以 “三乘归一”为宗旨,倡言一切众生皆能成佛。异译本有《正法华经》10卷(西晋竺法护译,见 《大正新修大藏经》 卷9) 和添品妙法莲华经7卷(隋阇那崛多共笈多译,见 《大正新修大藏经》卷9)。注释该经的除 《妙法莲华经玄义》外,还有 《法华义记》 (梁法云)、 《法华文句》 (隋智𫗱)、 《法华玄赞》(唐窥基) 等,在佛教义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妙法莲华经玄义》分通释和别释两部分。在通释部分,从7个方面阐述了 《法华经》的主旨,即标章、引证、生起、开合、料简、观心、会异。在别释部分,则按5个步骤进行诠释: 1、释名,2、显体,3、明宗,4、论用,5、判教相。首先把 《妙法莲华经》的经名一一分解,逐字注释,而最终归结为观心。这样就使“观心”在《法华经》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次,阐述了心作为实相互存在的特质,并把 “初观”和 “观成”构为因果关系,为凡人修行成佛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两点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智𫗱认为 “凡地一念之心,具十法界十种性相”,“具”字有 “全部”和 “固有”二义。二是认为 “即”字在统一善与恶、无明与智慧、烦恼与观照等差别范畴中的意义十分重要,并强调了差别转化的条件在于由迷到悟。这种理论具有深远的宗教实践指导作用。
 该书还提出了天台宗的判教主张,即 “五时八教”,使佛教经论传入中国后适应宗派的需要进一步系统化。为了阐扬该书的主张,唐湛然曾撰《法华玄义释签》 20卷,加以深入的论析。

妙法莲华经玄义

二十卷。唐释智𫗱撰。智𫗱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妙法莲华经玄义》亦称《法华经玄义》略称《法华玄义》这是天台宋评释《妙法莲华经》题名的主要著述为天台三大部之一。是由智𫗱口授,弟子灌顶随听随记整理成书。玄义以五章叙经,即:一法喻为名,二实相为体,三一乘因果为宗,四断疑生信为用,五无上醒开为教相。然后以七番共解,五重别说,释五章义。七番是:标章、引证、生起、开合、料简、观心、会异。五起有: 释名,辨体、明宗、论用、判教。释名中先释法字,次释妙字。广明佛本迹各具十妙,广明因缘四谛二谛三谛一谛之境。辨体中开列七条,明宗分为五别。使法华经解、意足字美。从此结束了“齐梁之际,……盛演法华。立言判教,一音四相之说,四时六宗之谈,众旨纷纭,相倾相夺。南三北七,竞化当时的局面。智𫗱以智论为指南,以涅槃为扶疏,引方等以增信,集经论以助成。观心为经,诸法为纬。盛破光宅法云师义记,偏难四宗。遂使余家望风而靡,进退失据。可以说它是天台宗对于全佛教的概论,可称为以往中国佛教学人卓越的研究成果。在中国佛教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注释本书的有唐湛然的《法华玄义释签》二十卷,宋法照的《法华经玄义读教记》五卷,宋从义的《法华玄义补注》三卷。本书节本有明传灯的《法华经玄义辑略》一卷,智旭的《法华经玄义节要》二卷。此外还有与此有关的撰述,如唐湛然的《法华经玄义科文》五卷,宋善月的《法华大部妙玄格言》二卷,有严的《法华经玄义签缘起序指明》一卷。现常见版本是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