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条目出处】:见第四十回 【释文】: 节日名。 农历七月初七日夜晚。相传七夕是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的日子。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爪果于庭中以乞巧。”乞巧之俗至宋代更为繁复,《东京梦华录》“七夕”条载:“至初六日七日晚,贵家多结采楼于庭,谓之‘乞巧楼’。铺陈磨喝乐(一种泥塑小偶)、花爪、酒炙,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妇女望月穿针。 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除此回酒令中提到“七夕”外,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有“楼空 鹊,徒悬七夕之针”句,可见大观园众女儿亦于是夕行“乞巧”之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