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场机械化dairy farm mechanization用机械设备装备奶牛场进行喂饲、饮水、挤奶、清粪等作业以代替手工劳动的过程。 发展简史 20世纪40年代以前,各发达国家奶牛场的挤奶作业均以手工为主,每头奶牛年平均饲养工时为150~180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劳动力缺乏和饲养规模的扩大,促进了机械化的发展。50年代开始采用提桶式挤奶机挤奶。至60年代管道式挤奶设备开始替代提桶式挤奶机,并出现了挤奶间挤奶。70年代广泛采用隔栏牛舍式散养,简化了对奶牛的饲养管理,在喂饲方面开始以青贮料(或低水分青贮料)与混合精料组成混合饲料代替传统日粮。挤奶间挤奶得到广泛应用后,使机械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每头奶牛的年平均饲养工时降低一半。 中国在牛奶生产过程中,长期以来均以手工生产为主,仅有少数奶牛场的饮水、喂饲、挤奶、清粪等作业实现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每头奶牛年平均饲养工时约为280个。挤奶成套设备、牛奶加工设备和奶牛喂饲设备等的研制和应用始于80年代。 饲养工艺和设备 奶牛饲养方式由草地面积、饲料来源、气候情况决定。可分为放牧和舍饲两类。放牧又分全放牧和半放牧;舍饲分拴养、隔栏牛舍散养和围场散养。❶放牧饲养,需有丰富的草场资源和常年较温暖的气候。奶牛长年生活在草场,只在冬季补喂混合精料。使用挤奶设备在放牧场就地挤奶或到挤奶间挤奶,不建牛舍,也很少采用其他设备。半放牧饲养是冬季舍饲,其余时间放牧。 ❷拴养,是将奶牛拴系在牛舍的牛床内,每天在运动场上活动数次,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奶牛饲养方式。牛舍内配置拴系、喂饲、饮水、挤奶、清粪等机械设备(见奶牛喂饲设备、奶牛挤奶设备、奶牛舍清粪设备)。拴养奶牛的管理较细致,奶牛相互间干扰小,单产较高,但设备投资多,操作烦琐,不利于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❸隔栏牛舍散养,不需拴系设备,仅有供牛休息的隔栏及喂饲、饮水、清粪等机械设备。牛舍简易但需要专用挤奶间。奶牛能在舍内自由活动、采食和饮水,管理简单,容易达到较高的机械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但对奶牛的照料少,奶牛之间相互干扰较大。 ❹围场散养,是舍饲中最简单的饲养方式,围场内有遮雨的牛棚和挤奶间,很少采用其他设备;饲槽设在围场周围或有顶盖的遮棚内,由饲料车或固定式喂饲设备分发饲料;铲式清粪机定期进入围场清粪。管理粗放,不易得到较高的单产,只适用在气候温暖且较干旱的地区。 牛舍 保护奶牛免受外界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有拴养牛舍和散养隔栏牛舍两种。拴养牛舍内牛床配置方式有对尾式和对头式两种。对尾式的两列牛床中间是清粪通道,两侧是饲料通道;对头式的两列牛床中间是饲料通道,可共用一套机械喂饲设备,但清粪和挤奶作业分隔在两侧。散养隔栏牛舍以隔栏代替牛床,饲槽设在封闭式牛舍的中央,或在半封闭牛舍敞开的一侧,以便于饲料车从舍外向饲槽加料;牛舍的一端为奶牛等待去挤奶间挤奶的集群区,舍内清粪通道的地面取决于清粪设备的形式:机械清粪使用整体水泥地面;水力清粪使用缝隙地板。 牛床 奶牛在拴养牛舍内的拴养地点。牛床的长度应有利于奶牛休息并使粪便能直接落入后部的粪沟。使用硬式颈架时,牛床的合适长度应等于奶牛的前肩胛关节到坐骨结节之间的距离加75毫米,牛床宽度为长度的80%。在牛背隆起部分的牛床上方悬一限止杆,迫使牛排粪时后退,将粪排入粪沟。牛床使用水泥地面,上铺垫草或覆盖橡皮垫,以利于牛床的整洁,减少对牛脚关节和乳房的损害。 隔栏 奶牛在散养隔栏牛舍内的休息地点。隔栏大小应便于奶牛自由进出,但只能沿隔栏长轴方向站立,不能转身,使粪便能排在清粪通道上,不沾污隔栏。隔栏尺寸一般是长2~2.2米,宽为1~1.1米,地面与牛床地面相同,后部设一挡草杆,防止垫草散失。 
硬式关节颈架 1.滑块; 2.颈架连接连杆; 3.颈架;4.U形架; 5.牛床架; 6.自动饮水器; 7.限位链 拴系设备 有软式和硬式关节颈架两种。软式是用两条链条组成颈圈,其两端套在牛床两边支柱的铁棍上,可上、下自由活动,结构简单,但系放奶牛时需用手工操作。硬式关节颈架由两根端部有球形关节的管子组成(图),上端分别连接于上下两根连杆的滑块上,下端固定于U形架上,两连杆与绕在链轮上的链条连接。转动牛床组两端的链轮可带动组成颈架的两根管子作相反方向运动,两管合拢时拴系奶牛,张开时释放奶牛。每一组可同时释放或拴系25头。 饲槽 在拴养牛舍内常用机动饲料车沿饲料通道向饲槽卸料,饲槽前壁高200~300毫米,便于奶牛躺卧。散养牛舍的饲槽与隔栏分开配置,每头奶牛占有0.7米的采食宽度。 饮水设备 在拴养牛舍内常用杯式饮水器,它由压板控制阀门开闭。牛饮水时用嘴压下杯内的压板,通过杠杆使阀门弹簧压缩打开通道,使水流入杯内,停止按压时,压板升起,阀门在弹簧压力作用下,关闭水流通道,水即停止流出。在拴养牛舍中饮水器安装在牛床支柱上,离地高0.6米,每两个牛床一个。在散养牛舍中,饮水器按6~8头牛一个,安装在饲槽架上,也可采用饮水槽,按每20头牛占槽长0.6米设置。 发展趋势 80年代以来奶牛场机械化的发展趋势主要是:以自动识别奶牛来精确控制饲料喂量,设计更符合挤奶生理要求的挤奶机,借助计算机参与奶牛管理等。利用计算机可将检测到的奶产量、奶温(或电导率)、采食量、体重等数据与原来贮存在磁盘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后,在荧光屏上显示出奶牛的异常情况和需要处理的信息,也能将信息打印在纸上或再发出警告的声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