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奴隶社会的早期基督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奴隶社会的早期基督教

奴隶社会的早期基督教

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被它征服的巴勒斯坦的犹太人的境遇更为悲惨,他们不断起义,但屡遭失败。现实的绝望表现为强烈的宗教激情,失败的民众将自己解放的希望寄托于从天而降的弥赛亚(救世主)身上。在这种情况下,犹太教内的一个下层派别拿撒勒派认为耶稣就是救世主,提出自己的宗教主张和反抗罗马的政治观点,受到正统犹太教的排斥和打击。公元1—2世纪,该派逐渐从犹太教内分裂出去,发展成一种新的宗教——基督教。《新约圣经》这样记载,基督教是由加利利的拿撒勒人耶稣于1世纪30年代初创立于巴勒斯坦。母亲玛利亚为童贞女,因圣灵受孕生耶稣于伯利恒。耶稣是上帝之子,下降尘世拯救众人,他生前的主要任务是传道与创教,行各种奇迹,为贫苦民众治病,因其宣传的教义有害于罗马帝国的统治,最后被罗马巡抚彼拉多以“犹太人的王”的罪名钉死在十字架上。耶稣死后三天复活升天,并宣称他将复临人间,建立理想的“上帝之国”。但是历史上究竟有无耶稣其人,在史学界仍无定论。
基督教与犹太教分离后,在地中海沿岸,特别是在小亚细亚、埃及一带广为流传,信徒多为下层犹太民众。在政治上,它号召人民群众起来报仇伸冤,推翻罗马与犹太上层的黑暗统治,提出建立现实的、平等的、共同消费的新国家与新社会,但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主要手段却是消极地盼望救世主来拯救自己。在教义上,它崇信犹太教的上帝耶和华(即雅赫维的基督教读音)为唯一真神,神的选民扩大到一切民族,信仰基督救赎与因信得救,宣扬信徒不分民族,只要信基督必将得到拯救和上帝的赐福,并改革了宗教礼仪。公元1世纪中期以后,一批有产者和奴隶主加入了基督教,他们在经济上和教务上逐渐成为主导力量,进而形成了代表他们利益的控制着教会领导权的保罗派。开始宣传甘当罗马帝国顺民的奴化政策以及对所受压迫的忍耐和对仇敌的爱的道德准则,在教义上则大量吸收柏拉图和斯多葛派的唯心主义哲学,宣扬虚幻的天国。
基督教在其早期发展中曾多次遭到罗马统治者的迫害。随着它向罗马政权的靠拢和罗马奴隶制帝国出现的总危机,罗马统治者逐步认识到,对基督教是镇压不下去的,相反,基督教作为一种新宗教能起到克服帝国思想危机的作用,因而对之基本上采取宽容的政策。到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执政时期,则决心以基督教作为帝国的精神支柱和统治工具。313年,他与帝国东部皇帝李锡尼联合发表《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为合法宗教,教堂和财产一律发还。君士坦丁在战胜李锡尼以后,进一步扶植基督教,于325年在帝国东部尼西亚城主持召开基督教普世主教会议,这是罗马帝国直接干预教会内部事务以及教义、崇拜仪式的开端。392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Theodosius I 379—395在位)以罗马帝国的名义正式宣布基督教为国教。

☚ 历史   中世纪基督教 ☛
0000036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4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