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女冠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女冠子

女冠子

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有小令和长调两体。小令始于唐温庭筠,双调四十一字,上阕两仄韵两平韵;下阕两平韵。长调始于柳永,双调一百一十字,仄韵,但错讹难以句读。另有康与之一百零七字体,较整饬,上下阕各六仄韵。又曲牌名。南北曲许多宫调皆有,以入南曲黄钟宫、南吕宫,北曲黄钟宫者为常见。黄钟宫两曲字句格律与词牌长调同,也有只用上阕的。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在套曲中。南吕宫一曲字句格律与词牌异,用作过曲。

☚ 点绛唇   归国遥 ☛
女冠子

女冠子

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分令词与慢词两类。令词见《花间集》录晚唐温庭筠及五代牛峤、李珣等词,多缘题而赋,咏女道士,体制短小。《词谱》卷四列温庭筠“含娇含笑”一首,双调,四十一字,上片五句两仄韵两平韵,下片四句两平韵,仄韵平韵不同部错叶。慢词首见宋柳永《乐章集》,又名《女冠子慢》,盖因唐曲旧名翻演新声。柳永词“淡烟飘薄”一首注仙吕调(夷则羽);“断烟残雨”一首注大石调(黄钟商)。双调,叶仄韵,字数自一百零七字至一百十四字不等,上、下片句数、韵数亦参差不一。《词谱》卷四列有六体,以宋李邴词“帝城三五”一首之体格较为常见,一百十字,上片十一句六仄韵,下片十二句六仄韵。

☚ 广谪仙怨   女冠子慢 ☛

女冠子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
 频低柳叶眉。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
 知是梦,不胜悲。

 女冠子,双调小令。有长调,始于柳永。
 韦庄的《女冠子》本为两首,描写一对青年男女相离相思之情。前首从女方角度写,后首从男方角度写,前后相关联,是词中的“联章体”。这是后一首,写男子梦见所爱女子的情状。这种联章体式的词,敦煌曲子词中有好几首,如《凤归云》联章写闺怨即是。可见韦庄的联章词取自民间词的风格和体裁,是他向民间词学习的例证。两首联章,从男女方分别写,合为整体,又说明了韦庄向民间词学习的创造精神。
 虽为联章,在具体写法上,这后首与前首有不同。前首(“四月十七”)上片写别离,下片写相思,上下片自成段落。这后一首却是一气连缀,内容上没有过片相隔的痕迹。通篇以入梦、梦境、梦醒三个层次组织结构,描写入梦之分明,梦中之欢悦,梦醒之悲怅,将相思之情写得细腻而有条理。
 “昨夜夜半”,点明入梦的时间。“昨夜”,没说具体日期,是给人想象余地,增添词的底蕴。就两情相通相思意切来看,男方入梦的“昨夜”,恰是前首所写女方“梦随”一周年的“四月十七”,也是可能的,因为那是他们相别的纪念日。“枕上分明梦见”,梦很分明,说明作梦之人是个痴情的男子。情深意真,梦来想必分明。
 从第三句开始写梦境。“语多时”,难得别后相见,话多时长。交谈的内容,自然是绵绵情话,任凭想象,不必明说。“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写的是梦中情人的形象,楚楚动人,的确很“分明”。她依然面如桃花,还是那么美貌。“依旧”二字,说明是别后相见。明写相见,暗扣阔别,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孟棨《本事诗》记载,诗人崔护清明节独游,在一家门前,遇一少女伫立于盛开的桃树之下,颇有属意。来年清明崔护旧地寻之未见,遂题诗门扉:“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依旧”,人面不见,无限惆怅。“依旧桃花”,人面就在眼见,何等喜悦。笔法相似,然而表意不同,各有千秋。“柳叶眉”是形容梦中女子的美貌。“桃花面”、“柳叶眉”,这色形兼备的比喻,女子青春容颜之美,耐人构想。“频低眉”写女子的情态,和前首“佯低面”相一致,两章前后关联甚妙。前首是现实中的女子,此首是梦中的女子,写得形神相生,细致入微。此女或有低面敛眉的习惯,实则是少女娇羞心理的表现。“半羞还半喜”,点明了少女娇羞情态,活灵活现。“欲去又依依”,想离去又依依不舍。明写少女,又暗含梦中的男子,两人依依欲别,恩爱缠绵,难分难离。
 “觉来知是梦,不胜悲”,醒来才知道是一场梦,心中的惆怅悲哀,可以想见是何等难以承受! 梦中得到,醒来化为乌有,自然格外悲怅。梦幻消逝之后的空虚与怅惆,赛过熬煎之苦。一句“不胜悲”,蕴涵无限怅恨。此词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现实中的无变成梦中的有,梦中的实化为现实中的虚;现实的孤栖变成梦中依依,梦中的美好化作现实的悲怅,梦与现实相互转化,把一个相思之人的心理感情变化写得淋漓尽致。
 从此词可以看出,韦庄很重视主观抒情,这和齐名的温庭筠词有明显不同。温词客观成分较重,韦词却注入了切身的生活感受,使人感到情真意切,这在当时的文人词中是很少见的。在这一点上,韦词首开抒情词的先河,给后起抒情词人很大影响。

古诗《女冠子》赏析解读 - 言情赠友诗 - 可可诗词网

女冠子

 双飞双舞,春昼后园莺语。卷罗帏。锦字书封了,银河雁过迟。鸳鸯排宝帐,豆蔻绣连枝。不语匀珠泪,落花时。
 
 这是一曲思妇的幽怨之歌。
 这曲怨歌在内容上可分四个层次。开头三句是第一层次,女主人公卷起罗帏,烂漫春光便朝她拥来了: 成双成对的黄莺,在灿烂阳光下的花园里,翩翩起舞,宛转对唱。黄莺和燕子一样是春天的候鸟,是春天富有特征性的景物,而黄莺的鸣叫飞舞又给春天增添了新的活力和生气。何况这飞舞是双飞双舞,这鸣叫是从草木丰茂的花园里传来的。寥寥十个字便勾画出一幅绚丽的画面。外界物象能够拨动人的心弦,陆机在《文赋》 中所说的“悲落叶于劲秋,喜柔修于芳春”,便是自然界中的景物感动人心的例子。卷罗帏的闺中人面对满园春色,是悲愁还是欣喜?怨歌的第二层作了回答。原来花园中那一派生机,并没有给她带来欢乐欣慰。黄莺的双飞双舞与自己的形单影只,黄莺的娇软鸣叫与自己的忧愁悲戚形成的反差,使她益发感到深闺的寂寞和青春的忧郁,也使她激情涌动,不能自已。她把万千心事珍重地写在书信里,向亲人倾诉。“锦字书封了”,表示深深的怀恋,热切的盼望。可是仰望长空,迟迟不见捎书的鸿雁的身影,“银河雁过迟”,闺中人陷入了更为痛苦的深渊。要渡过浩渺的银河,才能把信送到,这当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却深刻地表现了这位思妇不能与亲人互诉衷曲、横遭隔绝的幽怨。她思念的人儿也许远在天涯,行踪不定,无法寄去书信。也许是思念的人儿 “星霜荏苒无音信,烟水微茫变姓名”,送去书信,又有何用?也许他就近在咫尺,但好事多磨,外来的干扰使他们不能朝朝暮暮相聚。“其室则迩,其人甚远”,恋人也会产生天各一方的痛苦。心绪的冷寂烦闷,使她对什么都无兴致,而心境的空虚荒凉,她也不敢再面对罗帏外的明媚景象,索性闷坐闺中吧。可是,抬头之间,“鸳鸯排宝帐,豆蔻绣连枝”又闯入眼帘。绣着鸳鸯、豆蔻的罗帐,本是旖旎温馨之物,可是对于独眠孤衾的思妇,所有的盎然春意、缱绻之情都化为一腔惆怅凄楚之感了。这是怨歌的第三层次。“无语匀珠泪,落花时”是怨歌的第四层次。青春宛如春花,是人间最短暂、最不长久的。如今自然界的花已飘零,春意阑珊,女主人公想到纵使他日相见,双方都已青春逝去,欢情衰竭,尝尽相思之苦所得到的只是花落春归的憾恨,不觉潸然泪下。词的结尾,隽永优美,用落花纷纷渲染女主人公忧思如潮,愁肠似结,倾吐不尽的绵绵春恨,象征女主人公韶光已逝、青春难驻的悲剧命运,令人回味无穷。
 这首词通过多种场景的描绘,刻画了一位泪光莹莹的怨妇形象。窗前看黄莺双飞双舞,含泪; “锦字书封了”,含泪; 面对鸳鸯宝帐,含泪; 看落花纷纷,含泪。伤春之情与暮春之景交融着,委婉曲折,含蓄深沉。

名诗《女冠子》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 可可诗词网

《女冠子》

《女冠子》

韦庄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赏析】 人们往往以韦庄的词与温庭筠的词相比较来说明他们各自的风格特点。一般都认为温词“密而隐”,韦词却“疏而显”。不错,韦词有时的确写得疏淡浅显,明朗直率,像这首抒写离人相思之情的词作,整个上片就写一个离别的情景,写得那么实实在在,明白如话,却又别有韵味。

“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这是最让人黯然销魂的别君之时,所以有泪; 偏偏又不愿因自己之泪而引起君的更大悲伤,于是忍泪;又因泪难忍,只得佯作低面;似乎想说点什么,却又含羞而止,只能眉头半敛,传情于眉目。这里只抓住人物的细微表情加以描摹,三言两语,就将人物的音容神态,写得真切可感,如在目前。特别这首词的起首二句更为独特:“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直截了当,不加任何修饰,只通过交代那时刻萦绕于心的时间日月来传情,显得异常朴素清新。

但是读至下片,却好像突然换了一种笔法,一种境界。“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魂已断”之语化用江淹《别赋》中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之意,但用 “不知”来修饰,显得格外意韵浓厚,痴情恍惚,使读者不能不产生这样的联想: 这“相随”于人物心中之梦究竟是今日之梦,还是来年之梦?是别君之梦,还是重逢之梦?莫非那“忍泪佯低面”的情景竟是从去年四月十七以来一直萦绕于人物心中之梦的主题么? 上片是否真的写梦境,看来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欣赏问题,但这首词的妙处恰在于用这种似真似梦、亦实亦虚、虚实相生的写法,把实境化为虚境,将情境写得隐约朦胧,给如实的描绘加上了一层虚幻缥缈的色彩。

一般来说,过于直露,过于写实,是诗家大忌。这首词显然也力避一味写实,故在下片有意将上片所写之实虚化。这一点,从结尾二句“除却天边月,没人知”中更可体会出来。月色,本来就是朦胧迷离的,这里说自己的满腹心事唯有天上月亮才知,或许那离别之时,正是残月依稀,万籁俱寂的时分?这“天边月”已经写出了一片幽缈神秘的气氛,但更有魅力的还是那似乎喃喃自语、又充满痴情的“没人知”三字,它是追忆离别时分四周悄然无人?是感叹梦中之境再无人知晓?是说连词人自己也闹不清笔下所写究竟是实境,还是梦境?或许这离别的情景,对他来说,既是真实的离别,又是梦中反复出现的虚幻影象,所以他才把这实境与梦境融为了一体,写在了一起。

韦庄还有一首《女冠子》,与这首可视为姊妹篇,也是写梦的:“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相比之下,就不及这一首那么空灵有味,而失之于太实了。

女冠子

女冠子

词牌名。其长调又名女冠子慢。双调。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清·毛先舒《填词名解》:“《女冠子》,以词咏女冠(女道士),故名。”《钦定词谱》:“《女冠子》,小令始于温庭筠,长调始于柳永。”始见于《花间集》温庭筠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9句41字。上片第一、二句押仄声韵,第三、五句换押平声韵;下片第二、四句押平声韵。常用格体为:
平仄(仄韵),仄平仄(韵),仄平平(换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 醉公子   点绛唇 ☛
女冠子

女冠子

词牌名。又名《女冠子慢》。双调。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清·毛先舒《填词名解》:“《女冠子》,以词咏女冠(女道士),故名。”《钦定词谱》:“《女冠子》,小令始于温庭筠,长调始于柳永。”始见于《花间集》温庭筠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九句四十一字。上片第一、二句押仄声韵,第三、五句换押平声韵; 下片第二、四句押平声韵。常用格体为:
(仄)平(仄)仄(韵),(仄)仄(仄)平(平)仄 (韵),仄平平 (换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 醉公子   点绛唇 ☛
0000232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6:5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