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康的威廉约1300——1350William of Occam
英国人,法兰西斯僧团的僧侣,14世纪最彻底的唯名论者。
威廉先后在牛津大学、巴黎大学求学,是司各脱的学生,因反对教皇被革除教会,投入监狱,后逃亡到德国,在德皇路德维希保护下,发表大量攻击罗马教廷的文章。1350年死于时疫。
他反对教会权力高于世俗权力,主张教权与王权平等并列,各自独立,教皇不得干涉世俗权力,否则就是越权。他认为世俗权力虽然来自上帝,但需经过人民选择决定。如果皇帝滥用权力,人民有权更换。他把这说成是人的自然权利。国家的最高原则是保护共同福利。
他认为,科学和哲学与神学研究不同领域的问题,科学和哲学以经验和理性为根据,神学以信仰为根据。不能用信仰解释自然现象,也不能用理性证明宗教信仰。他否认一切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认为没有用理性证明的神学。这样就使哲学摆脱了神学。威廉认为,个别事物是唯一真实的存在,一般只是存在于人心中表示同类事物的名称,根本不是独立客观存在的实体。但一般作为名称、概念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中仍有它的用处。他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起源于感觉,一般是通过抽象产生的,是对同类的个别事物的共同性质或相似性质的概括,是人心中标志同类个别事物的“符号”。
他提出一条著名原则:“可以只用少数几个原则(来说明事物)的时候却用了许多原则,就是浪费时间”; “如无必要,切勿增加实体”。他以这个“经济”原则为武器,指出正统经院哲学的“独立存在的一般”、“实体形式”、“隐蔽的质”等等,都是必须加以排除的累赘。史称这一原则为“奥康的剃刀”。他对经院哲学的批判,为经验知识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奥康的威廉的唯名论思想为经院哲学的破产和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产生做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