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奚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奚琴 奚琴古代拉弦乐器。又称“嵇琴”。原为隋唐时期北方部落奚所使用。陈旸《乐书》称:“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鼗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也。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轧之,至今民间用焉。”为现代胡琴前身。宋代沈括曾在《梦溪笔谈》中记有一则关于熙宁年间艺人徐衍高超的奚琴演奏技巧的故事。 ☚ 扬琴 胡琴 ☛ 奚琴xīqín朝鲜族民族乐器:~能机动灵活地演奏各种乐曲,声音抑扬顿挫,连续自如,能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喜怒哀乐等各种感情。(迟秀才《老乡话东北》)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絃樂器部 > 彈拉諸器 > 奚琴 奚琴 xīqín 一種中古時期之拉絃樂器。後世之胡琴與其形制甚近:刳桐木爲音筒,豎柄,上部安左右二軫,張二絃,不用弓而以木桿繫馬尾擦絃奏音。原爲隋唐時居於薊北遼西一帶之奚部族常用樂器,故稱。約自唐五代時南傳,達於清。或謂即宋以後所行胡琴(拉絃樂器)之前身。宋·歐陽修《試院聞奚琴作》詩:“奚琴本出奚人樂,奚虜彈之雙淚落。”宋·陳暘《樂書》:“奚琴本胡樂也,出於絃鼗而形亦類焉。奚部所好之樂也。蓋其制,兩絃間以竹片軋之,至今民間用焉。”《永樂琴書集成》卷五《琴式補遺·奚琴》:“奚琴本胡樂也,出於絃鼗而形亦類焉,奚部所好之樂也。蓋其制兩絃間以竹片軋之。至今民間用焉,非用夏變夷之意也。”《文獻通考·樂十》:“奚琴,胡中奚部所好之樂,出於奚鼗而形亦類焉。”《清朝續文獻通考·樂七·樂器》:“奚琴,二絃,刳桐爲體,龍首方柄,長槽,背圓。通長二尺八分八厘,柄長一尺一寸五分二厘……槽長一尺一寸五分二厘……槽面中凹,覆以板,長五寸一分,槽端設圓柱,施皮扣結絃,龍頭長五寸七分,下唇爲山口,後鑿空三寸納絃,軸長四寸零,木弓長二尺三寸,繫馬尾八十一莖。” 奚琴产生于北方库莫奚族的一种拉弦乐器。宋代陈旸《乐书》称:“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也。”唐时传入内地,并见诸记载;宋代用于宫廷乐队,亦称嵇琴,熙宁年间(1068—1077) 教坊演奏家徐衍以奏此琴闻名,创有“嵇琴一弦格”(专用一根弦演奏)。其形似今之板胡,有二弦,但无千金,以竹片擦弦发音。为我国胡琴类拉弦乐器之较早者。 奚琴 奚琴中国古代弦乐器。源于西北少数民族,宋代传入中原。为胡琴的一种,其形如“奚鼗” (鼓的一种,有柄),又似” 火不思”,全长二尺八寸八,柄长一尺余,柄首刻龙头,有二弦。初用竹片轧之,使发声,似“轧筝”。到元代,改用木杆,系马尾数十根,穿二弦间,拉之以发声。该琴多用于民间的演奏,宫廷较少用之。另一说,奚琴又被称为“嵇琴”, 传为嵇康所制。见《事林广记》。 ☚ 轧筝 𥱧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