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票
东三省官银号发行之兑换券通称。清末, 奉天官银号发行钱票, 俗称官帖, 流通市面。未几, 钱票停止兑现, 遂以小洋为单位发行银票。迨民国肇兴, 政府允准发行纸币, 到1913年发行额已达千万元。当时, 交通银行之银元票发行额也已达到五六百万元之数。于是,市面纸币渐充斥。小银元票跌落, 官银号限制兑现。1916年因奸商串通日人, 持票向官银号挤兑,几至不支。1919年奉天当局与日人相约, 奉票与金票同为不换之纸币, 官银号发行纸币无虞。1927年, 奉票流通量达6亿元。1931年, 流通市面的仅有小洋票和多额兑换券两种。小洋票流通额极小, 后全部收回焚毁, 仅留多额兑换券流通市面。该项兑换券最初发行是以小银元为标准, 每元与小银元略等。1918年发行10元、5元、1元三种, 流通于辽宁各县及东北北部各大埠、直、鲁、察、绥各地。后奉票不断贬值、到1930年发行50元、100元兑换券取代前三种兑换券。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 奉票流通额约6亿元, 仅合现大洋1千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