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奇零草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奇零草》序

予得此于定海, 命谢子大周抄别本以归。凡五、七言近体若干首,今久失之矣;聊忆其大概, 为之序以藏之。呜呼! 天地晦冥,风霾昼塞, 山河失序, 而沉星殒气于穷荒绝岛之间, 犹能时出其光焰,以为有目者之悲喜而幸睹。虽其揜抑于一时, 然要以俟之百世, 虽欲使之终晦焉, 不可得也。

客为予言,公在行间,无日不读书,所遗集近十余种, 为逻卒取去,或有流落人间者。此集是其甲辰以后,将解散部伍, 归隐于落迦山所作也。公自督师,未尝受强藩节制,及九江遁还,渐有掣肘,始邑邑不乐。而其归隐于海南也, 自制一椑, 置寺中, 实粮其中,俟粮且尽死。门有两猿守之,有警,猿必跳踯哀鸣。而间之至也,从后门入。既被羁会城,远近人士, 下及市井屠贩卖饼之儿,无不持纸素至羁所争求翰墨。守卒利其金钱,喜为请乞。公随手挥洒应之, 皆《正气歌》也, 读之鲜不泣下者。独士大夫家或颇畏藏其书, 以为不祥。不知君臣父子之性,根于人心, 而征于事业,发于文章, 虽历变患,逾不可磨灭。

历观前代,沈约撰《宋书》,疑立《袁粲传》,齐武帝曰:“粲自是宋忠臣,何为不可?”欧阳修不为周韩通立传, 君子讥之。元听湖南为宋忠臣李芾建祠, 明长陵不罪藏方孝孺书者,此帝王盛德事。为人臣子处无讳之朝(21), 宜思引君当道(22)。臣各为其主,凡一切胜国语言(23),不足避忌。予欲稍掇拾公遗事,成传略一卷, 以备惇史(24)之求,犹惧蒐访(25)未遍,将日就放失也(26)。悲夫!

(“国朝文录初编”本《湛园未定稿文录》)

注释 ①《奇零草》——是明末民族英雄张煌言的诗集,收入诗人自丙戍(1646)至壬寅(1662)年间所存诗445首。奇零,也作“畸零”,残缺不全。草,文稿。②此——指《奇零草》。定海,今浙江省定海县。③谢子大周——谢大周, 人名,生平不详。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④揜(yan)抑——因受压制而埋没。⑤行间——行伍间。⑥“此集”三句——这里说《奇零草》作于甲辰(1664)年是错误的,张煌言《奇零草自序》说是壬寅(1662)年自编成集。另,文中所说张煌言归隐落迦山(今普陀山)也不对,张煌言归隐处是浙江省象山县南面海中一个名悬嶴(ao)的小岛。⑦强藩——此指郑成功。⑧掣肘——使人做事而故意留难牵制。⑨海南——指舟山岛一带。⑩椑(pi)——棺材。(11)间——间谍。(12)会城——省会,此处指杭州。(13)《正气歌》——宋文天祥抗元被俘,在狱中作《正气歌》,誓不降元,最终遇害。此处指张煌言所写文字也是表明自己民族气节的。(14)征——说明、表现。(15)“沈约”二句——沈约,南朝文学家,著《宋书》一百卷。袁粲,南朝宋之重臣。宋顺帝时谋划诛杀拥权自重、残暴无道的萧道成,事泄被杀。后萧道成废宋自立,建齐王朝。疑立,意为对是否为袁粲立传心存疑虑。(16)齐武帝——萧道成之子萧赜。(17)“欧阳修”句——指欧阳修撰《新五代史》没有为韩通立传。欧阳修,宋朝文学家。韩通,后周时太原人。赵匡胤陈桥兵变,废周建宋。韩通欲举兵抵抗,不幸为王昇彦所害。(18)君子讥之——王楙《野客丛书》附录《野老纪闻》载:“子瞻问欧阳公曰:‘《五代史》可传后也乎?’公曰:‘修于此窃有善善恶恶之志。’苏公曰:‘韩通无传,恶得为善善恶恶?’公默然。” (19)“元听湖南”句——李芾,宋末任湖南安抚使,元兵攻破潭州(今长沙)时殉国。听,听任。(20)长陵——明成祖朱棣死后葬长陵,此处代指明成祖。方孝孺,明代学者。明建文帝时任侍讲学士。燕王朱棣起兵灭建文帝,命方孝孺起草即位诏,孝孺抗命不从,被杀。(21)无讳之朝——指开明时代,讳,忌讳。(22)引君当道——指引国君的行为要合乎正道。(23)胜国——被灭亡的国家。(24)惇(dun)史——忠实正直的史官。(25)蒐(sou)——通“搜”,求索、寻找。(26)日就放失——一天天趋于散失。

赏析 《奇零草》是张煌言自1646年起17年诗作的残编。这些诗稿写于“或提师北伐,或避虏南征”的战斗岁月的间隙,颇多散佚, “零落凋亡,已非全豹”(《奇零草自序》),故名《奇零草》。因内容涉及抗清斗争,被清廷列为禁毁之书。姜宸英仰慕煌言为人,故不避祸患,毅然执笔作序,颂其功,彰其名,表现出他过人的胆识。

文章首先交待了与《奇零草》的因缘并以沉星作比,指出煌言其人其文虽“揜抑于一时”,但不会“终晦”,终究会如星月经天,大放其彩。接着追述张煌言率部抗清、兵熸归隐及被俘后借翰墨言志等事,颂扬其崇高的民族气节。最后阐发“胜国语言,不足避忌”,借古吊今,并表达了自己掇拾遗事、传之后世的决心。

清朝统治者为禁锢人们的思想,压制人们的言论,大兴“文字狱”。姜宸英身处“天地晦冥”之世,不能直言胸臆,故序文叙事不求其详,论理不求其透,多用比喻、象征、典故,文辞隐晦曲折,含蓄幽深,这是本文写作的一大特色。文章起笔说: “予得此于定海,命谢子大周抄别本以归,凡五、七言近体若干首,今久失之矣,聊忆其大概,为之序以藏之。”短短数十字,交待了自己得、失、忆、序、藏《奇零草》的经过,笔墨经济,文约事丰。同时,它隐匿了诗人、诗集之名,以“此”代之,故意模糊所指。可是, “定海”一词又暗露天机,定海是张煌言抗清的最后阵地, 明目者睹此自然会了然于心。文中对主要人物、地名、事件更是能隐尽隐,能藏尽藏。如: “公”指张煌言, “强藩”指郑成功,“穷荒绝岛”指舟山群岛, “会城”指杭州, “夭地晦冥,风霾昼塞, 山河失序”指清军入主中原, “沉星殒气”指煌言壮烈殉国……序文不直陈一个有忌讳的真名实地和历史事件,力避政治色彩,可谓用心良苦。

善用对比,是本文写作的另一重要特色。以“跳踯哀鸣”的猿与“间之至也”的人相比,怒斥叛徒走狗见利忘义,禽兽不如;以“争求翰黑”的“市井屠贩卖饼之儿”与“畏藏其书”的“士大夫家”作比,指斥他们贪生惧祸,卖身求荣;以齐武帝让沈约为王粲立传,“元听湖南为宋忠臣李芾建祠,明长陵不罪藏方孝孺书者”,与清代统治者暗比,指责清朝罗织文网,禁锢思想,抒发向往“无讳之朝”的政治思想。

寓浓情于淡笔,是本文写作的又一特色。作者虽钦敬煌言为人,但《奇零草》是清廷禁书,故不得不努力淡化文中沉痛悲愤的强烈情感,而把它蕴藉于平常的文字中,犹如炽热的火焰,释放的是热量,而呈现在人眼前的却是白的光芒,冷的色调。“虽其揜抑于一时,然要以俟之百世,虽欲使之终晦焉,不可得也”,“不知君臣父子之性,根于人心,而征于事业,发于文章, 虽历变患,逾不可磨灭。”读这些文句,我们分明感触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深情。只是行文至最后,作者那满腔的、久遭压抑无可排遣的愤激之情终不能自禁,像火山一般喷发出来,发出“悲夫”的慨叹,字浅意深,情透纸背,使文章于隐晦含蓄中又平增一股阳刚之气。


《奇零草序》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奇零草序》

姜宸英

予得此于定海(1),命谢子大周抄别本以归(2)。凡五、七言近体若干首,今久失之矣,聊忆其大概(3),为之序以藏之。

呜呼! 天地晦冥(4),风霾昼塞(5),山河失序(6),而沉星殒气于穷荒绝岛之间(7),犹能时出其光焰,以为有目者之悲喜而幸睹(8)。虽其揜抑于一时(9),然要以俟之百世(10),虽欲使之终晦焉(11),不可得也。客为予言,公在行间(12),无日不读书,所遗集近十余种,为逻卒取去(13),或有流落人间者。此集是其甲辰以后(14),将解散部伍,归隐于落迦山所作也(15)。公自督师(16),未尝受强藩节制(17),及九江遁还,渐有掣肘(18),始邑邑不乐(19)。而其归隐于海南也(20),自制一椑(21),置寺中,实粮其中(22),俟粮且尽死。门有两猿守之,有警,猿必跳踯哀鸣。而间之至也(23),从后门入。既被羁会城(24),远近人士,下及市井屠贩卖饼之儿,无不持纸素至羁所争求翰墨(25)。守卒利其金钱,喜为请乞。公随手挥洒应之,皆《正气歌》也(26),读之鲜不泣下者(27)。独士大夫家或颇畏藏其书,以为不祥。不知君臣父子之性(28),根于人心,而征于事业 (29),发于文章(30),虽历变患(31),逾不可磨灭(32)。历观前代,沈约撰《宋书》,疑立《袁粲传》(33),齐武帝曰(34):“粲自是宋忠臣(35),何为不可?”欧阳修不为周韩通立传,君子讥之。元听湖南为宋忠臣李芾建祠(36),明长陵不罪藏方孝孺书者(37),此帝王盛德事。为人臣子处无讳之朝(38),宜思引君当道(39)。臣各为其主,凡一切胜国语言(40),不足避忌。予欲稍掇拾公遗事,成传略一卷,以备惇史之求(41),犹惧蒐访未遍(42),将日就放失也(43)。悲夫!

〔注释〕(1)此: 指《奇零草》。定海: 今浙江省定海县。(2)谢子大周: 谢大周,生平不详。子:是对读书人的客气称呼。别本: 另外一本。(3)聊: 姑且,略。(4)晦冥: 昏暗。(5)风霾(mai)昼塞: 白日为大风和飞尘所遮蔽。霾:大风扬尘。(6)失序:混乱。(7)沉星:沉落的明星。殒气: 死亡。(8)悲喜而幸睹: 侥幸看到,引起悲喜的感情。(9)揜(yan)抑: 因受压制而埋没。揜: 掩蔽。(10)世: 三十年。(11)终晦: 一直埋没。(12)行(hang)间: 行伍间,军旅间。(13)逻卒: 巡逻看守的士兵。(14)甲辰: 1664年。这里说《奇零草》作于甲辰年,是错误的。张煌言《奇零草自序》说是壬寅年(1662)自编成集,当从之。(15)落迦山:即普陀山,在定海县以东海中。这里说张煌言归隐于落迦山是错误的。张煌言归隐的处所是浙江省象山县南面海中一个名悬嶴(ao)的小岛。(16)督师: 统率军队。(17)强藩: 这里指郑成功。藩: 分封的王。南明曾封郑成功为延平郡王,赐姓 “朱”。(18)掣肘: 阻挠他人行事。(19)邑邑: 同 “悒悒” ,不快乐的样子。(20)海南: 指舟山岛一带。(21)椑(bi): 棺材。(22)实: 装满。(23)间(jian): 间谍。(24)羁(ji):拘禁。会城: 省会。这里指杭州。(25)纸素: 纸和绢帛。求翰墨: 求写字。翰: 笔。(26)《正气歌》: 文天祥所作,这里指张煌言写的文字都是表明自己的坚贞气节的。(27)鲜: 少。(28)君臣父子之性:指忠君、孝亲之类的品德。(29)征于事业: 表现在行为上。征:证明。(30)发于文章: 表明在文字上。(31)变患:变乱,灾祸。(32)逾: 通“愈” ,更加。(33)疑立: 意思说对立传与否有疑虑。(34)齐武帝: 萧道成之子萧赜(ze)。(35)自: 当然。(36)元: 元朝。听: 听任,允许。(37)长陵: 明成祖死后葬长陵,此处以长陵代指明成祖。(38)无讳之朝: 君主开明的时代。无讳:没有忌讳,凡合理的事都可以做。(39)当道:合乎正道。(40)胜国: 已灭亡的前一朝代。(41)惇(dun)史:忠实、正直的史官。(42)蒐(sou):搜集。(43)日就放失:一天天趋向于散失。

〔鉴赏〕《奇零草》,乃明末民族英雄张煌言之诗集。该集收入诗人丙戌(1646)至壬寅(1662)十七载所存诗四百四十五首。由于诗人编集时便已抱定“思借声诗,以代年谱” ,故虽 “是帙零落凋亡,已非全豹” (张煌言《奇零草自序》),但仍是诗人光辉业绩的艺术再现。序《奇零草》者二人。康熙元年(永历十六年),岁在壬寅,端阳后五日,张煌言曾自序其集(《张苍水集》第三卷); 后数年,姜宸英过舟山,见《奇零草》,命人抄以携归,抄本失落,忆其大概,重为之序。二序相比,张序稍长,计七百余字; 姜序稍短,不足五百字。张序重在追忆编集经过,借此表达忠贞志节; 姜序则偏于掇拾英烈遗事,进而表明不随时流的独特见解。如果考虑到姜序作于《奇零草》已被清廷宣布为禁毁之书,严禁抄写、印刷、流传的话,那么作者的胆识,就更令人钦佩;其珍藏、称许《奇零草》的言行,就更为难得了。由于是为民族英烈的遗书作序,故推崇、虔敬之情炽然; 又由于是为禁书作序,故那一腔热情又不得不自加约束。表现在序文构思上,便体现为阴柔与阳刚相济的含蓄深沉气象。

善 “藏” ,是姜宸英《奇零草序》含蓄深沉气象之一态。“予得此于定海,命谢子大周抄别本以归。凡五、七言近体若干首,今久失之矣,聊忆其大概,为之序以藏之。” “得” 之,“抄” 之,携而“归”之,久 “失” 之,再 “忆” 之,今 “序” 而 “藏” 之。连用七个动词,把与《奇零草》的因缘及对《奇零草》的珍视尽已言明。节末收笔于“藏”字,不唯承上启下,完成了由引序到正序的过渡,且暗示了序文构思的基本机巧: 藏而不露——述事不求其详,言情不求其显,析理不求其透,写者寄意,读者心照而已。首段四十一字,藏匿了诗集之名,诗人之名,诗歌之数,及得、失、序之确然时日。赫然列于文章首句而不加隐讳者,只 “定海” 一地名。因此地为张煌言坚持抗清斗争的最后阵地,故一语微露天机,把《奇零草》与抗清大业含蓄连为一体。

在序文的主体部分,作者依次对张煌言从事的抗清大业及道德文章、被捕经过、狱中节气、诗文影响,一并自己的历史见地与执着愿望,作了简练而含蓄的陈述。概论起来,大抵可分六个层进面。一层总赞张煌言抗清义举的辉烈,二层接叙其军旅之暇的著述,三层交代其孤军犹斗的拚搏,四层追想其誓不降清的节气,五层阐发 “胜国语言” 的“不足避忌” ,六层抒发自己掇拾遗事的决心。这一段,在让读者心领其意的前提下,也是能藏尽藏的。主要人物之名,皆隐而不言: “公”者,指张煌言; “强藩” 者,指郑成功; “逻卒” 者,指巡逻兵; “从后门入” 者,指间谍与清兵。主要地名,亦闪烁不确指: “穷荒绝岛” ,指舟山群岛; “海南” ,指舟山南之落迦山;“会城”指杭州。主体事件,更回避不直说: 清兵入关,曰“天地晦冥” ;壮烈牺牲,曰“沉星殒气” ; 反清复明,曰“公在行间” ; 北伐失败,曰“九江遁还”……张煌言后半生二十年,执意于反清复明。其行,是浴血奋战的壮举; 其诗,或“慷慨长歌” ,或“寂寥短唱” ,充满了爱国深情。为其诗作序,必然要牵涉到一些政治大事件。但是,一篇序中,不出一个有强烈政治色彩的词语,不说一个有忌讳的人名、地名、事件,真可谓用心良苦。

作为序文,多是冠于书端的。或考本事,或阐意旨,或析精要,或断品级,触意即便有偏,但概括性、明确性又都是共同的。《奇零草序》的作者虽然已尽其藏匿的本领,但那热忱的赞,真诚的敬,切肤的痛,摧心的悲,却又尽倾于笔底,激发起读者的共鸣。乍读不明,稍思即悟,阅读的能动性被短短的序文所调动,这也就是它艺术的魅力吧!

善 “寓”,是《奇零草序》含蓄深沉气象的又一态。所谓 “寓” ,即指有寓意,重寄托。“藏” ,是为了避忌的自保,逃过文字狱的迫害; 而“寓”,则是为着托言以明志,偏要触动国政时俗。正序落笔,就是一段极富象征意味的文字: “呜呼! 天地晦冥,风霾昼塞,山河失序,而沉星殒气于穷荒绝岛之间,犹能时出其光焰,以为有目者之悲喜而幸睹。虽其揜抑于一时,然要以俟之百世,虽欲使之终晦焉,不可得也。” 狂风卷尘,天昏地暗,张煌言等志士却象星月经天,光照人寰。即便一时沙尘掩遮,不见星月,但待风息沙落,他们又会引得神州万姓,仰首而看。这段,不但寄寓了作者对烈士英名必将重振的信念,也寄寓了作者那中华大地必定汉道重光的祈愿; 当然,对清贵族带给汉族人民的灾难,序文也作了隐晦的谴责。序文中,作者写到 “跳踯哀鸣” 的猿,也写到 “间之至也” 的人; 写到 “争求翰墨” 的 “屠贩卖饼之儿” ,也写到 “畏藏其书” 的 “士大夫家” ; 既 “历观前代” 感 “帝王盛德” ,又面对现实,不得不发出 “悲夫” 的哀叹。这些对比性的点染,亦各含深意。猿人相比,不是在怒责叛徒走狗的见利忘义、不如禽兽? 官民之比,不是在指斥士大夫的自保其家、卖身求荣?罗列了古代几个篡位者的不因人废言,那意思不是表明,今日的当道者连古代的篡位者也不如? “仲尼没而微言绝” (《汉书·艺文志》),而今,作者只能托诸微言以表好恶了! 姜宸英毕竟是在为一个诗集作序,所以他只能涵蕴其辞,侧面触及世态人情和 “无讳之朝” 的政治。

人有人格,文有文格; 文格,植根于人格; 文 “价” ,依傍于人“价” 。这,尽人皆知。众皆降清叛明,张煌言等少数英烈矢志反清复明,故《奇零草》因人而贵,成一代奇书。众皆毁书避祸,姜宸英却存其书,为之序,称其功,扬其名,表现了卓越的胆识,故《奇零草序》因胆识而贵。孔子曰: “修辞立其诚” (《易·乾文言》),恃一“诚”字,《奇零草序》才得以有含蓄深沉之气象啊!

说实话难,在非常时期说实话更难。《奇零草序》的作者诚心说实话,这便使《奇零草序》有一种历史判断的严肃性和预见性。张煌言领导的抗清斗争失败了。他牺牲于杭州,妻、子受戮于镇江。

姜宸英怎么评价他呢? “虽其揜抑于一时,然要以俟之百世,虽欲使之终晦焉,不可得也。” 这里,作者预见了张煌言的英名重振,历史已经证明此论之当。

《奇零草》,其时是禁书,为士大夫之家所“畏藏” 。姜宸英则评之为“不知君臣父子之性,根于人心,而征于事业,发于文章,虽历变患,逾不可磨灭” 。应世时文,久已漫灭; 《奇零草》禁而能传,毁而能存,又证明了姜论的高卓。藏书,作序之外,姜宸英还拾掇张煌言遗事,“成传略一卷,以备惇史之求”。当然,他的工作就更加后继有人了。姜宸英的同时代人、明遗民魏禧曾这样说过: “识不高于庸众,事理不足关系天下国家之故,则虽有奇文与《左》、《史》、韩、欧阳并立无二,亦可无作(《宗子发文集序》)。《奇零草序》言不巧,文不华,为诗作序,独具慧眼,为人作传,不避祸患,识高庸众,事关家国,真可算“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 (顾炎武《日知录》)的好文章。

览序怀人,我们似乎可以悟出一个道理: 拿刀枪奋战者是英雄; 握笔翰而写英雄者——尤其是在人多不以英雄为英雄的时刻——更需豪杰之气。

字数:4559
田秉锷

吴功正 执行主编.古文鉴赏辞典.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第1493-1498页.
奇零草序

《奇零草序》

清姜宸英撰。《奇零草》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张煌言的诗集,作品强烈地反映了作者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张煌言抗清失败后,于康熙三年(1664)被杀,他的著作也被清统治者定为禁书,严禁抄写、刻印和流传。在这样的情况下,姜宸英毅然为《奇零草》作序,向社会表明了自己对民族英雄的热爱。作者在序中高度赞扬了张煌言的为人,认为明星虽殒,但其光焰却绝不会磨灭,并通过张煌言被执之后远近人士以至市井屠贩等人俱争求他的字幅以为纪念,而士大夫家却畏藏其书的事实讥讽了那些腆事新朝、毫无气节的封建士人。面对当时严密的文网,作者征引了大量的前代事例来说明自己为《奇零草》作序的理由。这既可以见出作者的苦心孤诣,也是这篇序文在写法上的过人之处。

☚ 池北书库记   与赵韫退大参书 ☛
0000701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4: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