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丁癸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丁癸草 【概况】: 异名 人字草(《岭南采药录》),铺地草、金绒线虾蟆(《广西中草药》),二叶人字草、沙甘里(《广东中草药》)。 基源 为豆科丁癸草属植物丁癸草的全草。丁癸草属全世界约40种,中国仅1种。 原植物 丁癸草Zornia diphylla Pers.,又名苍蝇翼草。 (《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5~60cm。 茎丛生,无毛。小叶2,生于叶轴顶端,披针形,长2~3.5cm,宽0.5~1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两面无毛;托叶狭披针形,基部有距,长0.3cm。 总状花序腋生,无梗;苞片2,革质,卵形;基部延伸成距状,脉纹明显,被白色缘毛;花萼钟状,二唇形,被短柔毛;花冠黄色,长约1.2cm;雄蕊10;子房无柄,被柔毛。荚果不开裂;荚节2~6节,圆形,网脉明显,具刺。 花期4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443页.图2616)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000~1500m的山地。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 。【生药】: 采集 夏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贮藏 置干燥处。 【化学】: 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96 【药性】: 性味 甘,凉。 ❶ 《生草药性备要》:“甜,温。”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去瘀。 主治 感冒,高热抽搐,腹泻,黄疸,痢疾,小儿疳积,喉痛,目赤,疔疮肿毒,乳腺炎。 ❶ 《岭南采药录》:“生肌,合诸疮口。”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或捣汁饮。 外用:煎水熏洗或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岭南草药志》:“治痔疮:丁癸草120g,银花120g,苦楝皮120g。以水煎出味,倒于浴盆内,乘热坐于盆上熏肛门,待水稍凉后,即坐于药水内浸洗,约浸半小时即可,每日1~2次。” 单方应用 ❶ 《岭南草药志》:“治黄疸(阳黄):丁癸草(干)15g,生鱼1条,煎水服,每日1次。” 食疗 ❶ 《福建中草药》:“治小儿疳疾:丁癸草9~15g,瘦猪肉60~120g。水炖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