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山寺大悲殿
位于石门县夹山镇青嶂岭麓。夹山寺又名夹山灵泉禅院。始建于晋代。因唐懿宗、宋神宗、元世祖曾先后颁旨敕建,故有“三朝御修”盛名,成为澧水流域佛教重地。北宋著名禅师圆悟克勤曾住此,著有《碧岩集》,被视为佛家宝典。寺侧有奉天玉和尚墓,传为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败入佛门,圆寂于此。奉天玉大和尚及继嗣野拂和尚驻锡时弘传律宗,重启禅关,大举丛林,复“九殿一宫”,因原山门与大殿相距甚远,又有“骑马关山门”之说,寺院进入鼎盛时期。后寺院屡遭破坏,逐渐衰败,至1949年前仅存大雄宝殿一隅。1959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始进行大规模整修。现寺院占地面积约34000平方米。坐北朝南,由山门殿、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法堂、藏经阁及僧房、斋堂、居士楼、灵泉宝塔等组成。大悲殿为原大雄宝殿,系寺院仅存的清代古建筑。殿阔五间27米,深三间16.6米,重檐歇山青瓦顶,总高13米。沙岩台基高1.12米。下檐外部用砖墙,翼角起翘,亦采用45°砖墙,从金柱砌至檐柱,高出下檐成弓山墙,以取代木构角梁,此独创形制为省内所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