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太阳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太阳社

太阳社

1927年冬成立于上海的文艺团体。由蒋光慈、钱杏邨、孟超、杨村人等发起。主要成员有杜国庠、夏衍、洪灵菲、戴平万、刘一梦、顾仲起、楼适夷、殷夫、任钧、祝秀侠等,均为从事文化工作的共产党员。该社曾先后出版《太阳月刊》《时代文艺》《新流月报》《拓荒者》《海风周报》等刊物。编辑“太阳社丛书”。该社成立后即同创造社一起提倡革命文学,发表革命文学的作品和倡导无产阶级文学的论文,以及开展关于文艺大众化的讨论,在反对国民党文化“围剿”的斗争中曾起过积极的作用。由于当时受“左”倾路线的影响,错误地估计革命形势,在理论和创作上曾带有过激的倾向,在思想上存有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对鲁迅等革命作家采取无原则的排斥甚至攻击态度。1929年9月,蒋光慈等部分社员在日本成立东京支部。同年年底该社自动宣告解散。1930年春全部成员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 南国社   朝花社 ☛
太阳社

太阳社

1928年成立于上海。蒋光慈、钱杏邨、孟超、杨邨人等发起,后刘一梦、洪灵菲、林伯修、冯宪章、沈端先、楼建南、殷夫等亦陆续加入。1929年9月,蒋光慈、冯宪章、楼建南、任钧又在日本成立太阳社东京支部。该社先后创办《太阳月刊》、《时代文艺》、《海风周报》、《新流月报》、《拓荒者》,出版《太阳社丛书》。以此为主要阵地,致力于革命文学的倡导和实践。蒋光慈的《现代中国文学与社会生活》、《关于革命文学》,钱杏邨的《批评与建设》、《艺术与经济》等文,代表了太阳社的理论倾向,即以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为指南,摄取苏联、日本等国无产阶级文艺的养料,探求革命文学运动在中国展开的方法和道路。他们十分重视文学的社会地位、作用,文学的时代性,作家世界观对文学的制约与影响,要求作家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把文学和革命事业结合起来。社员里较有代表性的小说有:蒋光慈的《野祭》、《田野的风》,洪灵菲的《在洪流中》,刘一梦的《失业以后》、楼建南的《革命y先生》,戴平万的《陆阿六》,孟超的《盐务局长》,杨邨人的《三妹》等,选取劳资的斗争、农民地主的冲突、革命与反革命的激战等社会重大题材,反映人民“相信黑夜终有黎明的时候,正义也将不屈服于恶魔手”的信念(蒋光慈《太阳月刊·卷头语》),作品充满面对黑暗不悲观、不惧怕、不绝望的感情色彩,富有鼓动性和号召力。蒋光慈、徐迅雷、殷夫、冯宪章的诗歌《故乡带来的消息》、《叛乱的幽灵》、《死神未到之前》、《战歌》等,呼喊出急迫的战斗心情。该社比较重视文学的思想倾向和政治意识,因此,作品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却缺少有个性特征的典型形象,存在着较明显的公式化、概念化、标语口号的痕迹。作家尚未克服的小资产阶级感情,又使作品染上了狂热、愤激的色彩。由于教条地搬用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理,缺乏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正确认识,因此他们用虚无主义的态度,否定、嘲讽了鲁迅、茅盾等作家。但作为最早倡导革命文学的社团之一,太阳社和创造社一起,把“五四”新文学推向了新阶段,他们的创作体现了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最初成果,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对“左联”时期革命文学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他们培养了一批文学新人,为马克思文艺思想与中国文学运动相结合,作了可喜的探索。1929年秋,为筹备“左联”,太阳社自动解散。

☚ 南中国文学会   我们社 ☛

太阳社

 革命文学团体。1928年1月由蒋光慈(赤)、钱杏邨(阿英)、洪灵菲、孟超等发起成立于上海。先后出版《太阳月刊》、《海风周报》、《新流月报》(后改《拓荒者》)等刊物和《太阳社丛书》。成员全是共产党员,社内有党组织。曾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提出真正的文学家首先应该是革命家。强调文艺要为无产阶级宣传、为革命斗争服务,但忽视了文学的艺术特性。对五四文学革命的性质、五四以来的文学创作,作了一些错误的评价。1929年底自动解散。后成员全部加入“左联”。
太阳社

436 太阳社

现代文学社团。1928年成立于上海。主要成员有蒋光慈、钱杏邨(阿英)、洪灵菲、孟超等。茅盾说他们“是一些从革命高潮里爆出来的青年文艺的集团”,这些“《太阳》下的文学者,要求光明,要求新的人生; 他们努力要创造出表现社会生活的新文艺”。该社的社刊初时为《太阳月刊》。中因国民党反动政府查禁,后改为《时代文艺》和《新潮月报》。社刊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但也不无偏激之处。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时,该社经过改组,《新潮月报》改名为《拓荒者》,作为左联的机关刊物之一继续办下去; 而该社到此时已自行解散了。

☚ 语丝社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
太阳社

太阳社taiyang she

现代文学社团。1927年下半年在上海成立。发起人是蒋光慈和钱杏邨,主要成员还有洪灵菲、孟超、夏衍、楼适夷、戴平万、殷夫、林伯修、任钧等,这些人原先大多数都是从事实际革命活动的党员,大革命失败后才转到文艺战线上来的。太阳社曾先后出版《太阳月刊》、《时代文艺》、《海风周报》、《新流月报》、《拓荒者》、《我们月刊》等刊物,还编缉出版了《太阳社丛书》。
太阳社在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上有大致相同的倾向: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表现中国工人阶级的生活和斗争。太阳社成立之后,就在《太阳月刊》等刊物上提倡无产阶级文学,蒋光慈的《关于革命文学》一文,阐述了革命文学的理论,认为文学“在社会全部的组织上为上层建筑之一”,因此,文学总是代表一定阶级利益的。太阳社作家还创作了一批革命文学作品,著名的如殷夫的“红色鼓动诗”,戴平万的中篇小说《陆阿六》和洪灵菲的长篇小说《流亡》、《前线》、《转变》等。
太阳社还同创造社一道译介了不少马列主义文艺理论书籍和苏联文学作品。此外,在反对国民党反革命文化围剿的斗争中,太阳社也起了先锋作用。
不过,受左倾思潮的影响,太阳社成员在革命文学的倡导和实践中也犯了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的错误,一些革命文学作品流于公式化。
1929年底,太阳社自动解散,其成员不久全部加入“左联”。

☚ 新月社   未名社 ☛
太阳社

太阳社

为一个现代革命文学社团。太阳社于1927年冬,在上海成立,由蒋光慈、钱杏邨、孟超、洪灵菲等人共同组织发起,其成员还有杜国痒、夏衍、戴平万、刘一梦、顾仲起、楼适夷、殷夫、冯宪章、任钧、祝秀侠、李平心、王艺钟等人。太阳社成立时,其中成员大多数为共产党员,有社内自己的党组织。太阳社成立大会上,有当时党中央负责人瞿秋白、杨匏庵、罗绮园等人出席。太阳社曾经先后编辑出版过《太阳月刊》、《新流月报》、《时代文艺》、《海风周报》、《拓荒者》等文学杂志,以及“太阳丛书”等进步书籍,其中发表和出版的大多为太阳社成员的作品。1929年,太阳社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太阳社东京支部。太阳社和创造社一起积极倡导“革命文学”,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革命文学理论的宣传与实践上,进行过十分积极的探索,并为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做出过突出的贡献,在当时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中,一直站在最前列。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后,太阳社便自动解散。

☚ 文艺研究会   中国文艺协会 ☛

太阳社

革命文学团体。蒋光慈、钱杏邨、洪灵菲等人发起,1927年成立于上海。积极从事革命文学理论的宣传和革命文学作品的创作。创办《太阳月刊》、《时代文艺》等刊物。对推动无产阶级文艺运动起到积极的作用。

太阳社

太阳社

太阳社是现代文学团体,1927年秋成立于上海,发起人为蒋光慈、钱杏邨(阿英)、孟超、杨邨人等; 主要成员有林伯修 (杜国峰)、夏衍、洪灵菲、戴平万、刘一梦、顾仲起、楼适夷、殷夫、冯宪章、任钧、祝秀侠、迅雷、圣悦 (李平心)、王艺钟、童长荣等。太阳社的主要成员大都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从实际斗争中转移到上海从事文化活动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他们有相似的斗争经历和共同的思想基础,在文学主张与创作上,也有某些共同的倾向; 积极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反映工农大众的生活与斗争。
太阳社先后编辑与出版了 《太阳月刊》、《时代文艺》、《新流月报》、《拓荒者》、《海风周报》 等刊物,以及 “太阳小丛书” ( “太阳社丛书”) 等,在反对国民党政府的文化 “围剿”,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以 《太阳月刊》 (1928年1月创刊,同年7月停刊,共出版7期) 影响最大,与创造社的《文化批判》 一起,成为提倡革命文学的主要刊物。另外 《拓荒者》,也以其刊载的大量革命文学作品和不少倡导无产阶级文学的论文、译文,及关于文艺大众讨论的文章而在社会上有较大的影响。但由于受到当时中国共产党内左倾思想的影响,太阳社在理论和创作上曾带有过激的偏向。1929年9月,太阳社部分成员蒋光慈、楼适夷、冯宪章、任钧等先后到达日本东京,曾经成立太阳社东京支部 (支社)。支部还吸收少数中国留学生参加会议与活动。同年年底因支部主要成员归国停止活动。与太阳社和创造社有密切关系的我们社,是由太阳社主要成员洪灵菲、林伯修、戴平万等组成,在参加太阳社的同时,于1928年5月间开始活动; 主要是出版了 《我们月刊》 (1928年5月创刊于上海,同年8月出版第3期后停刊),发表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的理论主张与文学作品。该社在 《我们月刊》 停刊后即停止活动。太阳社于1929年底自动宣告解散,1930年春全部成员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30年代的左翼文坛上,太阳社是一个产生过广泛影响的文学社团。

☚ 语丝社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
太阳社

太阳社

现代文学团体。1928年成立于上海,为最早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团体之一。主要发起人为蒋光慈、钱杏邨、孟超等。先后编辑出版《太阳月刊》、《拓荒者》等刊物和《太阳小丛书》。该社成员都是共产党员,倾向一致。他们反对超阶级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资产阶级文艺观,主张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导创作,强调文学应当表现时代,为革命斗争服务;在创作上,侧重描写工农群众和革命者的生活与斗争,蒋光慈的小说《短裤党》、《冲出云围的月亮》及殷夫的诗等,都是较有代表性的作品。1929年底该社自动宣告解散后,全部成员加入“左联”。

☚ 南国社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 ☛

太阳社tai yang she

Sun Society (a literary group founded by Jiang Guangci,Qian Xingcun and others in Shanghai in 1927)

太阳社

1927年冬由蒋光慈、钱杏邨、洪灵菲等在上海创办的革命文学团体。他们曾先后出版《太阳月刊》、《时代文艺》、《新流月报》等刊物和《太阳社丛书》,在宣传革命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上起过积极作用。1930年“左联”成立,该社自动解散,其成员参加“左联”。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0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