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太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太虚1890—1947浙江崇德(今属桐乡),生于浙江海宁。 太虚tài xū(字)见少游。 太虚tài xū(字)何中,号养正,元代学者。 太虚tài xū(字)沈虚中,宋代人,历官吏部尚书。 太虚tài xū(字)陈景元,宋代人。 太虚1890——1947俗姓吕,本名淦森,學名沛林,法名唯心,字太虚,筆名太、覺、群、泰羲、華子、悲華、非心、芬陀、昧然、昧昧、緣蕪、落鳧,别署昧 太虚tài xū天空。李白《杂言用投丹阳知己兼奉》:云是古之得道者西王母食之余,食之可以凌太虚。韦应物《善福阁时两寄李儋幼遐》:飞阁凌太虚,晨跻郁峥嵘。 太虚tài xū太空。 太虚 太虚天,天空。 ☚ 成帙 口似悬河,辩才无碍 ☛ 太虚 太虚天空。 ☚ 五戒 万相归真从一理,如来同契住双林 ☛ 太虚 太虚见“秦观”条 ☚ 太涵 太虚 ☛ 太虚 太虚又号太白见“饶自然”条 ☚ 太虚 太碧 ☛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北宋词人。“婉约词派”主要代表作家。“苏门四学士”之一。神宗元丰八年进士,任定海县主簿、蔡州教授。哲宗元祐元年,苏轼荐于朝,因受到攻击而罢。元祐三年召至京师,任宣教郎、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绍圣元年哲宗亲政后,尽黜元祐党人,秦观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又徙郴州、横州、雷州。徽宗即位后放还,中途卒于藤州。著有《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淮海居士长短句》三卷。 太虚 太虚魏曹植《仙人篇》:“万里不足步,轻举凌太虚”。晋支遁《四月八日赞佛诗》:“跡随因溜浪,心与太虚冥。”云林夫人《与众真呤诗》:“龙旗午太虚,飞轮五岳阿”。北周无名氏《步虚辞》:“飞行凌太虚,提携高上人”。隋炀帝杨广《步虚词》:“总辔行无极,相推凌太虚。”太虚指天空,晋孙兴公,《遊天台赋》:“太虚辽廓而无阂,运自然之妙有”。又指深玄之理,《庄子·知北遊》:“是以不过乎崐崘,不遊乎太虚”,唐成玄英《疏》:“崐崘是高远之山,太虚是深玄之理。” ☚ 太素 太玄 ☛ 太虚 太虚tàixū┃━ 高不可测的天空。晋·孙绰《游天台山赋》:“太虚辽廓而无阂,运自然之妙有。”晋·陆机《驾言出北阙行》:“求仙鲜克仙,太虚不可凌。” ☚ 太极 太清 ☛ 太虚太极拳理论名词。“虚”为空无之意。大虚为太极拳之境界。 太虚tài xū指“太虚幻境”:鸳鸯女殉主登~,狗彘奴欺天招伙盗。(一一一·1400回目)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天空 > 太空 > 太虚 太虚 tàixū 亦作“大虚”。即太空。因天空虚曠,故稱。戰國·宋玉《小言賦》:“超於太虚之域,出於未兆之庭。”《文選·孫綽〈遊天臺山賦〉》:“太虚遼闊而無閡,運自然之妙有。”李善注:“太虚,謂天也。”南朝·梁元帝《金樓子·立言》:“大虚所以高者,以其輕而無累也。”唐·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廬山》詩:“太虚生月暈,舟中知天風。” 天空 天空天(天宇;天顶;天野;天穹;天墟;天经;天庭;天都;诸天) 空(空中;空际;空空;空虚;空廓;空寥;空白;空浮;空冥;空阔;空苍;空杳;昊空;圆空;宽~;上~;低~;夜~;晚~;雨~;海~;灵空;长空) 虚(虚无;虚碧;虚廓;虚空;清虚;大虚;太虚;紫虚) 穹(穹宇;穹庭;穹极;宆苍;宆昊;宆旻;宆冥;宆玄;宆天;宆隆;宆汉;干穹;宇穹;清穹;紫穹;玄穹;青宆) 寥(寥阔;寥泬) 旻昊(昊干) 颢(颢天) 霄(霄汉;霄上;轻霄;清霄;鸾霄) 宙 大区 太清 泰清 紫冥 月道 璇盖 碧落 干步 上清 上元 玄元 玄清 玄间 重玄 苍宇 高圆 幽圜 清汉 紫汉 另见:天气 天色 蓝 云 广阔 ☚ 天空 各种天空 ☛ 各种天空 各种天空一定地点上面的天空:上空 ☚ 天空 各方天空 ☛ 宇宙 宇宙宇(环宇;灵宇) 寰 太虚 大化大造 大块 大包 灵虚 紫宙 区宙 另见:星体 广阔 ☚ 空间 自然界 ☛ 太虚指无垠的宇宙。《素问·五运行大论》:“太虚寥廓,肇基化源。”宋·张载《正蒙·太和篇》认为: “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 太虚 204 太虚指广大的太空。《庄子·知北游》:“不过乎昆仑,不游乎太虚。”唐成玄英却认为:“太虚是深玄之理。”(《庄子·知北游》疏)张载重点阐述了这个范畴,他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正蒙·太和》)他把太虚看成气散而未聚之状态。北宋程颐认为有形总气,无形只是理,“亦无太虚,遂指虚曰: 皆是理,安得谓之虚? 天下无实于理者”(《遗书》卷三)。明王廷相用以指人性之本原:“太虚者,性之本始也。”(《慎言·道体篇》)王夫之认为,“太虚即气,絪缊之本体。”(《张子正蒙注·太和篇》),为宇宙之实体。 ☚ 天理 无极 ☛ 太虚 117 太虚1889—1947现代佛教僧人。俗姓吕,本名淦森,法名唯心,别号悲华。浙江崇德(今浙江桐乡)人。16岁于苏州平望小九华寺出家,依宁波天童寺寄禅和尚受具足戒。1909年随寄禅参加江苏省僧教育会,在南京祇洹精舍从杨文会学佛经,从苏曼殊学英文。旋赴广州,住持白云山双溪寺。1912年在南京创设中国佛教协进会,后并入中华佛教总会,被推为会刊《佛教月报》总编辑。撰文倡导“佛教复兴运动”,建立新的僧团制度。1917年应邀赴台湾弘法。曾在上海与章太炎等创设觉社。1922年在武昌始创佛学院。1925年率团出席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东亚佛教大会,并考察日本佛教。1927年任厦门南普陀寺住持兼闽南佛学院院长。1928年在南京发起成立中国佛学会,是年秋出国访问,历游英、法、德、比、美诸国,宣扬佛教。在巴黎参与筹组世界佛学苑,为中国僧人去欧美传播佛教之始。1931年在重庆北碚缙云寺创办汉藏教理院。1943年同于斌等组织中国宗教徒联谊会。抗战胜利后,任中国佛教整理委员会主任等职。1947年病逝于上海玉佛寺。主要著作有《整理僧伽制度论》、《真现实论》、《太虚大师寰游记》等。门人辑有《太虚大师全书》。 ☚ 欧阳竟无 丁福保 ☛ 太虚中国古代哲学范畴。❶指元气本体。北宋张载《正蒙·太和》:“太虚无体,气之本体。” 太虚1889—1947现代僧人。俗姓吕,法名唯心。浙江崇德人。曾设立中国佛教协进会,主编《觉社丛书》、《海潮音》月刊。1922年后,先后创办武昌佛学院、汉藏教理院等,致力于新佛教运动。所著辑为《太虚大师全集》。 太虚 太虚中国现代僧人。俗姓吕。光绪十五年(1889) 生于浙江崇德 (今浙江桐乡)。十六岁于苏州平望小九华寺出家,同年依宁波天童寺寄禅和尚受具足戒。1909年随寄禅参加江苏省僧教育会,又在南京从杨文学会佛经,从苏曼殊学英文。1911年被推为广州白云山双溪寺住持。1912年在南京创设中国佛教协进会,后并入中华佛教总会,被推为会刊《佛教月报》总编辑。撰文宣传“佛教复兴运动”,建立新的僧团制度。1917年应请赴台湾弘法。1918年在上海与章太炎等组织觉社,主编《觉社丛书》,翌年改为《海潮音》月刊。1922年在武昌创办佛学院。1925年率佛教代表团出席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东亚佛教大会”,并考察日本佛教。1927年任厦门南普陀寺住持兼闽南佛学院院长。1928年在南京创立中国佛学会,是年秋去英、法、德、美等国宣扬佛教,并与外国学者共同在巴黎筹建世界佛学苑,为中国僧人去欧美传播佛教之始。1931年在重庆北碚缙云寺创办汉藏教理院。1939年冬率领中国佛教友谊访问团,出访缅甸、印度、锡兰 (今斯里兰卡) 等国。1943年与冯玉祥等人组织中国宗教徒联谊会。抗战胜利后,任中国佛教整理委员会主任。1947年病逝于上海玉佛寺。太虚的佛教人生观,就是“人间佛教”思想。他为扩大佛教影响,改变社会对佛教的消极看法,主张“新佛教运动”,推行佛教改革,力图使佛教对现实社会有所裨益,他的思想和实践,对现代中国佛教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主要著作有《真现实论》、《法相唯识学》、《整理僧伽制度论》、《新的唯识论》等。其全部著述被编为《太虚大师全书》。 ☚ 无著 太清宫 ☛ 太虚tài xū❶天空。《儒门事亲·刘河间先生三消论》:“《易》言天地,自太虚至黄泉,有六位。” 太虚tai xu❶great void 太虚the univers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