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太平无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太平无象典源出处 《旧唐书 · 牛僧孺传》:“时中尉王守澄用事,多纳纤人,窃议时政,禁中事密,莫知其说。一日,延英对宰相,文宗曰:‘天下何由太平,卿等有意于此乎?’僧孺奏曰:‘臣等待罪辅弼,无能康济,然臣思太平亦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 上无淫虐, 下无怨(du); 私室无强家,公议无壅滞。虽未及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 太平无象 典源出处 《旧唐书 · 牛僧孺传》:“时中尉王守澄用事,多纳纤人,窃议时政,禁中事密,莫知其说。一日,延英对宰相,文宗曰:‘天下何由太平,卿等有意于此乎?’僧孺奏曰:‘臣等待罪辅弼,无能康济,然臣思太平亦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 上无淫虐, 下无怨(du); 私室无强家,公议无壅滞。虽未及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
释义用法 唐文宗时,有一些小人窃议朝政,于是唐文宗在延英殿召见宰相,问如何才能使天下太平。牛僧儒回答说,太平盛世并无一定的标准,而今没有内忧外患,政通人和,虽未到极盛时期,也可称之为小康了。后用此典指统治者粉饰太平。 用典形式 【无象太平】 宋·苏轼:“无象太平还有象,孤烟起处是人家。” 【太平无象】 宋·陆游:“太平无象今有象,穷虏何地生烟尘。” 明 ·唐寅:“食禄有方生乐土,太平无象是丰年。” 【太平气象】 宋·陆游:“太平气象君知否,尽在丰年笑语中。” 【太平有象】 宋·陆游:“太平有象人人醉,造物无私处处春。” 太平无象 太平无象《旧唐书·牛僧孺传》:“时中尉王守澄用事,多纳纤人,窃议时政,禁中事密,莫知其说。一日,延英对宰相,文宗曰:‘天下何由太平,卿等有意于此乎?’僧孺奏曰:“臣等待罪辅弼,无能康济。然臣思太平亦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上无淫虐,下无怨读言;私室无强家,公议无壅滞。虽未及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后以此典形容太平景象。赵善括《瑞鹤仙·母氏生朝》:“笑别蓬瀛,下应太平无象。” ☚ 太华峰头藕 太平有象 ☛ 粉饰1 粉饰1粉(粉藻;粉绘) 矫饰 涂饰 另见:掩饰 掩盖 ☚ 隐蔽1 掩饰 ☛ 太平无象《辞源》源云:《资治通鉴·二四四·唐·大和六年》:“会上御延英(殿),谓宰相(牛僧孺)曰:天下何时当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 太平无象tài píng wú xiàng❶ 原指太平盛世并无一定标志。 太平无象tàipíng-wúxiàng〔主谓〕 本谓太平盛世并无一定标志。后用以讽刺统治者粉饰太平。《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六年》:“会上御延英,谓宰相曰:‘天下何时当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对曰:‘ ~。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 太平无象tài píng wú xiàng《资治通鉴·唐文宗大和六年》:“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无象:没有固定标志。即太平盛世并无固定标志。后常用以讽刺统治者粉饰太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