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太平天国教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太平天国教育

太平天国教育

1851—1864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运动。在教育方面,太平天国对封建教育进行了批判和改革。太平天国起义之初,采取了坚决反儒的政策,宣布孔孟的书都是“妖书”,要“一概毁化”,表示与封建文化教育决绝。奠都南京后,由坚决反儒变成了改造的政策,对四书、五经进行删改,并于1854年成立删书衙。但是,由于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他们的反封建是极为不彻底的。太平天国实行普遍的平等的教育,施教对象包括所有的人:男人、妇女、儿童。儿童每天上学,成人每礼拜日上学。太平天国的教育内容主要是拜上帝的宗教教育,把政治、宗教、教育统一起来。基本教材是太平天国自编的官书,主要有:经过重新编译、修改的圣经——《旧遗诏圣书》(旧约)和《新遗诏圣书》(新约),旨在确定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神圣地位的《真命诏旨书》(真约),这三本是太平天国最重要的官书。此外,还有《主祷文》、《御制千字诏》、《三字经》、《幼学诗》、《天条书》等,到了后期,经过删改的四书、五经也成为重要教材。太平天国还对考试制度进行了改革,为解决人才的急需,曾延用了科举取士的办法,但却进行了重要改革。所有应考录取、任用,都没有种族,男女、贫富这分,妇女亦可参加考试并于1853年特设女科,广为罗致人才。太平天国亦重视士兵教育,主要分为精神训练和术科训练两种,前者指宗教、政冶教育,后者指军事操练。太平天国对妇女教育也予以注意。妇女有受教育的同等机会。由于军事影响及其它原因,太平天国教育多采取临时性方式,未能建立正规学校体系。

☚ 2.6 中国近代教育   辛亥革命教育改革 ☛
太平天国教育

太平天国教育Taipingtianguo jiaoyu

近代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中的教育活动,它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组成部分之一。太平天国的政治理想是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在文化上则奉行反孔反儒的方针。在教育内容上,把“拜上帝会”的宗教教育与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根据圣经修改的《旧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和《真命诏诣书》是太平天国最重要的官书,也是太平天国教育的主要教材。按《天朝田亩制度》规定,这是每个儿童必读的教科书。此外《主祷文》、《赞美经》、《天条书》、《幼学诗》、《三字经》和《御制千字诏》等政治、宗教读物也是太平天国教育的重要教材。到了后期,经过删改的“四书”、“五经”也成为重要的教材。除政治、宗教的读物外,太平天国的一些领袖也注意到了科学技术的传授,要求学习西方的文化知识。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也提到学习科学技术。太平天国还为它的军队编印了一些军事技术教育的教材,如《武略》、《真圣主诏明大小兵法水旱战法》和《兵法四则》等。太平天国推行普遍的、平等的教育制度;主要由地方基层组织“两司马”负责,对群众进行教育,这种制度使“二十五家中童子俱日至礼拜堂”受教育;同时也把成人教育和妇女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太平天国的教育多半是采取临时性的方式;由于军事影响和其它原因,正规学校教育还无力建立起来。1860年太平天国领导人曾经受容闳的建议,计划建立学习西方的新式学堂。太平天国建国后因急需人才,也沿用旧时考官形式的制度——科举制度,以吸收一部分知识分子,为太平天国政权之用。实行招贤制和保举制,罗致人才。为使文化教育接近于人民,太平天国对文字进行了改革,反对浮文巧语,提倡文以纪实、言贵从心的朴实明胱的文风。太平天国特别重视士兵和群众及妇女儿童的教育。对太平军士兵的教育,主要分为精神训练和技术训练两种,精神训练以政治、宗教的思想教育为主;技术训练则以军事操练为主。太平军士兵的军纪教育非常严格,例如规定:“军兵男妇,不得入乡造饭取食,毁民房、掳掠财物”,不准吹洋烟、奸淫等,犯者斩首。此外,太平天国还用歌谣、标语、口号和宗教仪式等对群众宣传教育。还开办临时性的义学女馆和育才馆等。为了使更多的儿童能受到更有效的教育,各级干部常收养儿童作为“义子”,用“带徒弟”的方式,对儿童传授各种知识技能,包括政治、宗教、思想教育和武艺训练等。太平天国还推行生产教育,建国后两次修改制订历法,废除旧历中的封建迷信内容,传播农业知识等。

☚ 朱熹   洋务教育 ☛
0000041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4: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