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太山:泰山。让:辞让。意为:太山因不拒绝细碎的土壤,因而能积成大山;江海因不择支流小河,因此能成为深水。喻指只有广揽人才,方成大业;也指事物是一点点发展变化的,由小到大,由少到多。语出秦代李斯《上书谏逐客》。

(东)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

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注释】

选自战国秦李斯《谏逐客书》。

太山:即泰山。

让:拒绝,弃舍。

择:挑选,有所弃舍。此处引申为拒绝不受。

细流:小溪流水。

【赏析】

秦王嬴政元年(前246)时,韩国害怕秦国发兵进攻,派了一个叫郑国的水利专家到秦国游说,建议秦王修一条将泾水分流入洛水的大型灌溉渠,全长三百里,企图借此来消耗秦国的国力,缓和对韩国的军事威胁。秦王发觉韩国的阴谋后,欲杀掉郑国。郑国感慨地说:“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秦王权衡利弊后,最终决定继续完成这项巨大的工程。郑国的使命显然带有间谍性质,因此,秦宗室贵族借机排外,挑拨离间,要求将外来客卿(指入秦做官的别国人)赶出秦国。秦王嬴政十年(前237年),秦王下令驱逐一切客卿。李斯于是写了著名的《谏逐客书》,劝谏秦王收回成命。李斯说:

“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意思是:泰山不拒绝微小的泥土,所以能够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够成就它的浩瀚深广。

李斯以泰山、河海为喻,表达了“王者不却众庶”的主旨。他认为,五帝三王之所以能够无敌于天下,就是因为他们地不分南北,国不分东西,广揽贤能,唯才是举。这好比泰山不拒绝小小泥土,所以能够成就其高大;河海不舍弃涓涓细流,所以能够成就其深广。秦王如欲一统天下,就应该像泰山、河海一样,以宽广博大胸怀,不分地域,不分国界,招贤纳士,亲善民众,显示德行,这样才能汇聚力量,成就一番伟大的功业。反之,则有利于诸侯各国,不利于秦王的统一大业。

李斯这句话,源自《管子·形势》篇:“海不辞水流,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但李斯在这里用泰山和江海比喻帝王,十分切合秦王好大喜功的心理,所以收到了讽谏的效果。秦王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取消了逐客令,并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 可可诗词网

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名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注释】①太山:即东岳泰山。②让:拒绝,排斥。③择:挑选。④就:成就,作动词用。

【释义】泰山不拒绝细小的土壤,所以才能够成为高大的山峰;黄河和大海不排斥小溪流,因此才能成就其浩瀚与深邃。

【点评】比喻伟大的事业是经过一点一点的努力才最后成就的。

参考文献

李斯《谏逐客书》


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 可可诗词网

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名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注释】①太山:即泰山。②让:拒绝。③择:挑剔,排斥。

【释义】太山不拒绝微小的尘土,所以能够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排斥细小的溪流,所以能够成就它的深邃。

【点评】要有宽广的胸怀,广泛吸取他人的优点,才能取得个人成就。

参考文献

秦·李斯《谏逐客书》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6: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