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宫
三国时期东吴都城建业 (今南京) 中的宫室。黄武八年 (229),吴大帝孙权将都城由武昌迁至建业。孙权等居住于长沙桓王故府太初宫。十多年后,在群臣的建议下,扩建太初宫。考虑到东吴国力有限,无力兴师动众建造豪华宫殿,便将拆除武昌宫的建筑材料运至建业,用于太初宫的改建工程。孙权说: “大禹以卑宫为美,今军事未已,所在多赋,若更通伐,妨损农桑。徙武昌材瓦,自可用也。” (《三国志》 卷47《吴主传》) 因此太初宫规模不大,周围500丈,南面开五门,东、西、北各开一门,共八门。此后,孙皓于宝鼎二年 (267)在太初宫之东建造昭明宫,诏令中下级官员都要亲自上山督摄伐木。半年后,昭明宫建成,周围亦500丈,正殿是赤乌殿,开有弯崎、临硎等门。又开辟一条城北渠,引玄武湖水入宫。《太平御览》卷173《居处1》称昭明宫 “穷极伎巧,功费万计”。东吴皇室人员所居宫阙还有南宫、安定宫、升平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