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太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太傅Tàifú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汉太子太傅疎广曾孙彦则避王莽乱於太原,因氏。”此当以官为氏, 系出疎姓。

太傅

官名,古三公之一。周始置,爲輔弼天子之官。漢初諸侯國君也設有太傅。賈誼《弔屈原賦》序:“誼爲長沙王太傅。”

太傅

太傅

官名。古三公之一。春秋时设置。汉高后元年置太傅,职位仅次于太师,后取消。哀帝元寿二年复置,位在三公之上。东汉每一帝即位,必置太傅,录尚书事,参预朝政,为重臣之首,多由年高德劭者担任,与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合称“五府”。

☚ 大将军   中涓 ☛

贾谊前200—前168

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与枚乘并称“枚贾”。二十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一年内迁太中大夫,推行一套更定法令制度的改革方案。后遭大臣谗毁,贬长沙王太傅,转梁怀王太傅。怀王堕马死,谊哀戚而终。世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原有集四卷,已散佚,明人辑有《贾长沙集》。
索引:贾谊,贾生,长沙、太傅。

太傅

太傅

官名。(1) 西周始置,为辅弼国君的官。战国以后废,汉复置,与太师、太尉并为三公,位在太师下。历代沿置,多为大官加衔。无实职。(2) 指太子太傅,为辅导太子的官。参见“三师(2)”。

☚ 太师   太保 ☛
太傅

太傅

官名。见“三师三公”。

☚ 太师   太保 ☛

太傅

官名。三师之一。参见“太师”。

太傅

太傅

官名。始设于周代,为古代三公(三师)之一,居于太师之前、太保之后。《大戴礼》: “傅,傅之德义也。”凡天子有无德无义之行,太傅皆有责任劝谕之。汉代所设的太傅官参与朝政,但晋以降,太傅与太师、太保都成了勋臣赠官、加衔用的名号,非实职,授此衔者一般均有其他实掌官职。例见第七十回。

☚ 殿中监   太子太傅 ☛

太傅

官名。三公之一。周代始置,辅弼天子以治理天下。《尚书·周官》:“立太子,太傅,太保。”秦废。汉高汉元年 (前187) 复置,其位次于太师,后省。汉哀帝元寿二年 (前1年) 复置。东汉时太傅参预朝政。历代沿置,多以他官兼领。明清则为赠官、加衔之用,并无实职。见《历史职官表》六七。
(二) 辅导太子的官,西汉时称太子太傅。隋唐后为虚衔。

太傅【同义】总目录


太傅傅君

太傅tài fù

〖名词〗
官名。为辅佐国君的官员(1)。《冯煖客孟尝君》: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派太傅带着一千斤钱币,四匹马拉的彩车两辆。
二、官名。为辅导太子的官(1)。《屈原列传》: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汉代有个贾谊,担任长沙王的太傅。

太傅

官名,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辅弼国君之官,地位很高。《战国策·齐策四》:“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赍黄金千斤。”《史记·吕太后本纪》:“梁王不之国,为帝~。”

高官

高官

绂冕 达官(~贵人) 达僚 达仕重官 尊官 穹官 蝉冠 蝉冕 蝉珥 显仕 显官 显宦 通宦 通官 通阶 红顶 金绶 金珰 金张 衮衣绣裳
做达官的人:缙绅 搢绅
官位很高的人:三公九卿
称高官:卿(公卿)
称地位较高的官员:长吏
朝廷高官:槐岳
位高禄厚之官:美官
职位高而有权势的官吏和身份高贵的人物:王公 达官贵人 达官贵要 达官要人 贵人达官 都头异性
满座都是达官贵人:貂蝉满座 貂蝉盈座
职位显要的官吏和有名望的人物:达官闻人
职位很高、条件优越的官吏:高官美职
地位高而权势显赫的官吏:达官显贵 达官显吏 达官显宦 七贵三公 三台五马 金马玉堂 玉堂金马 玉堂金门
在朝的达官显贵:黻班
最高等的官吏:高官极品
显贵的官吏:贵官 缨簪 华使 华簪
众多的贵官:衮衮诸公
行政单位或军队的高级官吏:长官
古代分别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台(台鼎;台铉;三台) 衮(衮服;衮华;衮章;衮职) 三公 鼎槐
三公之任:台任
宰辅三公:鼎(~辅)
三公之一:太傅
三公九卿等高官:三槐九棘 九棘三槐
高位,高官:崇阶 峻秩
帝王手下年轻的最高官员:黑头三公 黑头卿相 黑头丞相
新近做高官的人:新贵
不干实事、平庸无能的高官:伴食宰相 伴食中书
(职位高的官吏:高官)

☚ 小官   大夫 ☛

辅臣

辅臣


宰辅之臣:舟楫
匡助社稷之臣:生臣
辅导太子的臣:太傅 储傅
辅佐君主的人:辅弼
辅佐帝王的臣佐:臣宰
辅政的大臣:汤鼎
辅佐君王的大臣:佐命之士
帝王左右的辅佐之臣:股肱
辅佐帝王的重臣:股肱之臣
辅佐帝王的四位大臣:四近之臣
宰辅大臣:台衡
三公等宰辅大臣:台司
佐助建立王朝霸业的臣:霸臣
贤能的辅臣:英辅
重要的臣辅:一夔一契
(辅弼之臣:辅臣)

☚ 近臣   重臣 ☛
太傅

太傅

官名。春秋时期晋国置。此后历代置废断续不一,初为天子的佐辅官,参知政务,后为大官的加官。至明清为太子的辅导官。《国语·晋语七》: “君知士贞子之帅志博闻而宣惠于教也,使为太傅。” (参见: 太师)

☚ 太师   太保 ☛
太傅

太傅

官名。
❶为辅弼国君之官。春秋时晋国设置,战国后废。汉复置,次于太师。《汉书·百官公卿表》说: “太傅,古官。高后元年初置,金印、紫授,后省。八年复置,后省。哀帝元寿二年复置,位在三公上。” 吕后时王陵、审食其均任过太傅。东汉世祖以后,每帝初即位,辄置太傅,“掌以善导,无常职。”但同时又以太傅兼录尚书事,因而使之位高权重,“百官总己以听”,在政治上有很大影响。为太傅者不是 “元功之首” 就是 “为国元老”,或者国家重臣,皆 “海内归仁,为群贤首”(《后汉书·和帝纪》) 的人物。魏晋以后历代沿置,明、清为三公之一,多为大官加衔,并无实职。
❷为辅导太子之官,称为太子太傅。

☚ 太师   太保 ☛

太傅

官名。❶西周置,与太师、太保合称三公,位居其中,为国君辅弼之官。战国后废,西汉复置。西晋初期与太保犹为实官,共当宰相之任。以后历代多为大官的加衔,并无实职;
❷指太子太傅。辅导太子之官。参见“太师”

太傅

太傅

官名。
❶西周设置,为天子的辅弼之官。战国后废。汉复置,位次于太师。以后历代均有设置,多为大官加衔之用,并无实权。
❷先秦齐、鲁设置,为辅导太子之官,后世相沿不改。《左传·闵公二年》:“初,公傅夺卜田,公不禁。”杜预注:“公即位,年八岁,知爱其傅而遂成其意以夺田。”《左传·襄公十九年》:齐灵公“遂东太子光,使高厚傅牙,以为太子,夙沙卫为少傅。”杨伯峻注:“高厚为牙之大傅。”《战国策·齐策四》:齐王“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

☚ 太宰   少傅 ☛

太傅tài fù

1、辅佐国君的官,为三公之一。位在太师下太保上。周朝始设此官,《尚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又说:"傅相天子。"春秋时晋设此官,掌辅佐国君,执掌军政。汉高后元年设太傅,与太师太保合称三公。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太傅》、《通典·职官二·太傅》。明初为辅佐之官。 2、为重臣之首,位在三公之上。西汉哀帝元寿二年置,位在三公上。东汉每一帝即位都设太傅,总领尚书事,参与朝政,相当宰相。太傅与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合称五府。见《通典·职官十二·太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太傅》、《后汉书·百官一·太傅》。新莽时位列四辅,名为师傅,地位尊崇,但无实权。见《汉书·王莽传》。魏晋沿置,位上公,在三司之上,一品;两晋时常与太宰太保并掌朝政,为宰相之任。北宋徽宗政和二年改号三公,成为真正的宰相。明初也曾为皇帝的辅佐之臣,其权甚重。以后渐为虚衔。 3、辅佐太子的官,为太子太傅的省称。 4、赠官加衔。南朝时太傅多用作赠官,名义尊崇而实无职事,多用以安置元老勋臣。隋初复号三公,但无职事,只与皇帝坐而论道。明朝后期与清朝,太傅作为赠官加衔,没有实际职事,正一品。见《历代职官表·师傅保加衔》。

太傅

官名。西周时置,职掌辅弼国君处理全国军政事务,地位甚高,为三公之一。后来逐渐变为辅导教育太子之官。太傅、少傅,合称“二傅”。春秋时楚国亦沿用其制,改称傅或太傅为“师”,少傅别称为“少师”,负责太子的教育事宜。故秦汉以来的史籍,多以傅或太傅代称楚国之师,如《左传》昭公十九年“伍奢为之师”,《史记·楚世家》即作“太傅”。

太傅

官名。❶西周置,为朝廷辅政大臣,一说与太师、太保合称三公。春秋战国沿置。西汉不常置,平帝时列为上公,位在三公上。新王莽时为四辅之一,位高而无职掌。东汉时居百官之首,位上公,秩万石。多录尚书事,总领朝政。魏晋南北朝、隋、唐沿置,与太师、太保合称三师,授予元老重臣,常缺而不置。除南朝梁十八班及西魏、北周时正九命外,历朝皆一品。唐后期授予渐滥,五代尤甚。

❷西汉置,为王国官,掌辅佐及监督国王,不理国政,多选用儒士,秩二千石。西汉后期改称傅。

❸太子太傅的省称。

太傅

官名。西周始置。为三公之一,位次太师。战国后废,汉复置。其后历代沿置,太师、太傅皆称上公,但多为赠官、加衔之用,无实职。

太傅

官名。(1) 春秋时晋国设置,为辅弼国君之官。《左传·文公六年》记赵宣子掌握国政,制定章程,修订法令,“既成,以授太傅阳子与太师贾佗,使行诸晋国,以为常法。”战国时齐、燕沿置(分别见《战国策》齐策四、燕策三),秦废,汉高后元年(公元前187年)复置,后省,八年(公元前180年)复置,后省。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复置,位在太师之下,太保之上。东汉以太傅为重臣之首,亦当宰相之任,与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合称五府,不算大将军则称四府。多以年高有“德”者充任,故蜀汉建国之初以许靖任太傅,而以丞相诸葛亮掌实权。晋以后历代沿置,与太师(晋与南朝称太宰)、太保合称三公,多为大官加衔,并无实职。

太傅

文阶名。北宋前期京朝官本官阶。元丰三年九月新订《元丰寄禄格》,以阶易官,其官未被纳入新格阶列之中。太保转太傅,太傅转太尉(资料出处参“大理评事”条)。并参“三师·太傅”条。


太傅

加官、阶官名。独政和二年至宣和七年三月为真相之名。


职掌

❶宋前期无职事,为亲王、宰相、使相加官,“不预政事”(《文献通考·职官考》2《三公总序》)。
❷元丰新制为寄禄官(《宋宰辅》卷9)。
❸政和二年,为宰相之任,领三省事(《宋诏令》卷163)。
❹宣和七年(1125)复元丰之制,“三公但为阶官”(《宋史·徽宗纪》4)。


品位

除班位杂压次于太师,余与太师同。又,其迁转次序,由太傅迁太尉,太尉迁太师(《宋会要·职官》1之10)。


简称与别名

❶傅。《燕翼诒谋录》卷3:“师、傅、保辅佐人主。……傅,傅其德义。……子虽贤,而可为父之师、傅、保乎?”《宋史·贾黯传》:“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师,天子之所师法。子为父师,于义不可。”
❷公傅。《合璧后集》卷2《太傅·事类》:“公傅之崇《除童贯制》。”《宋史·童贯传》:“太傅、泾国公。时人称蔡京为公相,因称贯为媪相。”
❸帝傅。《合璧后集》卷2《太傅·事类》:“增其帝傅之崇。”
❹退傅。致仕太傅。《湘山野录》卷中:“退傅张邓公士逊。”《宋史·张士逊传》:“拜太傅、封邓国公致仕。”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6: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