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太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太伯Tàibó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姬姓。周古公之长子让国季历,为周之太伯,故以为氏。”古公,即周古公亶父,太伯、虞仲、季历,为其三子。太伯封於吴,故亦称吴太伯。其后有太伯氏,则以次为氏,系出姬姓。 太伯一作泰伯,周代吴国的始祖。周太王长子。有弟仲雍和季历。知太王欲立季历,乃与仲雍避奔江南楚、越间,自号“句吴”,文身断发,改从土著风俗。当地居民慕其德义,“归而从之者千余家”,立为本地君长。 太伯tài bó(字)张祚,前凉人,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凉公、晋永和中称帝。 太伯tài bó(字)翟宣,汉代人,任南郡太守。 太伯 太伯周朝吴国之始祖。周太王长子。一作泰伯。太王欲传王位给幼子季历(周文王父),太伯与弟仲雍同避荆蛮,自号勾吴。《左传·僖公五年》:“太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论语·泰伯》:“泰伯,其可谓至德也久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不从”、“以天下让”均指避居事。在荆蛮,断发文身,从当地风俗,被立为君长。无子,卒后弟仲雍继位。太伯事,《史记·吴太伯世家》见载。 ☚ 五羖大夫 太昊 ☛ ![]() ![]() ![]() ![]() 太伯周太王之太子。《論語·大伯》: “子曰:太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鄭玄注: “太伯,周大王之太子,次仲雍,次叔不見,次季歷。三以天下讓者,見季歷賢,又生文王,又聖人之表,欲以讓焉。以爲無大王之命,將不見禮,大王有疾,因過吴越采藥,大王没,而不返。季歷爲喪主,一讓; 季歷赴之,不來奔喪,二讓也; 勉喪之後,遂斷髮文身,倮以爲飾,三讓。”(敦煌殘卷唐寫本《論語》鄭注)。 太伯 太伯一作泰伯。周先祖太王长子。相传太王欲传王位给季历(周文王父),他和弟仲雍避居江南,断发纹身,开发吴地,为吴国统治家族的始祖。语出《史记·吴太伯世家》。左思《吴都赋》:“有吴之开国也,造自太伯,宣于延陵。”——大吴开国,由太伯创立基业,从季札倡导谦让。 ☚ 泰畤 太常 ☛ 太伯tài bó〖名词〗 太伯一作泰伯。西周时吴国始祖。周太王长子。因太王要立幼子季历,他和弟仲雍同奔到梅里(今江苏无锡东南),改从当地风俗,断发文身,成为当地君长。其后人建立吴国。 太伯一作泰伯。周太王(古公亶父)之长子。兄弟三人,次曰仲雍,少弟季历。季历生子昌,太王甚爱之,愿传位季历而及昌。于是太伯、仲雍避居荆蛮(长江下游),文身断发,从当地习俗,号其国为句吴。太伯卒,弟仲雍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