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天问补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天问补注 天问补注楚辞研究专著。清代毛奇龄撰。1卷。毛奇龄认为,朱熹《楚辞集注》一书中《天问》一篇的注释多所阙疑误失,因而为之补注。是书前为总论,后列补注凡34条。其补注的体例是,先列天问原文,次列朱熹集注,后以补注继之。《四库全书》收浙江巡抚采进本。 ☚ 天问论笺 天问研究 ☛ 天问补注一卷。清毛奇龄 (1623—1713)撰。毛奇龄,本名甡,字初晴,后改名为奇龄,字大可,号西河,浙江萧山人。康熙十八年 (1679)以廪监生荐举博学鸿儒科,试列二等,授翰林院检讨,任明史馆纂修官。后得疾不复出,著述以终。治经史、音韵学,善散文、诗词,并从事诗词理论批评。一生著述颇丰,有《西河诗话》、《西河词话》、《竟山乐录》等,后人辑有《西河全集》。《天问补注》是他研究《楚辞》的专著。卷首为 《总论》,后为正文,共三十四条。体例是先列《天问》原文,再列朱熹 《集注》,最后毛氏加以补注。三十四条或句中之词,如 “石林”,“玄趾”,或为半句如 “鸱龟衔尾”,或为完整句子,如 “中央共牧,后何怒”。在 《总论》中,作者申明补注原因,在于前说各有不足。继而述说补注的方法、原则。毛氏既同意朱熹《集注》所采取的审慎态度,又不赞成朱氏过于审慎,以致该注的不注,造成一篇之中多处阙疑。最后说明因《天问》“文义不次,又多奇怪之字”(《楚辞章句》),自司马迁至朱熹等人均不能详释,给自己注《天问》所带来的困难。正文称《补注》是因在《楚辞集注》基础上加以补充、更正。此书突出特点之一是广证博引,详加辨析,力求确解。毛氏阅览广泛,知识渊博,引众说加以注释。如 “焉有石林”之 “石林”,王逸注 “石木之林”,朱熹不详为何。《补注》曰:“石林在南方”,广引谢灵运 《还旧园诗》,左思 《吴都赋》 及 《海外纪》、《蜀地志》中 “石林”一词,加以印证。又如对 “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之 “顾菟”,朱熹虽引典籍,仍将“顾菟”释为“顾望之菟”,或解为兔之名号,持两可之说。《补注》径称:“ ‘顾菟’,月中兔名”。并引梁简文《水月诗》,隋袁庆《和炀帝月夜诗》,证明为月中兔名。甚至从语法角度进一步证明顾菟为一个名词。在引梁戴菟《月重轮行》:“从来看顾菟”句评曰:“俚云: ‘视顾菟而感气’,于顾上又加一看字,加视字,其可通乎?”考证确实令人置信释疑。闻一多在《天问释天》中,对毛氏此解给予高度评价: “惟毛奇龄以顾菟为月中兔名,庶几无阂于文义。” 《天问》 为难解释的诗,《补注》不可能无误。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毛氏《补注》“终属臆测之辞,不能一一确证也”则有失公允。版本有清初刊本,吉林大学逸夫图书馆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