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天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天池

严澄,字道彻,号天池,明常熟人。嘉靖二十六年生,天启五年卒。以文荫官至邵武知府。为明代琴家。其演奏风格清微淡远。因其家住虞山,故继承其琴艺者又称其为“虞山派”。琴曲虽能表达歌词内容,但其表现常突破文章文字之局限,故其所编《松弦馆琴谱》中所收之琴曲仅有曲调而无歌词。
陆采,字子玄,号天池,又号清痴叟,原名灼,明长洲人。戏曲作家。弘治十年生,嘉靖十六年卒。作有传奇五种。存《明珠记》、《南西厢记》、《怀香记》,都写爱情故事。
沈瀚,字源长,号天池,清浙江桐乡人。贡生。精篆刻,善绘山水。工诗,阮元(清乾隆二十九年生,道光二十九年卒)采入《完香亭集》。
阎南图,字博风,号天池,清山西榆次人。诸生。负隽才,多艺能,工诗画,尤爱雅歌。每携紫箫坐水石林木间吹之。自写《山雨扫花图》,秀逸绝作。著有《林雨蛩嘶集》。
龙鲲,字图南,号天池,清江苏高邮人。少习举子业,长弃去。工诗,善画,尤力摹王羲之书法。

天池tiān chí

(号)见子元。


天池tiān chí

(号)见图南。


天池tiān chí

(字)汤鹏,清代人。


天池tiān chí

(号)见道彻。


天池tiān chí

(字)周鲲,清代画家。

天池

寓言中所説的海。《莊子·逍遙游》:“南冥者,天池也。”張衡《東京賦》:“然後凌天池,絶飛梁。”

天池

天池

汉族湖泊传说。流传于东北。相传长白山每年从七月十五起,高高的山峰上火魔要喷七七四十九天的冲天大火。山林被毁,村舍贻尽,人们的生存受到了威胁。这年春天,大家商量对策。一个叫日吉纳的姑娘,决心求神灵除掉火魔。一连三年,姑娘向风神下拜,向雨神恳求,向雪神叩头,都未能制服火魔。后来她得到天鹅帮助,见到了天帝。带着天帝赐给的冰块,一头扎进火口,钻进火魔的肚子里。一声巨响,峰塌了。从此,这里恢复了原来的平静。火魔喷火的山口,已被雨神填满了水。人们为了怀念日吉纳姑娘,便把这个水池叫天池。

☚ 棒槌岛   骊山温泉 ☛

天池

天池

满族名胜传说。流传于吉林省。相传从前,每年七月十五日,长白山上便要喷出一股浓烟,浓烟过后便是大火。大火之后,树木和鸟兽都绝迹了。山民只好搬家。有个火魔专吃火。它吃尽山火,气候就冷起来;它吃尽人间烟火,百姓就吃不到熟食,全冻死。17岁的姑娘日吉纳,要去求神除火魔。风神、雨神、雪神都帮不了姑娘的忙。姑娘借天鹅的一双翅膀,飞上天庭,求天帝帮助。天帝给了姑娘一块最冷的冰,让她把火魔冻僵,把它降服,把大火扑灭。这时风神、雨神、雪神都过来各尽其职。长白山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只有火魔喷火的山口,被雨神注满了水,成了一个大水池。人们怀念日吉纳姑娘,便把这个水池起名天池。日吉纳飞上天庭向天帝谢恩。天帝和王母商量收她做女儿。王母已有六个女儿,日吉纳成了七仙女。她身在天庭,心在地上。每年七月十五日那天深夜,她都领六个仙女,腾云驾雾,落到长白山,在天池里洗澡。

☚ 珍珠门   红罗女 ☛

天池

天池

民间故事集。吉林省群众艺术馆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60年2月出版。1.7万字,29页,共收7篇传说、故事。

☚ 锄头上的功劳   上海民间故事选 ☛
天池

天池

见“陆采”条

☚ 天问   天池 ☛

天池

天池

见“汤鹏”条

☚ 天池   天池 ☛

天池

天池

见“严澂”条

☚ 天池   天驰 ☛
天池

天池

满族民间神话故事,流传在吉林省长白山一带。这是一篇讲述一个姑娘降服火魔的动人故事。相传长白山原来每年七月十五都要喷发,那是被人们降服的火魔在地下做怪。它给生活在长白山的人们带来了灾难。有个叫日吉纳的姑娘骑马去寻找降服火魔的办法。她先后求风、雨、雪三神来帮忙,结果毫无用处。最后她找到天帝,学会了制服火魔的办法。她抱着冰块钻入火魔的肚子,使他的心冷却,从此火魔熄灭了。雨神将天池注满了水,风神吹走了浓烟,雪神冷却了烧红的山谷。日吉纳据说没有死,她成了天帝的七女儿,她向长白山撤下了珍奇的药材种子,为人类驱除病魔。这篇故事歌颂了日吉纳姑娘牺牲自己战胜火魔的奉献精神,反映了满族人民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的斗争经历。它告诉人们,要想战胜自然及一切危害人类的东西,不能依靠其他力量,只有自己救自己。只要你不怕牺牲,就能战胜任何强大的敌人。见《满族民间故事选》。

☚ 王母降武帝   天客 ☛

陆采1497—1537

原名灼,字子玄,一作子元,号天池、清痴叟。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代戏曲作家。少为校官弟子,不治举业。作有传奇五种,今存《明珠记》、《南西厢记》、《怀香记》等三种。
索引:陆采、陆灼,子玄、子元,天池、清痴叟。


徐渭1521—1593

,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道人、青藤山人、青藤老人、青藤道士、水田月老人、鹏飞处人。山阴(今浙江绍兴县)人。明代文学家、戏剧家、书画家。诸生。屡试进士不第,曾为浙闽总督胡宗宪幕客,以起草《献白鹿表》负盛名。宗宪抗倭军事,渭多所策划。后宗宪下狱,渭惧祸发狂,几度自戕未死。晚归乡里,以售诗文书画度日。有《徐文长文集》三十卷、《徐文长逸稿》二十四卷,及小说《玉茗堂英烈全传》八十回。
索引:徐渭,文清、文长,天池、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道人、青藤山人、青藤老人、青藤道士、水田月老人、鹏飞处人;酬字堂、湘笈斋、青藤书屋、水鉴堂、樱桃馆。

天池

 

袁宏道


 从贺九岭而进,别是一洞天。峭壁削成,车不得方轨,飞楼跨之,舆骑从楼下度。逾岭而西,平畴广野,与青峦紫逻相映发。时方春仲,晚梅未尽谢,花片沾衣,香雾霏霏,弥漫十余里,一望皓白,若残雪在枝。奇石艳卉,间一点缀,青篁翠柏,参差而出,种种夺目,无暇记忆。归来思之,十不得一,独梦境恍惚,余芬犹在枕席间耳。
 土人以茶为业,隙地皆种茶。室庐不甚大,行旅亦少,鸡犬隐隐,若在云中。因诵苏子瞻“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之偈,宛然如画。四顾参曹,无一人可语者。余因下舆,令两小奚掖而行,问若佳否?皆云:“疲甚,那得佳!”行数里始至山足,道旁青松,若老龙鳞,长林参天,苍岩蔽日,幽异不可名状。才至山腰,屏山献青,画峦滴翠,两年尘土面目,为之洗尽;低回片晷,宛尔秦余,马首红尘,恍若隔世事矣!
 天池在山半,方可数十余丈,其泉玉色,横浸山腹。山巅有石如莲花瓣,翠蕊摇空,鲜芳可爱。余时以勘地而往,无暇得造峰顶,至今为恨。寂照庵在池旁,内有石室三间,柱瓦皆石,刻镂甚精。室后石殿一,殿甚宏敞,内外柱皆石,围三尺许,禅堂僧舍,周绕其侧,亦胜地也。时寺僧方有构,庵内行脚挂搭者多,余意欲讽其去,因大书简板曰: “种阿僧祇善根,亲非亲,怨非怨,阳焰空华,诸法皆如幻。遍阎浮提佛土,去自去,来自来,闲云野鹤,何天不可飞?”自是诸僧稍稍散矣。

 
 万历二十三年(1595)至二十四年(1596),袁宏道出任吴县县令。在此期间,他遍游苏州一带的名山胜地,并且在辞去县令之后、离开吴县之前,追记近两年的游踪,写了18篇山水游记,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天池在苏州府西三十里的华山半山腰间,是当时的游览胜地。这篇游记不仅写出了华山与天池种种柔媚动人的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秀丽山水的一往深情。而且寄托着他的人生感慨:知音难遇,知己难逢,人世间的一切恩怨纷争都是虚幻的。还是脱离尘世的一切苦恼和纷扰,遁迹山林,在大自然中寻求自由与欢乐吧!
 文章一开始,便使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前往华山途中山岭原野起伏变化,晚梅、翠竹与松柏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色。作者先来到华山以东的贺九岭,这里的风光格外奇特。悬崖峭壁仿佛是用快刀削成的一般,狭窄的道路容不下两车并行。岭上的建筑雄伟瑰奇,楼阁飞架在悬崖间,车马都要从楼阁下面走过。可是一过贺九蛉,继续向西前进,却是一片广阔平坦的田野。周围的青山重重叠叠,苍翠葱茂,白云缭绕,紫气环生;眼前的一片阔野上梅花遍地,竹柏茂盛。远山与平野交相辉映,真是一幅美不胜收的山水长卷。作者到这里的时候,正值仲春二月,那一树树的梅花,仿佛残雪在枝,人从树下走过,花瓣纷纷扬扬,飘落到衣上,薄雾般地香气沁人心脾,弥漫十余里。还有一块块奇形怪状的石头,一丛丛艳丽多姿的鲜花,一束束挺拔的翠竹,一棵棵苍劲的松柏,疏疏落落地点缀在这原野上,更增添了无限生机。使这幅画卷更加光彩照人,目不暇接。经过这么一番简洁生动的描绘,华山路上美丽的风光已经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作者又说,这只是归来之后记忆所及的一点点,连十分之一都没有写出来。“独梦境恍惚,余芬犹在枕席间耳”,这两句可谓点睛之笔。他在睡梦中依然恍恍惚惚,仿佛依然在山水花树间漫游,那芬芳的花气也带到了枕席之间。这里饱含着作者对华山优美的自然景色的深厚感情,美丽的山水就像他热恋着的少女一样,使他梦寐难忘。
 接下来,作者又描写了华山居民的生活情景。他们以种茶为业,山间的空地上都种满了茶树。他们的居室都不太大,疏疏落落地散布山间。这里的人很少,因而十分幽静,只有鸡犬之声,隐隐可闻。作者来到这里,仿佛置身于云中,来到仙境一般。他不由想起了苏轼在《十八大阿罗汉颂》中所写的“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颂词。可惜的是,面对这么一幅世外桃园式的美丽景象,却无人能与作者共同欣赏,无人能听他倾诉心中的感受。跟随他来此地的那些仆役们只知道叫苦,根本不懂山水之美。山水也和人一样,知音难逢啊!只有作者和这美丽的山水是心心相印、互相理解的。你看那路旁的苍松,树干像老龙的鳞片一样;那一片片高大的树林,直指云天;那苍翠雄伟的山岩,遮天蔽日。种种幽深奇异的景色,真是说不完,道不尽。他们都在满怀深情地欢迎作者的到来。那屏风似的山岗,像一队队美丽的少女一样娇媚,献上一片青色的彩缎;那图画般的山峦,苍翠欲滴,充满无限生机。两年来,作者很不情愿地在官场中周旋,内心受尽了屈辱。如今面对这艳丽的山水,他顿觉心胸爽朗,愁云散尽。山水是他的知己好友,他在山水间留连俳徊,不忍离去。再看蜿蜒曲折的秦余山下,人来车往,尘土飞扬,仿佛是别一个世界一样。不难看出,作者在这里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抒发了他内心深沉的苦闷。他厌恶现实世界中的奔走趋利以及种种陈规俗套,幻想到一个山明水秀,世外桃园式的清静世界里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向大自然倾诉自己内心的感受,并且相互都得到了深刻的理解。他笔下的山水风光,不仅有奇瑰的姿态,艳丽的色彩,而且散发着芬芳,能体贴人的心情,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活泼而有生命力的山水。
 然而,如果把这一路的景色比作一条龙的话,那半山上的天池才称得上龙的眼睛。天池并不太大,方圆只有数十丈。可爱的是它那像圆润的美玉一样清纯的泉水,横浸在半山腰。水中倒影着像莲花瓣一样的莲花峰,翠绿的花蕊仿佛在轻轻摇动,招唤着游人。可惜作者登山时尚且身为县令,有勘地即丈量土地的公务在身,顾不上攀登顶峰,这实在太遗憾了。建在天池旁的寂照庵更是别具一格,庵里有三间石室,从柱子到房顶上的瓦都是石的,雕刻得十分精细。石室后面的大殿高大敞亮,里里外外全用石柱,柱子有三尺多粗。大殿周围都是禅堂僧舍,真是一个幽雅别致的地方,是学佛参禅的好去处。谁知寺里的和尚却互相矛盾,又有许多行脚僧暂住在这里,把个佛门胜地闹得乌烟瘴气。按照寺庙里的规矩,外来的行脚僧投寺暂住时,要把自己的衣钵或锡杖挂在僧堂两旁,挂钩上又写有他们的名单。所以佛教称行脚僧投寺暂住为挂搭,或挂单,或挂锡。作者为了讽劝他们离去,就在寺里记事用的简板上写了一段话大意是: 播种下无量数的善根,自然会有好的报应。阿僧只是梵语“无数”的意思,佛教用来表示最大的数。尘世间的所谓亲和怨并不是真正的亲和怨,就像阳光下浮动的尘埃和虚幻的花一样,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虚幻的。这里用了两个佛教典故: 一是阳焰,见于 《椤伽经》。说的是一群口渴的鹿,把原野上日光照耀下的飞尘即阳焰误认为水,因而迷乱奔驰,但终于没有喝上水。佛教徒常用这个故事说明人世间的一切事情都是虚幻的。二是空华,意即虚幻的花,比喻妄念,见《圆觉经》: “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诸法也是佛教名词,指万事万物。作者接着说,在佛国的土地上,要走便走,要来便来,就像随风飘浮的白云和自由飞翔的野鹤一样,在什么地方不可以飘飞呢? 阎浮提是梵语,即南赡部洲,相传在须弥山南,是佛经中所说的四大洲之一。袁宏道写在简板上的这段话,既是在劝告那些和尚离去,不必滞留在这里构怨结仇,又是他自身的感受和愿望。他本来受佛教的影响就非常深,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官场生活后,对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有了更深的了解,因此更加希望从佛教中得到解脱,远离一切苦恼与纷争,像闲云野鹤一样获得真正的自由。
 袁宏道是一位写作山水游记的高手,本文体现了他的山水游记的一些共同特点,首先是文中充满了他对祖国美丽河山的深厚感情。华山和天池的风景,使他忘记了山路的艰辛,忘记了官场的烦恼,直至归来后依然梦魂萦绕,简直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他每见到一处秀丽的景观都欣喜若狂,有些去处如果来不及亲往一睹,就认为是终生的遗憾。这种对山水的酷爱,使他的山水游记充满了生命力。他常常把山水当作知己好友,和山水进行心灵的交流。因而他笔下的山水,也总是那么有情有义,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山水为他“献青”,替他洗尘,帮他排解心中的苦闷; 而他也仿佛是见到了知己的好友,甚至是热恋的情人。其次是描写手法轻灵多变,形象生动,不堆砌词藻,不故弄玄虚。他善于用简练的笔墨,白描的手法,信笔勾勒山水风光,同时穿插着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既明白畅达,又生动活泼,具有灵动俊快的特点。再次是在写景中巧妙地穿插对话和议论,使文章更加摇曳多姿,富有幽默和哲理。比如第二段中作者与仆役的对话,仆役说:“疲甚,那得佳!”仅此五字,就把对山水风光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作了鲜明的对比,含着山水也需有知音的意思。最后一段写在简板上的话,直抒胸臆,富有哲理,简直是在谈禅,何止是在劝寂照庵里的和尚?“闲云野鹤”的比喻,又非常贴切而且形象,总之,这篇山水游记确实是“写情能沁人心脾,写景能豁人耳目”。明代作家张岱说: “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本文即可见一斑。

天池

❶博格达山北坡高山湖。在阜康市南三工河上游。湖面海拔1940米,为冰碛湖。古称瑶池,今名来自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乌鲁木齐都统明亮题写的《灵山天池统凿水渠碑记》。湖面约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约40米,最大水深105米,湖容约1亿立方米。湖中有冷水性无鳞鲤鱼。有公路通乌鲁木齐市,是新疆著名旅游胜地。神话传说有西王母在此梳洗故事。1989年列入重点风景名胜区。附近有石门一线(峡谷)、龙潭碧月(小天池)、定海神针(湖北岸古榆)、顶天三石(西岸三巨石)、南山望雪(北岸遥望博格达峰)、西山观松(西岸云杉林层叠)、悬泉飞瀑(闸门下有小潭,潭水从山岩跌落)、海峰晨曦(湖岸看日出如仙境)等八景,湖畔还有铁瓦寺、香炉台等遗址,马牙山、锅底坑、灯杆山等名胜。湖周处于逆温层,冬季气温-4℃~-8℃,高于山麓,是良好滑冰场。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一些关于天池的神话传说,特别是由于我国先秦时期的典籍《穆天子传》中有关于周穆王西巡,在天池受到西王母宴请,即席赋诗酬唱的记载,引发了人们把天池附会为西王母瑶池的想像,因而天池又有瑶池、神池等美称。天池东南的博格达峰海拔5 445米,是天山东段的最高峰,过去佛教徒曾传说那里是达摩祖师的面壁处,故称“达摩崖”。天池东侧山青石墨,形似长发,故被传为十万罗汉削发处。汉唐以来,随着佛教、道教先后传入新疆,天池附近相继建起了福寿寺(铁瓦寺)、东岳庙(山神庙)、达摩庵等建筑,如今皆已不存,但作为一个景色奇特,风韵多姿的自然景区已成为游览胜地,并名闻天下,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中外人士,1982年国务院将天池列为国家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
❷西辽地理湖名。《长春真人西游记》称其为天池海。今新疆博乐市境内之赛里木湖。

天池0542天井。西南官话。广西桂林〖〗。

天池tiān chí

自然形成的池沼。《庄子·逍遥游》:“南冥者,天池也。”成玄英疏:“大海洪川原夫造化,非人所作,故曰天池也。”《九思·疾世》:“沐盥浴兮天池。”佚名注:“天池,则沧海也。”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二十八宿 > 天池
天池  tiānchí

亦稱“三池”、“天泉”、“天海”。星宿名。有十星,屬斗宿。《晉書·天文志上》:“九坎間十星曰天池,一曰三池,一曰天海,主灌溉田疇事。”《宋史·天文志三》:“天淵十星,一曰天池,一曰天泉,一曰天海,在鼈星東南九坎間,又名太陰,主灌溉溝渠。”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水部 > 湖池 > 天池2
天池2  tiānchí

古代傳說中天上的仙池。唐·韓偓《漫作》詩之一:“玄圃珠爲樹,天池玉作砂。”明·李東陽《與李中舍應正同飲時暘邸》詩:“又如驟天馬,霧鬣天池通。”


古代名物 > 飲食類 > 茶食部 > 各地名茶 > 天池
天池  tiānchí

茶名。産於蘇州天池山,茶質優美。尤以龍池一帶所出最佳。明·文震亨《長物志》卷十二:“天池出龍池一帶者佳,出南山一帶者最早,微帶草氣。”


古代名物 > 耕獵類 > 水利部 > 工具 > 天池
天池  tiānchí

連接筒車和河岸之承水木槽。元·王禎《農書·農器圖譜集·灌溉門》:“筒車,流水筒也……水激輪轉,衆筒兜水,次第下傾於岸上所横木槽,謂之‘天池’。”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水部 > 湖池 > 天池1
天池1  tiānchí

山項之池。唐·杜甫《天池》詩:“天池馬不到,嵐壁鳥纔通。”仇兆鰲注引朱鶴齡曰:“天池,山頂上有池也。”趙光榮《里湖紀遊》詩之四:“神物在天池,烟雲與吞吐。”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軀幹部 > 經穴 > 天池
天池  tiānchí

亦稱“天會”。手厥陰心包經穴。在第四肋間隙,乳頭外側一寸處。因其近乳房,乳房爲泌乳之所,喻之爲池,故名。主治脅肋疼痛,胸膈煩滿,瘰癧。始載於先秦典籍,達於當代。《靈樞經·本輸》:“腋下三寸,手心主也,名曰天池。”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卷三:“天池,一名天會,在乳後一寸,腋下三寸,著脅,直腋撅肋間,手厥陰足少陽之會。刺入七分,灸三壯。”清·廖潤鴻《針灸集成·手厥陰心包經》:“天池,主治目𥆨𥆨不明,頭痛胸脅煩滿,咳逆。”


古代名物 > 占相類 > 堪輿部 > 用具 > 天池
天池  tiānchí

指羅盤中心之空白部位。因作注水浮針之用,故稱。清·葉泰《羅經指南撥霧集》卷上:“天池者,注水浮針之用也。圓若太極、下針中分以判陰陽。其必指子午者,靈物之妙用,自然而然者也。”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水部 > 溟海 > 天池3
天池3  tiānchí

指大海。《莊子·逍遥遊》:“南冥者,天池也。”成玄英疏:“大海洪川原夫造化,非人所作,故曰天池也。”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天池之濱,大海之濆,曰有怪物焉。”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頭面部 > 經穴 > 承漿 > 天池
天池  tiānchí

即承漿。

天池

天池

寓言中所说的海。《庄子·逍遥游》:“南冥者,天池也。”成玄英疏:“非人所作,故曰天池也。”天,自然。天池,即天然形成的海域。北周庾信《春赋》:“马是天池之龙种,带乃金山之玉梁。”——马是大海中的龙种骏马,带是金山上的彩桥玉梁。

☚ 天地为炉,造化为工,阴阳为炭,万物为铜   天官景从 ☛

天池tiān chí

〖名词〗
大海(1)。《应科目时与人书》:天池之滨,大江之𣸣。 ——在大海的旁侧,长江的边上。

天池

海。《庄子·逍遥游》:“南冥者,~也。”

池水

池水

渟瀯 渟滢
流动的池水:颓溏
高山顶上的池水:云池 天池
深潭里的水:潭水 渊水
墨绿的池水:黝碧
(池塘里的水:池水)

☚ 泡沫   溪水 ☛

天池tiān chí

海洋。《庄子·逍遥游》:“南冥者,~~也。”

天池

❶经穴名。代号PC1。出《灵枢·本输》。别名天会。属手厥阴心包经。手足厥阴、少阳之会。位于胸部第四肋间隙,当乳头外侧1寸处。另说“在乳后同身寸之二寸”(《素问·气府论》王冰注);“在乳后一寸,下五分”(《针灸集成》)。布有胸前神经肌支,第四肋间神经和胸腹壁静脉,胸外动、静脉分支。主治心烦胸满,胁肋疼痛,瘰疬,腋下肿痛等。斜刺0.3~0.5寸,禁深刺,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❷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承浆,见该条。

天池

关东民间传说。据说有个叫池勇的猎人,看见一只猛虎追一只小白兔。他救下小白兔后,小白兔立刻变成一个美丽的姑娘。这姑娘原来是天上的天女,她见救命恩人智勇双全,就和他结为夫妻。玉皇大帝听说后勃然大怒,并命风神、雪神、雷公、电母到长白山去制服天女和池勇。池勇夫妻虽然勇敢,但终抵抗不住天公袭击,池勇身亡,天女抱着丈夫尸身投入长白山中的湖水中。听到这个消息天宫仙女个个泪落满面,泪水使湖水上涨,形成长白瀑布,人们从此称这湖水为“天池”。

天池

古称瑶池。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际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位于天山东部博格达山北坡、阜康市境内的三工河上游谷中。湖长3千米,宽约0.9千米。面积2.7平方千米,平均水深52米,储水量约1.44亿立方米。湖面海拔1911米。

天池

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县境的天山博格达峰山腰。著名旅游胜地。海拔1900米,是由天山冰雪融汇而成的高山湖泊。古称瑶池,相传周穆王西游,与西王母曾在此宴乐。唐太宗时曾于博格达峰下设瑶池都护府。成吉思汗曾登上博格达峰,在天池会见长春真人丘处机。天池一名来自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新疆都统明亮所题《灵山天池统凿水渠碑记》碑文,是“天境”、“神池”之意。湖深90米,,清澈碧绿,雪峰环抱,云杉衬映,飞瀑喷玉,公路盘山,景色秀丽,游人不绝。

天池

天池

元湖名。明称色脱阔儿。今作赛里木湖。在新疆博乐市三台西,又称三台海子。面积454平方公里,湖面海拔2073米,是新疆海拔最高的高山湖。

☚ 黄草泊   玄池 ☛
天池

天池

天池在乌鲁木齐以东110公里,是中国44个重点自然风景名胜区之一。古称瑶池、龙潭,传说中是西王母宴请周穆王之地。又说是西王母的沐浴池,缭绕的云雾是西王母的洗脚盆,大小锅底坑是西王母做饭之处,这些美丽的神话传说,给优美的天池蒙上了浓重的神秘色彩。从乌鲁木齐乘汽车沿山而上,沿途可领略戈壁风情、丘陵荒漠、草原平湖、冰川雪山等自然风光,可身历春、夏、秋、冬四季冷暖。
天池湖面海拔1980米,呈半月形,面积4.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0米,最深处105米,是一天然高山冰碛湖。湖水清澈晶莹,碧如翡翠,水质洁净甘洌。湖周群山簇拥,峰峦叠翠,云杉似海,雪岭云影倒映水中;远处博格达峰,白雪皑皑,晶莹耀眼;湖滨绿草如茵,山花烂漫,水榭、亭阁、别墅散布其间。泛舟湖上,面对雄浑粗犷、质朴清幽的天池风光,使人们真正领略了大自然圣洁的美。郭沫若曾有“一潭浓墨沉砚底,万木长毫挺笔端”的赞美诗句。天池的自然风光主要包括石门一线、龙潭碧月、顶天三石、悬泉飞瀑等8景。
天池周围的山林里生长着上百种奇特耐寒的动植物。天山羚羊、马鹿、棕熊、野猪出没林间,成群的雪鸡飞鸣而过,水中漫游着悠闲自得的野鸭。天山雪莲傲斗雪,洁白可爱,香气袭人,还有党参、黄芪、贝母等名贵药材及遍地而生的鲜美蘑菇,故天池素有“聚宝盆”之称。这颗天山上的明珠,以奇丽的自然景观,一尘不染的清洁环境污,丰富独特的天然资源,吸引着有畏路遥山高的无数海内外游人。
地址:昌吉州阜康市三工河乡 邮编:831500
电话:86-994-3251004 3222532

☚ 南山牧场   亚洲大陆地理中心 ☛

天池T'iench'ih

系手厥阴心包经上的一个针灸穴位。此穴在乳头旁1寸,第四肋间凹陷处。施针时斜刺0.5~0.8寸,此穴深部为肺脏不可深刺。主治胸痛、肋痛、腋下肿痛等。

天池

天池

位于长白山主峰火山锥体顶部。一名图们泊。图们或作闼门,为满语“万”的音译。《东三省纪略》谓:“(长白)山顶有潭,曰图们泊,译言万也,言万水之源。”松花江正源即发源于此。天池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口,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积水成湖,通称火口湖。湖面海拔2189.1米,东西宽3.37公里,南北长4.8公里,水面面积9.82平方公里。周长13.6公里。平均水深204米,最深处达313米,是我国最大最高最深的火口湖。四周群峰环抱,湖水晶莹,碧波荡漾。晨昏晴雨,变化无穷;春夏秋冬,各有奇观。关于天池的来历,民间流传着许多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反映了先民征服自然、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很早以前就有关于天池怪兽的传说,近年一些目击者的报道,更给天池抹上了一层引人入胜的神秘色彩,使它成了我国东北著名的游览胜地。

☚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天池瀑布 ☛

天池

天池

位于市东北13公里天池乡。《广安县志》载:“旧龙池(即天池),州东六十里。山峡中有小溪,水从洞口出,洞后有消水处,若尾闾然,居人采木顺流实洞中,率自洞后出。南宋中,大水暴涨,木塞洞口,遂成池。”池周山势奇峻,分布石灰岩系,夏时山洪汇聚,复山中地下水涌出,自然形成高山天然湖泊。总面积约28万平方米。湖中有小岛,岛上有桂花林、罗汉松及花果林,人称“小西湖”。明、清时已为游人所识。国画大师黄宾虹曾至天池写生,流连不已。20世纪三十年代,《晨报》总编、“四川保路同志会”会长蒲殿俊曾撰写《辟治广安议》并募款万余元,修湖心小岛天池公园。四川文士赵熙题写园名。

☚ 7. 华蓥市   8. 达县 ☛

天池

天池

位于县西北部60公里处的岷山中。海拔2400米,水深约80米,有9湾108曲,面积约2.5平方公里,总体形似葫芦。系因地震和地壳断裂,岩石堵塞河道而形成的湖泊。池水清澈,倒映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宛然如画。水面波平如镜,可以泛舟、乘筏。捉鱼沟一带峡谷幽深,峭壁耸立,云雾缭绕,沟口有瘦石孤立,如少女亭亭。池东有小峦,名狮子包,酷似雄狮昂首浮于水面。马饮池附近,芦苇丛生,为云鹤、野鸭等理想栖息地。池西有奇峰伸展如臂,俗称“象嘴”,为登览佳处。池周山林景色甚清幽。池中可泛舟、垂钓。天池入水甚小,而出水极大,然涨而不溢,枯不见涸,亦一奇观。

☚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四、平凉、庆阳旅游区 ☛
天池

天池

我国的天池有好多处,其中最著名的要算白头山天池、阜康天池、孟达天池和莫干山天池。
莫干山天池,在浙江省德清县,位于莫干山的天池山巅之上。莫干山主峰高719米,是著名避暑胜地,山上多修竹、清泉。天池面积约3平方公里,水清而甘洌,池前有方亭,池下有元代天池寺遗址。修竹浓荫,古树参天,有一株宋代银杏树,数人方能合抱,苍劲挺拔。池边还有仙锯板、仙人洞、卧仙石等风景点。
孟达天池,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东面,翠山绿岭的怀抱之中,有一池波光粼粼、水势浩淼的湖泊,这就是著名的“孟达天池”。池水的面积为0.27平方公里,水深达30余米。它的成因,根据介绍乃是地壳运动截断了汇集山溪径流的深沟而积水成湖。湖区自然景色幽美,极目远望,松柏苍翠,峰峦耸秀,周围是孟达林区,森林覆盖面积达14万余亩,森林资源丰富,是青海省自然森林保护区。林中栖息着麝、石羊、黄羊、狐狸、白鬃,以及雪鸡、马鸡、朵拉鸡等奇禽异兽,和黄芪、党参、羌活、秦艽等百余种药用植物,素有 “万宝林” 之称。
阜康天池,位于新疆阜康县境内的天山博格达峰的山腰,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自然景观的保护区。池面海拔约1900米,古称 “瑶池”。相传三千年前,周穆王姬满,坐着八匹骏马拉着的车子,日行300里到过 “西王母之国”,西王母在瑶池边上盛宴招待过他。
天池的成因,是由于冰川运动所引起的泥石流,从高山上滚落到河谷,而堆成一道厚厚高高的拦河大坝使河谷潴水而成为湖泊,湖泊面积2.6平方公里,水深90余米。博格达峰身披银装耸立在云端,海拔5445米,有现代冰川50余条,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它是天山的第二高峰。山上积雪终年不消,三峰并立,矗入云霄,极为壮观。池周的群山,由于古冰川的作用,而千姿百态,光怪陆离,有的呈奇丽角峰,有的似刀脊,也有悬谷和冰斗,给湖泊的自然景色增加了不少神秘的色彩。池水清澈,绿如碧玉,四周雪峰环抱,山中云杉参天,景色非常秀丽。
白头山天池,位于吉林省抚松县的白头山天池,海拔2194米,湖面积9.8平方公里,是中国和朝鲜的界湖。湖水深度达373米,储水量20.04亿立方米,是我国最深的湖泊,湖水碧绿,无波似镜,山峰云雾倒映水中,奇峰显得格外美。白头山天池系火山口湖,池水主要靠充足的降雨和融雪径流的补给,年降水量1400毫米左右,地势高,气温低,气候湿润,蒸发量又低,因而水量充沛,池水从北侧缺口闼门下泄,在距天池1250米处形成一个高达68米的瀑布,鸣声如鼓,白浪滔天,故有白河之称,是松花江支流二道白河的源头。东北的长白山是日本海的海洋潮湿气流和西伯利亚干冷气流的屏障,每到夏秋季节,两股气流沿相反山坡上升,在天池上空相遇,而形成风云多变的自然景观。上午10时之前,风和日丽,从山上俯瞰天池,湖面似镜,波光万顷; 到下午太阳西沉后,池中又会出现飓风骇浪。

☚ 太湖   邛海 ☛
天池

天池

位于东安县柴溪市镇北。面积约1亩。潭水泓深无底,四季清澈如镜,旱年不竭,鱼翔池底,历历可数。周围群峰耸立,树木荫郁,风景宜人。

☚ 张飞岭   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 ☛
天池

天池

位于文县县城北部约100公里的天魏山中,海拔2 400米,面积约20平方公里,水深480米。有9道大弯108曲,汇成一泓形似葫芦的碧池,山光水色,浑然一体,如诗似画,潆红漾绿,烟波茫茫。周围山峦峻秀,松柏争荣,山花烂漫,千姿百态,。湖内鲤鱼繁多,鱼跃鸢飞。风景优美,环境优雅,空气清新,是理想的避暑游览胜地。如乘坐木筏,溯湖而上, 可临饮马池。

☚ 石门度假村   万象洞 ☛

天池tiānchí

❶经穴名。代号PC1。出《灵枢·本输》。别名天会。属手厥阴心包经。位于第四肋间, 乳头外开1 寸处。主治胸胁痛。向外斜刺0.3 ~0.5 寸。灸3 壮或3 ~5分钟。
❷承浆穴别名, 见《针灸甲乙经》。详承浆条。

天池

天池P1Tianchi

手厥阴心包经穴。首见《灵枢·本输》。别名天会。是手厥阴心包经与足少阳胆经的会穴。
位于前胸第四肋间隙,乳头外开1寸处。仰卧取之。穴位浅层有胸大肌,胸小肌,深层为第四肋间内、外肌,胸壁静脉,胸外侧动、静脉;并有胸前神经及第四肋间神经。本穴位置另说有二:
❶在乳后二寸;
❷在乳下二寸。
一般向外斜刺0.3~0.5寸。针后局部重胀。艾炷灸3~5壮; 艾卷灸5~10分钟。《素问·刺禁论》:“刺乳上中乳房,为肿根蚀……刺腋下肋间内陷令人咳。”此穴不宜直针深刺,以免造成气胸。
主治心胸、腋胁及乳房等疾患,如心胸烦满,胁肋疼痛,腋下肿,马刀挟瘿,寒热,疟疾,头痛,热病汗不出,喉中鸣等,现又多用以治疗心绞痛,心内膜炎,乳腺炎,乳汁分泌不足,腋淋巴结炎,肋间神经痛等。

☚ 俞府   天泉 ☛

天池tian chi

Heavenly Pond

天池

西域古湖名。见《长春真人西游记》。位于昌八剌(今新疆昌吉)至阿里马城(今新疆霍城县西北)间,即今新疆博乐县南赛里木湖。柯尔克孜族称之为色忒库尔(乳海),蒙古族称察罕赛喇木淖尔(白静湖)。

天池

在今山西宁武县西南管涔山上。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7:4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