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天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天柱

天柱

即《西王母会东王公》。

☚ 铜柱   希有鸟 ☛

天柱

比喻国势。唐卢纶《纶与吉郎中孚司空曙苗员外发兼寄夏侯侍御审侯仓曹钊》诗: “巍巍登坛臣,独正天柱倾。”
○ 天柱折

天柱

古代神话中的支天之柱。《淮南子·地形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神异经·中荒经》:“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圆如削。”《全唐文》一八一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天柱tiān zhù

古代神话中的支天之柱。比喻负重任者。田汉《关汉卿》五场:“可是自从读了文丞相的《正气歌》,才知道现在也还有这样不愧前人的地维、天柱,这就大大增加了我的勇气了。”参见“地维”。: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頭面部 > 經穴 > 天柱
天柱  tiānzhù

足太陽膀胱經穴。在項後入髮際五分,督脈旁一寸三分處。因其處位於天柱骨旁,故名。主治項强背痛,癲癇,頭痛。始載於秦漢典籍,達於當代。《靈樞經·本輸》:“次脈足太陽也,名曰天柱。”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卷三:“天柱,在俠項後髮際,大筋外廉陷者中,足太陽脈氣所發。刺入三分,留六呼,灸三壯。”清·廖潤鴻《針灸集成·足太陽膀胱經》:“天柱,僂如龜,寒熱,癭氣,黄疸。此穴主瀉五藏之熱,與五藏俞治同。”


古代名物 > 神異類 > 異域部 > 山川 > 天柱
天柱  tiānzhù

神話傳說中的支天之柱。其說始於先秦。《淮南子·天文訓》;“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爲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絶,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神異經·中荒經》:“昆侖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周圓如削。”《初學記》卷五引《河圖括地象》:“崑崙山爲天柱,氣上通天。崑崙者,地之中也。”參見本類“八柱”。


古代名物 > 蟲豸類 > 昆蟲部 > 甲蟲 > 蜣蜋 > 天柱
天柱  tiānzhù

即渠𧍕。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三垣(二) > 三台 > 天柱
天柱  tiānzhù

即三台。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三垣(一) > 天柱1
天柱1  tiānzhù

星宿名。共五星,屬紫微垣。《星經》卷上:“天柱五星在紫微垣内,近東垣,主建教等二十四氣也。”《晉書·天文志上》:“東垣下五星曰天柱,建政教,懸圖法。”唐·王勃《滕王閣序》:“天柱高而北辰遠,地勢極而南溟深。”《宋史·天文志二》:“天柱五星,在東垣下,一云在五帝左稍前,主建政教。一曰法五行,主晦朔、晝夜之職。”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絃樂器部 > 琴瑟 > 天柱
天柱  tiānzhù

琴腹内二支柱之一,圓形,象天,因名。《永樂琴書集成·琴製·槽腹釋名》:“天柱:在腹内姑洗、中吕兩間天地二柱,一方一圓,爲琴之心膂也。”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頭面部 > 耳 > 耳 > 天柱
天柱  tiānzhù

亦稱“天輪”。命相家指耳朵。其稱始見於晉代典籍。《太平御覽》卷三百六十六引晉·劉彧《長沙耆舊傳》:“太尉劉壽少遇相師,相師曰:‘耳爲天柱,今君耳城郭,必典家邦。’”《神相全篇·流年運氣部位歌》:“欲識流年運氣行,男左女右各分形。天輪一二初年運,三四周流至天城。天廓垂珠五六七,八九天輪之上停。”


古代名物 > 飲食類 > 茶食部 > 各地名茶 > 天柱
天柱  tiānzhù

亦稱“天柱峰茶”。茶名。産於安徽潛山縣天柱峰,故名。傳説此茶可消酒肉毒。唐·薛能《謝劉相寄天柱茶》詩:“兩串春團敵夜光,名題天柱印維楊。偷嫌曼倩桃無味,搗覺嫦娥藥不香。”唐·秦韜玉《採茶歌》:“天柱香芽露香發,爛研瑟瑟穿荻篾。”明·張岱《夜航船·天柱峰茶》:“李德裕有親知授舒州牧,李曰:‘到郡日,天柱峰可惠三四角。’其人輒獻數斤,李却之。明年罷郡,用意精求,獲數角,投之贊皇,閲而受之,曰:‘此茶可消酒肉毒。’乃命烹一甌沃於肉,以銀盒閉之,詰旦開視,其肉已化爲水矣,衆服其廣識。”

耳【同义】总目录


耳天柱幽田
天柱

天柱

耳的别名。《太平御览》卷三六六引《长沙耆旧传》:“太尉刘寿少遇相师,相师曰:‘耳为天柱,今君耳城郭,必典家邦。’”

☚ 珤靥   幽田 ☛

天柱tiān zhù

〖名词〗
古星名。属紫微垣,共五星,在天龙座内(1)。《滕王阁序》:天柱高而北辰远。——天柱高,北辰遥远。

各种程度的力量

各种程度的力量

余裕的或残存的力量:余力
虚假的力量:赝力
衰朽的力量:枯木朽株
主要力量:主力 血液 血轮 主力军
 总体中的主要力量:骨干 基干 中坚基石 支柱 天柱 脊梁骨 顶梁柱
 国家的支柱:邦桢
充足的力量:余势
 充足的力量、气势:余怒
能挽回严重局势的力量:回天之力
力挽危局的手段或力量:鲁阳戈
能负重任、支持危局的力量:砥柱
神奇的力量:法力
 神仙道士的法力:呼风唤雨 唤风呼雨唤雨呼风 征风召雨
 法力高强:道高魔重
超人的力量:鬼斧
 神奇之力:神力
 神奇或超人的力量:神威 魔力 鬼工鬼力 神工鬼力 神工妙力
猛勇的力量:猛劲 狂飙 万钧之力
威猛的力量:风雷(革命~)
 威猛无比的力量:霆电
强暴的力量:武力 暴力 赤铁
 破坏性强的力量:狂风
全部力量:全力

☚ 影响力   小的力量 ☛

耳朵

耳朵

耳(~旁;~侧;两~) 天柱 心听 心志 天轮 玉户 窗笼 幽田
外耳部分:耳壳 耳廓 耳郭
耳廓边缘:郭 耳轮
耳的根部:耳根(红到~)
耳的孔道:耳孔 耳道 耳腔 聪虚
内耳部分:中耳
耳骨迷路的中央腔:前庭
小耳朵:谨耳
大耳朵:耷 大耳(肥头~)
耳长而大:
耳大下垂:
重听的耳朵:病耳

另见:听 听觉 听力 偷听

☚ 耳、鼻   鼻子 ☛

常见的昆虫

常见的昆虫

蝉:蝉(~蜕;蝉子;蝉蜩;叶~;金~)蛁(蛁蟟) 蝒(蝒马) 蝘 蜩(蜩梁;蜩螳;蜩蝉;蜩蚻;蜩蚬;蜩蜋;蜩蝒;蜩螗;蜋蜩;良~) 蛣 蜺 螗(螗蜩) 螓 螿 秋娘都了 知了 蜘蟟 仙虫 玄虫 稍迁 齐女 齐后 宫魂 伏天儿伏凉儿 青林音乐
大的蝉:马蜩 马蝉 蚱蝉 王蚥
初夏的鸣蝉:新蝉
秋日的蝉:蜺 秋蝉 秋蜩 残蜩 残蝉 鸣蝉
天寒时的或鸣声低微的蝉:寒蝉 寒蜩寒将 寒螿
蟋蟀:蛩(~声;~机;鸣~;吟~;秋蛩) 蛬(吟蛬;潜蛬;秋吟蛬)蟋(黑~) 蛐蛐(蛐蛐儿) 趋趋蝍蛆 蜻蛚 促织 趋织 趣织 懒妇 懒妇 王孙 投机 促机 客虫 寒虫 秋虫 暗虫 霜虫 阴虫 寒纬 秋螿 螅蟀 精列 秋风 寒吟虫 莎亭部落
深秋的蟋蟀:寒蛩
夜鸣的蟋蟀:暗蛩
蚂蚁:蚁(~子;马蚁;蝼蚁;虫~;工~;兵~;雄~) 蛾 暟 戴粒
白蚁:螱 蝝(蝝蚳)
大蚁:蚍蜉 蜱蜉 元驹 玄驹 马蚁 蟞蜉 蛾蛘
蚁的一种:
蝴蝶:蝶(~子;~羽;彩~;粉~;灰~;斑~;绢~;环~;凤~;蛱~;霜~;弄~;蚬~;飞~;游~;喙~;胡蝶) 玉腰(玉腰奴)挞末 胡蜨 武帝侍从
蝴蝶的美称:玉蝶
蛱蝶:蜨 蟞蛱 鳖蛱 春驹
粉蝶:玉蛾 小粉 霜蝶 白粉蝶 白蛱蝶
蝶类的幼虫:
蜣螂:蛣螂 虼螂 蜣琅 蛣蜣 蛣蜋 推丸 转丸 弄丸 天社 天柱 弄圆 转圆 推屎虫 滚矢虫 黑甲虫 黑牛儿 推车客 坌屎虫 屎壳螂 屎蜣螂 夜游将军 铁甲将军
萤火虫:萤(萤火;萤点;金萤) 燐 夜光 夜照 耀夜 晖夜 丹鸟 丹良 即炤 宵烛 宵熠 景天 银粟 熠耀 焜耀 挟火 荧火 救火 微么虫 有火虫 照夜清
萤火虫的美称:丹萤
飞行无定的萤:流萤

☚ 各种昆虫   益虫 ☛

天柱

❶鼻柱骨之别名。详鼻条。
❷经穴名。代号BL10。出 《灵枢·本输》。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项部,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处。布有枕大神经干和枕动、静脉干。主治头痛,项强,目赤痛,咽喉肿痛,鼻塞,肩背痛,小儿惊癫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壮; 或艾条灸5~10分钟。
❸推拿穴位名。见《幼科推拿秘书》。位于项部正中线,自枕骨下方至第七颈椎棘突一线。《幼科推拿秘书》: “天柱,即颈骨也。”治发热等症。

天柱

❶指本气升天时被抑制的现象。特指 “金正之宫” 。《素问·刺法论》: “木欲升而天柱窒抑之” 。
❷星官名。属紫微垣,共五星,在天龙座内。
❸颈椎。

天柱T'ienchu

系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一个针灸穴位。此穴在哑门穴旁开1.5寸,项后发际内斜方肌之外侧。施针时直刺0.5~1寸。主治头痛、鼻塞、项强、肩背痛等。

天柱

经穴名。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哑门旁1.3寸分,项后发际内斜方肌之外侧。主治:头痛,项强,眩晕,目赤肿痛,鼻塞,咽肿,肩背痛等。直刺0.5—1寸;可灸。

天柱tiān zhù

古代神话中的支天之柱。借指支撑人体的脊柱。《张氏医通》:“若项软天柱不正,手软持物无力,足软不能立地,皆当六味丸加鹿茸、五味,兼补中益气。”

天柱tiānzhù

❶经穴名。代号BL10。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后正中线入发际0. 5 寸, 旁开1. 3 寸处。主治后头痛, 落枕, 咽喉肿痛, 小儿惊痫等。直刺0. 5 ~1 寸。
❷推拿部位名。见《幼科推拿秘书》。即颈骨。位于项部正中线, 自枕骨大孔下方至第七颈椎棘突一线。治发热等症。
❸指鼻柱骨, 即鼻中隔。见鼻条。

天柱

天柱B10Tianzhu

足太阳膀胱经穴。首见《素问·气府论》。
位于哑门穴(后正中线入发际0.5寸)旁开1.3寸,当斜方肌外缘的凹陷处。俯伏坐取之。穴位在斜方肌起始部,深层为头半棘肌;有枕动、静脉干; 并有枕大神经干。本穴位置另说有二:
❶在项后大筋外廉,平发际;
❷脑后发际中各开寸半。
一般直刺0.5~1寸。针后局部痠胀或向头顶部扩散。不宜向内上方深刺。艾炷灸3~5壮;艾卷灸5~10分钟。
本穴是临床常用的穴位。主治头目、颈项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视物不明,迎风流泪,鼻塞,咽肿,颈项强痛,癫狂,惊痫,角弓反张,肩背痛等。现又多用以治疗枕大神经痛,咽喉炎,癔病,神经衰弱等。
实验研究表明: 针刺本穴可使血液中嗜酸性白细胞增多,而白细胞总数下降。在X线观察下,用重手法针刺天柱,可使食管弛缓,粘膜皱襞显影清楚。

天柱

☚ 玉枕   大杼 ☛

天柱tiān zhù

❶nasal cartilage
❷cervical vertebra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6:0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