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天师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天师道又称“五斗米道”。为早期道教流派之一。东汉张道陵创立,以《老子》为经典。信徒多为贫苦农民。教主自称“天师”或“师君”。汉末张修,晋陈瑞、孙恩,卢循等均奉此以聚众起义。汉末张鲁且利用之而建立政权。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下) > 道教部 > 教派、人物(附) > 五斗米道 > 天師道 天師道 tiānshīdào 即五斗米道。 天师道原称“五斗米道”。因尊创立者张道陵为天师,故名。早期道教派别之一。南北朝时分裂。在北方,嵩山道士寇谦之在魏太武帝支持下,改革原天师道,创立了以礼拜、修外丹为主要形式的新天师道,为“北天师道”。在南方,庐山道士陆修静,进一步吸收佛教思想和仪式,创立了系统的道教教义和斋戒仪范,形成“南天师道”。后北天师道发展于龙虎山,南天师道分出上清(茅山)、灵宝(閤皂山)等派。唐宋以后南北天师道逐渐合流,仍以发展于龙虎山的天师道为主。到元代演变为“正一道”。(参见“寇谦之”、“陆修静”。) 天师道 天师道道教流派。亦称五斗米道。至南北朝时,北朝寇谦之对之改革,取消师宅 “治”号制,取消 “天师”、“祭酒”之子孙承袭制,革除租米钱税,去男女合气之术,倡礼法,倡轮回报应之说,将服饵修炼与符水禁咒之术合而为一,诵习道经,使天师道吸取儒佛之义与皇权结合,世称“新天师道”、“北天师道”。后来南朝陆修静提倡醮仪、总括三洞,派生出“南天师道”。二者并行,繁衍较广。 ☚ 灵宝派 正一道 ☛ 天师道即“五斗米道”。 天师道早期道教派别之一。因尊创立者张陵为天师,故名。又称 “五斗米道” 。信奉 《太平经》。南北朝时嵩山道士寇谦之在北魏太武帝的支持下,“清整道教,除去三张伪法” ,与崔浩联合,用儒家 “佑国扶命” 思想,创立了以礼拜、修外丹为主要形式的新天师道,是为 “北天师道” ; 庐山道士陆修静整理道教经书成 “三洞” ,进一步吸收佛教思想和仪式,创立了系统的道教教义和斋戒仪范,形成 “南天师道” 。后北天师道发展于龙虎山,南天师道分成上清(茅山)、灵宝(閤皂山)等派。唐宋以后,南北天师道逐渐合流,仍以发展于龙虎山的天师道为主。到元代演变为 “正一道” 。 天师道tian shi dao【道教】Way of Celestial Masters 天师道即五斗米道。因其创始者张陵自称(又说道徒尊称)为天师,故名。 天师道东汉末张道陵传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