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天女散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天女散花

典源出处 《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女,见诸天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 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尔时天问舍利弗:‘何故去华?’答曰:‘此华不如法,是以去之。’天曰:‘勿谓此华为不如法,所以者,何是华,无所分别,仁者自生分别想耳。若于佛法出家有所分别,为不如法,若无所分别,是则如法。观诸菩萨华不著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结习未尽,华著身耳; 结习尽者,华不著也。’”
释义用法 《维摩诘所说经》讲,维摩诘长者以法力现其病身,佛乃遣文殊菩萨并诸菩萨大弟子前往问病,彼此以法问难。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说法,即用天花散诸菩萨大弟子身上,花落在菩萨身,即落下,落在大弟子身上,即附着不落。佛说这是由于结习 (意为人间的欲望等烦恼) 未除尽的缘故,如除尽花便不著身。后以此典指讲经说法之妙; 也借以形容落花、下雪等。参见“维摩示病”。其他佛经中亦有天雨花事。
用典形式
【天花】 唐·李商隐:“维摩一室虽多病,亦要天花作道场。”宋·张孝祥:“应见维摩诘,天花结习空。”
【雨花】 唐·李商隐:“一百八句在贝叶,三十三天长雨花。”
【天女花】 宋·张元干:“百年弹指法界观,万事过眼天女花。”
【天女襟】 宋·苏轼:“纫为楚臣佩,散落天女襟。”
【雨天花】 宋·黄庭坚:“斋盂香佛饭,法席雨天花。”宋·范成大:“海上三山冠彩霞,六时高会雨天花。”
【曼陀雨】 宋·苏轼:“久陪方丈曼陀雨,羞对先生苜蓿盘。”
【散六花】 清·王士禛:“天女长空散六花,疏枝冷蕊斗横斜。”
【散花女】 宋·陈与义:“不著散花女,而况使鬼兄。”
【散花天】 宋·苏轼:“结习渐消留不住,却须还与散花天。”元·耶律楚材:“维摩方丈傍无边,个中无碍散花天。”
【天女相试】 宋·苏轼:“不须天女来相试,总把空花眼里看。”
【天女散花】 宋·范成大:“海棠尚自无心看,天女何须更散花?”宋·陆游:“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清·王士禛:“好是维摩方丈室,恰逢天女散花时。”
【天花拂袂】 清·龚自珍:“天花拂袂著难销,始愧声闻力未超。”
【天雨曼陀】 宋·苏轼:“醉中眼缬自烂斑,天雨曼陀照玉盘。”
【诸天散花】 宋·陈师道:“诸天散花百神喜,知有圣人当出世。”
【散花天女】 元·萨都拉:“散花天女满经阁,出海神龙闻讲钟。”清·钱谦益:“丈室扫除容宝座,散花天女故应来。”
【散花维摩室】 宋·辛弃疾:“种柳已成陶令宅,散花更满维摩室。”
【摩诘持花女】 宋·陆游:“室无摩诘持花女,囊有娑婆等价香。”

天女散花

字体 [大] [中] [小]
 

典源出处 《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女,见诸天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 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尔时天问舍利弗:‘何故去华?’答曰:‘此华不如法,是以去之。’天曰:‘勿谓此华为不如法,所以者,何是华,无所分别,仁者自生分别想耳。若于佛法出家有所分别,为不如法,若无所分别,是则如法。观诸菩萨华不著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结习未尽,华著身耳; 结习尽者,华不著也。’”

释义用法 《维摩诘所说经》讲,维摩诘长者以法力现其病身,佛乃遣文殊菩萨并诸菩萨大弟子前往问病,彼此以法问难。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说法,即用天花散诸菩萨大弟子身上,花落在菩萨身,即落下,落在大弟子身上,即附着不落。佛说这是由于结习 (意为人间的欲望等烦恼) 未除尽的缘故,如除尽花便不著身。后以此典指讲经说法之妙; 也借以形容落花、下雪等。参见“维摩示病”。其他佛经中亦有天雨花事。

用典形式

【天花】 唐·李商隐:“维摩一室虽多病,亦要天花作道场。”宋·张孝祥:“应见维摩诘,天花结习空。”

【雨花】 唐·李商隐:“一百八句在贝叶,三十三天长雨花。”

【天女花】 宋·张元干:“百年弹指法界观,万事过眼天女花。”

【天女襟】 宋·苏轼:“纫为楚臣佩,散落天女襟。”

【雨天花】 宋·黄庭坚:“斋盂香佛饭,法席雨天花。”宋·范成大:“海上三山冠彩霞,六时高会雨天花。”

【曼陀雨】 宋·苏轼:“久陪方丈曼陀雨,羞对先生苜蓿盘。”

【散六花】 清·王士禛:“天女长空散六花,疏枝冷蕊斗横斜。”

【散花女】 宋·陈与义:“不著散花女,而况使鬼兄。”

【散花天】 宋·苏轼:“结习渐消留不住,却须还与散花天。”元·耶律楚材:“维摩方丈傍无边,个中无碍散花天。”

【天女相试】 宋·苏轼:“不须天女来相试,总把空花眼里看。”

【天女散花】 宋·范成大:“海棠尚自无心看,天女何须更散花?”宋·陆游:“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清·王士禛:“好是维摩方丈室,恰逢天女散花时。”

【天花拂袂】 清·龚自珍:“天花拂袂著难销,始愧声闻力未超。”

【天雨曼陀】 宋·苏轼:“醉中眼缬自烂斑,天雨曼陀照玉盘。”

【诸天散花】 宋·陈师道:“诸天散花百神喜,知有圣人当出世。”

【散花天女】 元·萨都拉:“散花天女满经阁,出海神龙闻讲钟。”清·钱谦益:“丈室扫除容宝座,散花天女故应来。”

【散花维摩室】 宋·辛弃疾:“种柳已成陶令宅,散花更满维摩室。”

【摩诘持花女】 宋·陆游:“室无摩诘持花女,囊有娑婆等价香。”



《天女散花》原文和解析 - 明清小说 - 可可诗词网

《天女散花》

天女散花

清代白话长篇神魔鬼怪小说。全称《幻情小说天女散花》,又名《奇情小说天女散花》。十二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末。

现存主要版本有上海振圜小说社石印本;1924年求石斋书局石印本。1988年浙江古籍出版社《明清神话小说选》排印上海振圜小说社石印本,1992年辽沈书社“中国神怪小说大系”《天女地魅》排印求石斋书局石印本。

唐僧师徒取经归来后,又至西天佛国,得如来佛祖加封。佛祖请诸佛献策,剿灭妖魔鬼怪。大首罗汉建议请瑶池天女下凡,见妖魔剿灭警化,见善良散花消灾。天女领旨,往甘露寺极乐花园采了十万八千朵仙花,同四位仙娥携带花篮腾云向东而去。

天女等经过流沙河,见许多男女混杂沐浴,赤身露体,并无半丝遮身,十分忿恨,向前问罪。那些男子一见花容月貌的五个仙娥,眉开眼笑,妄图非礼。天女便吹了一口仙气,众妖立即昏倒河中,化为鱼虾龟鳖,只有两、三个尖头老者稍有道行,未曾昏倒,但仍是裸体丑形。天女令仙娥抓把黑仙朵撒入河中,那些鱼虾龟鳖立即毙命。天女念几个尖头老者真心悔过,命他们看守流沙河,造舟渡人。

天女来到双峡岭,见茅舍前几个青年美女持梭织布。此时天色已晚,天女等人前去借宿。那些女子乃是蜘蛛化身,言词乖巧,面带妖形,所织之物似丝非丝,专候行人以作食物。天女将计就计,见饭菜送来,吹了一口气,饭菜立即变成泥石。天女斥骂之际,周身似有丝网缠绕,知道是蜘蛛精作法,命仙娥撒放黑仙朵,立时蜘蛛网消形灭迹。天女念几句真经咒语,女妖被定住。天女又吹了一口气将茅舍化为灰尘,几个女妖就永远立在露天之下,风吹日晒,成为皮壳干条。

天女行至黑风洞,守门猪头妖怪出言污辱,她一掌将猪头批转过来,面目朝后。后天女进洞,见有许多猪头妖怪,其中有一白毛老头。使者送来茶水,天女知是溺水污物,言明奉佛旨散花之事。老猪妖声言是猪悟能后代,请求天女在此散花。天女冷笑,将茶现出原形。老猪妖吩咐紧闭洞口,招集满山猪精前来围困,抛出缚猪绳、罩猪网,被天女接住,反抛过去将众猪捆住,又念几句化妖咒语,网内猪妖化为原形。洞外小妖欲来救护,又被天女用定身法定住。天女命仙娥关闭洞门,念动真言永封洞口。

天女过黑水河,行至宝林寺,看见当年被压在石枷下的金钱豹。金钱豹向天女哭诉,请求搭救。天女知他罪孽深重,不可解救,又怜其哀求之状,命土地神日施一餐饮食。天女同仙娥走进庙里,一尖头鼠目和尚笑脸相迎,请天女随意游览。天女同仙娥走进西厢房,房内床铺新鲜,天女顺手敲响木鱼,床后隔板立即开一小门,从中走出两、三个绝色美女。天女随同女子走入地道,忽然拥进十数个和尚闭门作法。两大头僧变出一盏迷情汤送与天女,天女吹口仙气,迷情汤立即变为烈火。两僧取出罩仙钟,天女闪身让过,却将四仙娥罩住。天女接住两僧的穿心珠,撒放黑仙朵,两僧不能近前,便取出地网围住地室,天女被地网禁住。太白金星驾云路过,知道天女被丹天、彤云两妖囚禁,往西天佛国请来唐僧师徒搭救天女。猪悟能、孙悟空化作美貌主、婢进庙。 丹天、彤云引至卧室,言语挑逗。 悟空、悟能现出本形,分别与丹天、彤云展开恶斗,击毙两妖,原来是两条大蟒蛇。 悟空等救出天女,天女火烧宝林寺。 金星告辞,唐僧师徒保护天女前去散花。

众神驾云路过花果山,落云游玩,在水帘洞内天女与鬼谷仙师对弈,下了七日七夜。众神出水帘洞,游历孙王庙,内供奉着孙悟空塑像。悟空欲破凡人迷信,遂摔碎泥像,将“孙王庙”改为“乐观庙”。众神欲察凡人小事,遂改驾云为步行。老渔翁撒网捕鱼,天女近前观看。老叟见天女貌美,故意水洒天女之面,又将鱼网套在天女头上,嘻笑轻薄。猪悟能大怒,举起钉钯,打伤老渔翁。前面来一书生,肩挑重担,气喘吁吁,见众神到来,书生侧立路旁给天女等让路。天女十分感佩,问清书生姓名住址,以便差神护佑。天女感叹人性难测,所遇两个凡人,老者反有歹心,少者尚有良念。

众神前行,看见田边一条毒蛇吞食田鸡,悟空取出金箍棒打死毒蛇,救出田鸡。田鸡紧随悟空身后叫送几步,以示感恩。众神感叹田鸡尚知人事。天色已晚,他们夜宿吉家庄,吉员外殷勤款待,但面容隐有忧愁之态。半夜,众神听见吉员外夫妇悲啼,原来吉员外的女儿被妖精日夜纠缠,骨瘦如柴,将不久于人世。悟空便变作老鼠进入小姐房间探明情况。次日晚上,悟空请小姐挪往他处,自己变成小姐模样,见妖精酣睡后口中有一核桃大的白圆珠,或上或下,在口抛动。悟空轻轻吞下精珠。那妖精原是五百年的何首乌,盗取女子精元以积炼成丹。妖精失去精珠,口鼻流血,退回竹园。天明后众人沿血迹在屋后竹园中挖出尺余长的何首乌。猪悟能架火将何首乌煨了三天三夜,独自吞下。

众神沿途又见许多凡人迷信俗务,终于到达长安,会见唐太宗,于天林寺搭起一座高花台。散花之日,观者人山人海,天女于高台上劝化世人,将十万八千朵仙花完全散出。


典故“天女散花 ”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 可可诗词网

天女散花

典源出处 《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女,见诸天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 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尔时天问舍利弗:‘何故去华?’答曰:‘此华不如法,是以去之。’天曰:‘勿谓此华为不如法,所以者,何是华,无所分别,仁者自生分别想耳。若于佛法出家有所分别,为不如法,若无所分别,是则如法。观诸菩萨华不著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结习未尽,华著身耳; 结习尽者,华不著也。’”

释义用法 《维摩诘所说经》讲,维摩诘长者以法力现其病身,佛乃遣文殊菩萨并诸菩萨大弟子前往问病,彼此以法问难。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说法,即用天花散诸菩萨大弟子身上,花落在菩萨身,即落下,落在大弟子身上,即附着不落。佛说这是由于结习 (意为人间的欲望等烦恼) 未除尽的缘故,如除尽花便不著身。后以此典指讲经说法之妙; 也借以形容落花、下雪等。参见“维摩示病”。其他佛经中亦有天雨花事。

用典形式

【天花】 唐·李商隐:“维摩一室虽多病,亦要天花作道场。”宋·张孝祥:“应见维摩诘,天花结习空。”

【雨花】 唐·李商隐:“一百八句在贝叶,三十三天长雨花。”

【天女花】 宋·张元干:“百年弹指法界观,万事过眼天女花。”

【天女襟】 宋·苏轼:“纫为楚臣佩,散落天女襟。”

【雨天花】 宋·黄庭坚:“斋盂香佛饭,法席雨天花。”宋·范成大:“海上三山冠彩霞,六时高会雨天花。”

【曼陀雨】 宋·苏轼:“久陪方丈曼陀雨,羞对先生苜蓿盘。”

【散六花】 清·王士禛:“天女长空散六花,疏枝冷蕊斗横斜。”

【散花女】 宋·陈与义:“不著散花女,而况使鬼兄。”

【散花天】 宋·苏轼:“结习渐消留不住,却须还与散花天。”元·耶律楚材:“维摩方丈傍无边,个中无碍散花天。”

【天女相试】 宋·苏轼:“不须天女来相试,总把空花眼里看。”

【天女散花】 宋·范成大:“海棠尚自无心看,天女何须更散花?”宋·陆游:“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清·王士禛:“好是维摩方丈室,恰逢天女散花时。”

【天花拂袂】 清·龚自珍:“天花拂袂著难销,始愧声闻力未超。”

【天雨曼陀】 宋·苏轼:“醉中眼缬自烂斑,天雨曼陀照玉盘。”

【诸天散花】 宋·陈师道:“诸天散花百神喜,知有圣人当出世。”

【散花天女】 元·萨都拉:“散花天女满经阁,出海神龙闻讲钟。”清·钱谦益:“丈室扫除容宝座,散花天女故应来。”

【散花维摩室】 宋·辛弃疾:“种柳已成陶令宅,散花更满维摩室。”

【摩诘持花女】 宋·陆游:“室无摩诘持花女,囊有娑婆等价香。”

天女散花

天女散花

《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后以此典形容说经讲法之妙;也用以形容落花、下雪等景象。起彦瑞《满江红·荼蘼》:“天女散花无酒圣,仙人种玉惭香德。”

☚ 天门折翼   天瓢 ☛

天女散花

据《维摩诘经》:维摩诘尝称病,与前来探望的舍利佛及文殊师利说法。时维摩诘室中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以天花散在诸人身上,至他人身上皆落,唯至大弟子,便着不堕。本以此验证诸菩萨的向道之心:结习未尽者,花即着身。李商隐《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诗:“维摩一室虽多病,亦要天花作道场。”

天女散花

天女散花tiānnǚsànhuā

━┃┃━ 喻大雪纷飞。宋·陆游《夜大雪歌》:“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 六出花   玉龙 ☛

天女散花

谓大雪纷飞。宋陆游《夜大雪歌》:“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维摩诘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花,不能令去。” 华: 同 “花”。天女以天花着身与否来验证诸菩萨和大弟子的向道之心,大弟子结习未尽,天花着身不落。

天女散花

【出处】 《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
【释义】 《维摩诘所说经》讲,维摩诘长者以法力现其病身,佛遣文殊菩萨及诸菩萨、大弟子等前往问病,彼此讲论佛法。当时维摩诘室中有一天女,即以天花散在诸菩萨、大弟子身上,花至诸菩萨身则皆堕下;至大弟子身,由于结习未除,花即附身不堕。后以此典形容讲经说法;也用以形容落花、下雪等。
【例词】 花雨 雨花 雨天花 摩诘持花女 散花 散花天女 天女散花 天花 禅室散花 散天花 天女相试 诸天散花
【用例】
〔花雨〕 宋·葛郯《满庭霜》:“维摩室,从教花雨,飞舞下天空。”
〔摩诘持花女〕 宋·陆游《和范待制秋日书怀》:“室无摩诘持花女,囊有婆娑等价香。”
〔散花天女〕 宋·李纲《望江南》:“老病维摩谁问疾,散花天女为焚香。”
〔散天花〕 唐·李群玉《恼自澄》:“常闻天女会,玉指散天花。”
〔天女散花〕 宋·葛胜仲《临江仙》:“耆婆寻草尽,天女散花迟。”
〔雨花〕 唐·王维《过乘如禅师萧居士》:“迸水定侵香案湿,雨花应共石床平。”

天女散花tiānnǚ-sànhuā

本是佛经故事。言天女散花以试诸菩萨和弟子道行,如果俗法未尽者,花即着身。
相传,佛爷释迦传法,维摩诘居士故意称病不去。五百弟子因畏维摩才学,不敢前往探视。佛爷预料到将有一番唇枪舌剑,便派文殊同十弟子四菩萨前往。有一天女,知道一定会达成统一意见,便去天庭广采鲜花,准备届时抛撒祝贺。天女来到花园,见天庭花圃姹紫嫣红、千娇百媚、异香沁脾。心想,国色天香,能欣赏到的人很少,何不乘便撒一些给人间,让鲜花也去祝贺人间升平,给人世间带去美好的祝福呢?此后“天女散花”的美好传说便流传下来。
后来,孟蜀画院待诏石恪还将天女图画于四川大足县南惠因院。画像神态毕肖,线条流逸。雕刻家又把她复刻在北山的岩壁上。古往今来,人们为了纪念善良的天女,不但把她的故事编成了歌舞、戏剧传唱,而且至今在重大的庆祝仪式和婚礼上,还用彩色纸屑花抛撒,来表示吉庆和祝福。
后来,人们也借用“天女散花”形容大雪满天纷飞或类似飞雪的景象。

天女散花

《维摩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华”,同“花”。本以花是否着身验证诸菩萨的向道之心,声闻结习未尽,花即着身。后多以“天女散花”形容抛洒东西或大雪纷飞的样子。《全唐文》二四一宋之问《为太平公主五郎病愈设斋叹佛文》:“龙王献水,喷车马之埃尘; 天妇散花,缀山林之草树。”宋陆游《剑南诗稿》二六《夜大雪歌》:“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七仙女放烟花

天女散花

天女散花

天女散花

原为佛教故事,指以花是否着身验证菩萨修行所达的境界。现形容大雪漫天飞舞的景象。

☚ 天凝地闭   彤云密布 ☛
下雪

下雪

雪(降雪;飞雪) 玉戏 霏霙 飘素 闹天儿 天公玉戏 玉甲纷飞粉蝶争飞 筛寒洒白 乱舞梨花
第一次下雪:初雪
连续下雪:连雪
三度下雪:三白
春天飘雪:东皇剪水
细雪飘落:雪点
雪花纷飞:雪雰 云出纷飞 花飞云出剪水飞花 剪水筛花 六出纷飞
满天飘着雪花:漫天琼瑶
雪下得很大:雪深盈尺 鹅毛大雪 大雪纷纷 大雪纷飞 挦绵扯絮 搓绵扯絮
雪下得很大很猛:雪大如砺
形容下雪:撒盐(~飞絮) 倾盐 从空筛下
即将下雪的状态:雪貌
大雪迷漫:雪暗
飘雪迷漫如幕障:雪幕
形容下雪的样子:飘舞 鹤舞 天女散花
雪花纷飞的样子:鹳鹅
雪盛的样子:雰糅
霜雪很盛的样子:
雨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雪停不下:雪霁

另见:雪 飞舞 飘落 自然声 柳絮 天冷 冬季

☚ 雪花   霜、露 ☛

天女散花tian nü san hua

goddess strewing flowers down from heaven

天女散花

goddess strewing flowers down from heaven

天女散花tiān nǚ sàn huā

【解义】佛经故事中,天女通过散花观察花是否附着于听法者身上,来判断听法者是否已尽俗尘。后用来形容大雪纷飞或碎物纷纷落下的样子。
【用法】常用于极多的轻物质被抛撒时的情景。
【例句】他将那封信撕得粉碎,~般地撒向空中。

天女散花

《辞源》源云:《维摩诘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华,同“花”。本以花着身不着身验证诸菩萨的向道之心,结习未尽,花即着衣。后来常以天女散花比方大雪纷飞的景象。宋·陆游《剑南诗稿·二六·〈夜大雪歌〉》:“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按,此语所源不错。此语之出,江苏版《成语词典》云:唐·宋之问《设斋叹佛文》:“龙王献水,喷车马之埃尘;天女散花,缀山林之草树,”(见《全唐文·卷二四一》)

天女散花tiānnǚ-sànhuā

《维摩诘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华:同“花”。言天女散花,以花著身不著身测试道行,结习未尽者,花即着身。后以“天女散花”形容大雪纷飞的景象。也指抛洒类似花瓣的又多又轻的物体。

天女散花tiān nǚ sàn huā

天上的仙女撒下花朵。
❶ 原佛教故事。《维摩诘经·观众生品》载,诸菩萨和弟子以天女所撒之花是否着身验证向道之心,俗尘未尽者,花即着身。
❷ 后借以形容纷纷飘落的景象,如大雪。

天女散花tiān nǚ sàn huā

佛教故事,言天女散花以试诸菩萨和弟子道行,结习未尽者,花即着身。后用来形容华丽多彩或大雪纷飞的景象。
七仙女放烟火

天女散花tiān nǚ sàn huā

【解义】 佛经故事中,天女通过散花观察花是否附着于听法者身上来判断听法者是否已尽俗尘。后用来形容大雪纷飞或碎物纷纷落下的样子。
【用法】 常用于极多的轻物质被抛撒时的情景。
【例句】 他将那封信撕得粉碎,~般地撒向空中。

天女散花tian nu san hua

佛教故事,指天女散花并以花着身与否验证菩萨的向道之心。后比喻大雪纷飞或抛洒东西的景象。
【注意】散,不读san。

天女散花tiānnǚ-sànhuā

〔主谓〕 原为佛教中的故事。以天女散花来试诸菩萨向道之心,如凡心未尽,花即着身。后用于形容大雪飞舞、色彩纷呈等景象。语本《维摩诘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听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明·姜绍书《无声诗史·周氏二女》:“其彩毫娟秀,如~。”
△ 多用于描写场景。

天女散花tiān nǚ sàn huā

这是一则佛教故事。言天女散花以试诸菩萨和弟子道行,结习未尽者,花即着身。后多比喻大雪纷飞的景象。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2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