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天人相应与练功选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天人相应与练功选时

天人相应与练功选时

“天人相应”是中医学与气功理论体系中的基本论点之一,它主要是指人类生活于自然界,自然界的运动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的生命过程,人体与自然界存在着共同的变化规律。天人相应观点早在《内经》中就有了系统的阐述,即其中“人与天地相参”的理论。必须注意鉴别它与西汉董仲舒所提倡神秘主义的“天人合一”论与“天人感应”论有原则性的区别。
气功学中,天人相应观指导了练功方法的拟订,特别是掌握了“火候”与练功选时,这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较具体的记载。如屈原(约公元前340~278年)曾倡导按照自然界的变化,及时吸纳自然界的“精气”,可以强身益智。其所作《楚辞 ·远游》中述:“飡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粗秽除。”吸纳六气、沆瀣、正阳、朝霞,有规定的时间与方位,《陵阳子明经》时此叙述颇详。后世“采日月精华法”实导源于此。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简《养生方》与《却谷食气篇》也主张按照自然界的变化特点,选择练功时间,并应有所避忌。如《养生方》在论述 “治气积精之道” 时述:“新气易守,宿气易老,新气易寿。善治气者,使宿气夜散,新气朝取(聚),以彻九窍,而食六府。食气有禁: 春辟(避)×(原文不清)阴,夏辟 (避)汤风……。” 《却谷食气篇》主张吐纳练功应选晨起与临卧时,如述:“食气者为呴吹,则以始卧与始兴。”这与上述 “宿气夜散,新气朝聚”的观点是一致的。“吹呴呼吸,吐故纳新”之说,早在《庄子》一书中已出现了。由此可知,从先秦至汉初“顺应自然,按时吐纳”的原则,一直是养生家们所遵循的。后也在时间的选择上虽有不同,但原则没有改变。
到了晋代,葛洪(284~341年)进一步强调自然界之气与人类生命息息相关,他在《抱朴子·至理》中说:“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他认为养气可以全身,而“气竭即身死”。但他认为吐纳的练功时间应选择每日的前六个时辰,因为这是阳气生长的时间,可以“因气以长气”;后六个时辰阳消阴长,是所谓“死气”之时,行之无益于健康。如《释滞》述:“夫行气当以生气之时,勿以死气之时也,……一日一夜有十二时,其从半夜以至日中六时为生气,从日中至夜半六时为死气,死气之时,行气无益也。”葛洪的论述对后世影响很大,陶弘景、孙思邈等医家都遵循他的论述。
但是,从子到午的六个时辰中,最为合适的一段时间,隋代成书的《诸病源候论》认为:“惟须向晓清静时,行气大佳,能愈万病。”这仍是竹简《养生方》“新气朝聚”的遗意。这种练功时间的选择,至今仍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看来,选择晨起练功以吸纳自然界清新之气的看法是古今一揆的。但是,从唐末发展起来的内丹术,却有另外的选择。
内丹术较吐纳法更为严格地遵照天人相应观以制订练功时间表。按照内丹术的理论,最佳的练功时间是夜半子时,其次为午时,再次为卯时与酉时。
关于子时练功的最早记载,也见于《楚辞·远游》。文述屈原问王乔以凝神壹气之道,回答是:“无滑而魂兮,彼将自然。壹气孔神兮,于中夜存,虚以待之兮,无为之先。”谓当于子夜入静,凝神壹志,虚以待气。前此,《庄子》也有“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之言。又说:“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虚静练气,不先不后,勿忘勿助,这本是历代气功家一贯的思想。练气的最佳时间就是子时。
对子时是最佳的待气时间,内丹术文献论述颇多,简括地说,内丹术的第一步,也即最基础的一步是:“炼精化气”,或动升肾中真阳使与心中真阴相交,而起水火既济的作用。人体元气活动的日周期是: 子时元气在肾,卯时在肝,午时在心,酉时在肺(据唐·施肩吾《西山会真记》),所以意守下丹田静候肾间动气(元气)的来至,子时是最佳的练功时机。《篑中书》述:“夜半子时,六阴几尽,一阳将生,肾中动气渐出于七节之中 (两肾之中),每夜必至。”所以练功“当此未至之先,”静以候气。《脉望》也说:“子时太阳在北方,而人身气到尾闾关,于此时起火,则内外相合,乃可盗天地之机而成丹,故曰天机与人机对举。”古人认为,人体真阴、真阳的活动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是同步的,《三元会议》说:“子为六阳之首,以应冬至。”冬至节与子时都是自然界阴极阳生之时,而人体在 “亥末子初阴极阳生之时,肾中一阳之气忽而发动”,应当“即举心念以应之,使真水、真火混而为一,谓之水火既济。”
按照同样的天人相应原理,练功所以选择午时,是因为“午为六阴之首,以应夏至。故午前静坐凝神,待阳极阴生之际,心中自然一阴之气下降”,应当 “即举情以合之,存于心田神腑,勿令咽下,乃为坎离交媾之道也。”子、午这两个时辰,是自然界与人体阴阳升降、消长的关键时刻,及时练功可以取得更显著的祛病延年效果,而“常人于此水火升降之时,或行走谈笑,或酣睡,以致水火不能既济”,这是对健康很不利的(以上据 《三元会议》)。“至于卯酉二时,乃为心肾二气交分之际,应春秋二分之候,亦须澄心静坐,听其自然,绵绵若存,此为沐浴之功也。”(据《三元会议》)所以,卯时与酉时是辅助练功时间。在春分与秋分两个节气,与卯、酉两个时辰中,自然界与人体的阴阳之气处于动态的平衡状态 (阴阳各半,心肾交分),所以只须“澄心静坐,听其自然”,不必着意于水火升降的意守锻炼,只须内外相符、顺应自然即可,这就是所谓沐浴之功。
但是,内丹术家也有主张在晨起与临睡时练功的。如朗然子有“勤吞津液过千口,长记存神听五更”之说。《脉望》说得更具体:“如子后丑前不及,寅前为之亦可。”这是主张在早晨练功的说法。马丹阳则主张在临睡练功,他认为 “守气妙在乎全精,尤当防于睡眠。方欲寝时,令正念现前,万虑悉泯,敛身侧卧,鼻息绵绵,魂不内荡,神不外游,如是则气精自定矣”(马丹阳《语录》)。
内丹术家习惯于运用卦象的阴阳消长,来说明自然界与人体内部阴阳气机的周期性变化,并指示掌握练功火候。兹据俞琰《周易参同契发挥》,参阅《规中指南》所述列表说明(见前页表)。


以上按照天人相应观所选定的练功时间,虽可作为一种准则,但也不可拘守,正如《遵生八笺》所指出:“冬日恐子时严寒,夏月恐午时太热,故冬以寅时,夏以酉时,亦不为败。”早期的内丹术文献《入药镜》一书也已指出:“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故后人因之而有“活子时”与“活午时”之说。至于吐纳选时中“生气”、“死气”之说,也有持相反意见的,如《太清调气经》述:“日中己前为生气,日中己后为死气,生气可服,死气不可服。是何言也?夫人每日虽三顿食,或以为客他乡,或公事驱迫,节候失时,岂候时节气亦如此,但有即服,无思生死之气。”《太清导引养生经》则认为“服气”应取子、午、卯、酉四时。其中酉时原在所谓“死气”的时间范围内,但该书认为酉时太阳“明净”,并非发“死气”,是可以进行服气的。
气功中的导引、按摩方法,一般在早晨练功,如魏晋时期的《导引经》主张在“清旦未起”或 “每旦初起”时进行。但这种练功时间的选择是并不严格的,当身体感到不舒时,或有空暇时,随时可以进行。如华佗的五禽戏,主张当“体有不快”时,即“起作一禽之戏。”又如蒲虔贯的“小劳术”主张“每日频行”,又说:“体中少不佳快,为之即解”等。但导引、按摩作为内丹术的辅助功法时,是有严格的时间选择的,如早期的内丹术文献《灵宝毕法》以子时伸缩手脚、搓摩头面为升元气、养元气的措施; 以蹲腹、挺胸、偃头、伸腰等动作配合开通智脉等。又据《道枢·混元篇》则导引、按摩也应有严格的时间选择。该篇认为,疾病与短寿是由于人体营卫气血的活动 “不合于天地之行动”所引起,故祛病延年之道“当使营卫视日月交而交,视日月行而行”,以供内气与外气相合。认为戌亥子三时是导引行功内外相合的合适时机,如述:“于戌亥子之时,阴阳渐旺而人寝于床,其气滞于百脉、关节,故可以兴功焉。先引四肢,次展左右手足,令百脉俱开,撼摇其身,使气往来,无有不至。”
结合现在人们的工作、生活特点,目前一般多在早晚时进行气功锻炼,但不宜在空腹、饱食后以及过度疲劳的情况下练功。
☚ 气、血、津液   练功基本方法 ☛
0002014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7: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