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天人关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天人关系

中国古代哲学、伦理学重要论题。包括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人的道德本性与自然界的关系、人道与天道的关系、人物的天性与后天活动的关系等问题。对这些问题,思想家们依据各自的哲学观点,提出了种种关于天人关系的学说,如天人合一说、天人相分说、天人相胜说等。这些不同的学说在伦理思想方面的分歧点,主要反映在人的道德本性与天的关系问题上。一些思想家认为,人的本性与天的本性是一致的,人道以天道为根据,人的道德来源于天。如思孟学派认为,“知其性,则知天矣” (《孟子·尽心上》);西汉董仲舒认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宋·程颐认为:“天地人只一道也,才道其一,则余皆通”(《遗书·语录18》),皆持此种观点。另一派思想家所持则与此相反,认为天道与人道是两个无关联的范畴。天没有道德属性,人的善性与天无关。持这种观点的以战国的老庄、荀子,唐代的刘禹锡为代表。如荀子认为,“明于天人之分,可谓至人矣”;“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在人对自然的态度这一问题上,有的思想家主张人在自然面前是消极被动的,提倡无为。如庄子说:“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 (《庄子·大宗师》)。有的则认为人对自然具有主观能动作用,强调对自然本性进行改造。如荀子认为,“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荀子·礼论》)。天人感应 西汉董仲舒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神秘学说。指天和人相类相通,天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战国时阴阳家皆持此说。西汉董仲舒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认为“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秋繁露·阴阳义》)。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地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其道一也” (《同类相动》)。“天”用灾异现象表示对人恶行的谴责,“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异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必仁且知》)人们用某些宗教仪式,也能感动上天,促使它改变原来安排。“天人感应”说为董仲舒封建神学体系的理论基础,是其道德论的基石。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