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大麦条纹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大麦条纹病barley stripe

由麦类核腔菌引起,主要为害大麦叶部的一种系统性侵染真菌病害。又称大麦条斑病。
分布和为害 大麦条纹病遍布于世界各大麦区,主要发生于北欧的局部地区,亚洲北部和东部、印度及中东的土耳其、伊朗、前苏联外高加索的部分地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及中南部的冬种大麦区,中国长江流域中、下游的江苏、浙江及湖北等省、市大麦种植区以及西藏高原青稞栽培区。1929~1936年俞大绂等对江苏大麦条纹病的发生为害以及应用氯酚羟基汞(乌斯普隆)浸种,病菌生物学和病害循环、抗病品种筛选等作了一系列研究。1951~1954年江苏的东台、南通、江都三县由于发病严重估计减产2%~15%。据印度报道,此病发病率在15.20%~18.47%,损失率相应为13%~16.5%。
受害植株叶片及叶鞘上的症状表现最为明显,病苗在1~2叶时,即出现轻微的淡色斑点或短小条纹;分蘖后,植株近基部老叶上斑点连结成与叶脉平行的黄至黄褐色条纹; 拔节抽穗时,条纹上出现大量灰黑色绒状霉(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片逐渐干枯,沿叶脉纵裂。条纹色泽和形状常因品种不同而异,有的具较深轮廓,也有呈斑点而不成条纹状。病株矮小,多不抽穗或呈歪曲畸形穗,不能结实,或虽结实而籽粒秕瘦。重病株大多于抽穗期枯死,干枯变黑。健株的穗部当年如受侵染,并不表现症状,外表与健株无差异,但在抽穗1~2天后,常呈褐色斑点。
病因 病原物为麦类核腔菌〔Pyrenophora gra-minea (Rabenh.) Ito et Kurib〕,属子囊菌、座囊菌目,无性态为禾内脐蠕孢〔Drechslera graminea(Rab.) Shoem.〕 属半知菌,丝孢目。分生孢子梗2~6根成簇,淡褐色至橄榄色,顶端弯曲,在孢子梗上顶生或边生1~9个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生,淡黄色至淡褐色,平直,近圆筒形,两端钝圆,有0~8横隔膜,大小为50~125×14~22.5(微米),分生孢子每一细胞均可萌芽。子囊壳在自然界很少发生,可在秋季的大麦秸上表生或部分埋生,长形,表面被有坚实刚毛,分生孢子也常在刚毛上形成。子囊棍棒形或圆柱形,两层膜结构清楚,顶端圆,基部具短柄。子囊孢子大小为43~61×18~28(微米),淡黄褐色,椭圆形,两端圆,具3个横隔,中间1个或2个细胞有纵隔,子囊孢子作用不明。麦类核腔菌几乎只发生于大麦上,但曾有报道,在小麦、燕麦、玉米上也有发生。
播种期的土温、土湿和大麦植株扬花前后的气温、湿度等对发病均有影响,其中尤以播种期的土温最为重要,此时病种内的潜伏菌丝萌动,侵入幼芽鞘,建立寄生关系。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左右,最低为3~5℃,最高为33~34℃。当土温在2~13℃时,对麦苗生长发育不利,病菌菌丝体即行侵入。一般在12~16℃情况下发病最多,16~21℃时发病率锐减,在上述低温条件下,症状表现较在20~24℃时为慢。当大麦萌发后初期,在温度由低变高时,能促进症状表现,而当温度由高变低时,症状表现受抑制。一般以土温较低时侵染率高。冬麦区如播种过迟,春大麦区如播种过早,不利于麦苗迅速出土,而有利于病菌的侵染。播种期土湿较低,麦苗出土慢,有利于病菌的入侵。大麦扬花期,遇充足水湿条件,在6~30℃范围内,病菌分生孢子均能正常萌发,在20℃时,经1~3小时即可萌发。扬花期如多雨、雾,气温高,湿度大,有利于病菌侵染穗颖,大麦种子带菌率高。有些半干旱区,大麦田实施灌溉或喷灌措施后,改变了小气候,也会导致条纹病的流行。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带菌种子是病害的初次侵染源,也是传病的主要来源。潜伏种子内的休眠菌丝体能存活2年,带菌种子播种后,休眠菌丝恢复萌动,在芽鞘组织内向上下扩展,穿透内层,并侵入与其相接近的第一片嫩叶,穿透此叶后,又依次侵入穿透新生的第二、第三片嫩叶,直至最后侵入穗部。环境条件如有利于麦株生长发育,则部分叶片和麦穗可能避免受侵。当大麦植株扬花期,病菌的分生孢子落到健株花器雌蕊上萌发侵入,沿柱头延伸至内颖与种子间,或进入种皮。部分菌丝还可经柱头进入子房,最后以休眠菌丝体潜伏于种子内越夏或越冬。在有颖大麦上,潜伏菌丝多在颖片与种皮间,也有位于种皮层及蛋白层中;在裸大麦上,菌丝体多位于果皮与种皮间,或深入蛋白层中。
病害控制 带菌种子是传病的主要菌源,因此要严格注意选用无病良种,重病区要建立无病留种田,繁育无病良种,选用抗病丰产品种。丹麦近年来提出Zita等一批高抗条纹病的欧洲大麦品种,其抗性均来源于Vada及Mineva品种,系谱分析揭示多与抗白粉菌的基因Ml(La)一致,为半显性单基因。另外Freja等品种具有2个增效基因。保加利亚报道,Julia品种对大麦条纹病免疫。印度报道,高抗条纹病的有K12、K226、K341及Azad等品种。病区的种子可用萎锈灵和福美双等进行种子处理,中国现采用石灰水浸种或“402”抗菌剂浸种,效果也好。注意适时播种,适当浅播,合理施肥及开沟排水、降低土湿,提高土温等一系列栽培措施,以创造促进麦苗早出土和不利于发病的条件。

大麦条纹病barley leaf stripe

大麦的一种重要真菌病害。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的禾内脐蠕孢〔Drechslera graminea(Rabenh.)Shenh.〕。有性态为子囊菌亚门的麦类核腔菌〔Pyrenophora graminea(Rabh.)Ito et Kurib.〕。主要危害叶片。病叶上先出现淡黄斑点或短小条纹,后形成从叶片基部直达尖端的与叶脉平行的细长条纹,初起白色渐变黄色最后呈褐色。后期条纹上产生黑色霉层(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菌以菌丝体潜伏种子内越冬或越夏,从芽鞘侵入。播种后土壤温度5~10℃有利病菌侵入。防治措施:种子处理、适时播种和适当浅播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6: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