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大隧(p675.2)
书证引《左传·隐元年》点作: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按:标点可商。依现标点,其意为:庄公入而赋于大隧之中,其容态也乐融融; 姜氏出而赋于大隧之外,其容态也乐洩洩。似不合原文之意。“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当是庄公入隧而赋之诗;“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当是姜氏出于外而赋之诗。试为重新标点,以供参资:
公入而赋: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 其乐也洩洩。”中华书局标点本《春秋左传集解》亦如此标点法,似可取。
隘道名。楚城口三隘之一。流行说法认为是古(六朝时)“义阳三关”之一,在今河南、湖北二省交界之桐柏山脉的一个山口。清人称之为“武阳关”,一说为“黄岘关”。近年有新解,即根据吴师入郢的军行路线,改订于河南南阳盆地东缘的方城山丘陵地南段的某一隘口。参看“冥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