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大观园题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大观园题咏

大观园题咏

题大观园 贾元春


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
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旷性怡情(扁额) 贾迎春


园成景备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
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


万象争辉(扁额) 贾探春


名园筑出势巍巍,奉命何惭学浅微。
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生光辉。


文章造化(扁额) 贾惜春


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
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文采风流(扁额) 李 纨


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
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
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
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


凝晖钟瑞(扁额) 薛宝钗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
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


世外仙源 (扁额) 林黛玉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气象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遭恩宠,宫车过往频。


有凤来仪 贾宝玉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迸砌防阶水,穿帘碍鼎香。
莫摇清碎影,好梦正初长。


蘅芷清芬 贾宝玉


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
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
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怡红快绿 贾宝玉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杏帘在望 林黛玉代拟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红楼梦》 诗歌中最吸引人的部分,就是曹雪芹代人物尤其是代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几个主要人物所写的诗歌。因为这些诗歌也象人物语言一样,完全是性格化了的,显得特别富有艺术魅力。一般说来,诗人若能在诗歌中体现自己的个性,就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 而曹雪芹却还要替书中人物在诗歌中体现各自的个性,这就更加困难了。然而曹雪芹的伟大之处正在于此,他能将拟作写得诗如其人,令读者一看到诗歌,就能知道是哪个人物写的。
《大观园题咏》就是一组人物诗,它们出现在第十八回元春省亲时,是既有其情节规定性,也有其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的规定性的。就情节来说,元春省亲是《红楼梦》中最大的一次盛典,若无诗歌活动,就会显得热闹之中缺乏雅趣,也与“诗礼簪缨”之族的贾家不太相称。就环境描写来说,大观园建筑甫竣,也需要诗歌给这些“天上人间诸景备”的亭台楼阁锦上添花,不然就显得太煞风景了。就人物描写来说,也是作者让他笔下那些诗男才女们小试锋芒,以将诗笔乘风流的大好机会。元春在试才之前就说得很清楚: “我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妹辈素所深知。今夜聊以塞责,不负斯景而己。异日少暇,必补撰《大观园记》并《省亲颂》等文,以记今日之事。妹辈亦各题一匾一诗,随才之长短,亦暂吟成,不可因我微才所缚。且喜宝玉竟知题咏,是我意外之想。此中‘潇湘馆’、‘蘅芜苑’二处,我所极爱,次之‘怡红院’、‘浣葛山庄’,此四大处,必得有章句题咏方妙。前所题之联虽佳,如今再各赋五言律一首,使我当面试过,方不负我自幼教授之苦心。”所谓“不负斯景”、“随才之长短”、“不负我自幼教授之苦心”,正是这种规定性的最好说明。然而以元妃之尊,不去作《大观园记》和《省亲颂》之类的正儿八经的赞颂文章,却要去挥毫吟诗且要众姊妹依例而行,不是有点悖理么?她的所谓“异日有暇,必补撰”的话,只不过是应付皇家的门面话而已。从这里也隐隐约约透露出了这位皇妃对宫廷生活的厌倦与苦闷。不过她的诗实在不行,诚如她所说的,是“聊以塞责”而已。至于宝玉与众姊妹,也是奉命而题的应景之作。脂砚斋说这些诗乃“应制诗”,是一点不错的。这类应制诗既然是奉皇妃之命而作,自然脱不了“颂圣”的格局,是最难体现诗人的个性的。然而曹雪芹却能让人物的个性,冲破这最易束缚个性的应制诗的外壳脱颖而出,写出他们同是“颂圣”,却“颂”得不同。
作者在他们题诗之前先作了这样的介绍: “宝玉只得答应了下来,自去构思。迎、探、惜三人之中,要算探春又出于姊妹之上;然自忖亦难与薛、林争衡,只得勉强随众塞责而已。李纨也勉强凑成一律。”简短的三句话,既介绍了七个人的构思意图,又提示了他们诗作的性格内容。“只得答应”的宝玉是懒于“颂圣”的,他的《有凤来仪》、《蘅芷清芬》、《怡红快绿》三首(《杏帘在望》一首为黛玉代作。应除外)五律之中,只有《有凤来仪》一首的首联“堪宜待凤凰”句似乎是对被册封为贤德妃的乃姊的歌颂,实际上却歌颂了黛玉,因为此诗所歌颂的潇湘馆,正是黛玉后来的居室。所谓“待凤凰”者,正是“待”的这位潇湘妃子。尾联“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不仅可以与三十六回“潇湘馆春困发幽情”的艺术画面对看,而且寓意着对他们纯真爱情的向往了。他如《蘅芷清芬》中的“软”、“柔”、“冷”的命意,似乎是对后来住在蘅芜苑的薛宝钗的调侃; 《怡红快绿》简直就是对“婵娟”、“红妆”的同情与“解怜”了。这些全都与“颂圣”无关。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观园的建筑群里,元春只让宝玉题咏潇湘馆、蘅芜苑、怡红院三处,这是颇能启发人们寻思的,它正象征着宝、黛、钗三人之间的爱情悲剧与婚姻悲剧及其感情纠葛难解难分地搅合在一起。而题浣葛山庄(后改名稻香村) 的 《杏帘在望》一首则与宝玉无关紧要,曹雪芹就让黛玉代拟了。
七人之中,薛宝钗是精于“颂圣”的,她的 《凝晖钟瑞》诗,从遣词用典到构章立意,全是歌功颂德。所谓“芳园帝城”、“华日祥云”、“莺出谷”、“凤来仪”、“宸游夕”、“归省时”,措词真可谓颂的恰到好处。连元春自己对自己作的那首诗都不满意,而宝钗却在诗中赞颂元春“睿藻仙才盈彩笔”,说自己是“自惭何敢再为辞”。不仅如此,她还为了迎合元春之意,建议宝玉将他诗中的 “绿玉”改为 “绿蜡”,因为元春不喜欢 “绿玉”一词。她的性格,不是从写诗、改诗的每句话、每个字里都渗透出来了吗?! 不过也应该承认,用 “绿蜡(翠烛) ”来比喻还卷着的芭蕉叶,要比 “绿玉”准确、形象得多。她在建议修改时还举出了唐人钱珝 《未展芭蕉》诗中用“绿蜡”的例子,况且她的诗单就艺术而言还是很工的,这也说明她的诗才与学力都是很有根底的。
林黛玉是勉强 “颂圣”的,她在 《世外仙源》诗中不得不在尾联写上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的话,但通篇却与 “颂圣”无关,只是流露出她对自然的热爱和灵秀透脱的才思与性格。其中颔联 “花媚玉堂人” 句着一 “媚”字,似也不无揶揄之意。至于代宝玉写的 《杏帘在望》一首,诚如脂砚斋所批: “格调熟练,自是阿颦口气”,“阿颦之心臆才情,原与人别,亦不是从读书中得来”。与宝钗相较,一个凭性情,一个凭学力,各是自家面目。尾联“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与其说是 “颂圣”,不如说是对这 “非其地而强为其地,非其山而强为其山”,“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的稻香村的讥刺,与宝玉对此处的批评正前后照应,而又与贾政和元春对此处的特别欣赏正好相反了。
迎、探、惜、纨的诗都很平常,但却也都有其个性在。迎春木讷无文,短于想象,其诗也空洞无物,却反映了她 “旷性怡情”的拘紧。探春精明英豪有男子风,虽自知 “难与薛、林争衡”,所题咏的 《万象争辉》 却也气势雄浑,与惜春赞美造化之功的诗句显然有别。李纨的诗正如作者所说,是 “勉强凑成”的,很符合她那缺乏才情却很有修养的情况,所题 “文采风流”使人联想到其子贾兰后来的荣贵,至于 “未许凡人到此来”的诗句,也与她寡居守节的身分十分吻合。
☚ 红楼梦曲   海棠诗 ☛
0000916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9:5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