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令官名。汉初,改秦“典客”为“大鸿胪”。景帝时更名为“大行令”,掌接待少数民族与赞襄礼仪等事,属官有“行人”。汉武帝时又将“大行令”改称“大鸿胪”,而改其属官“行人”为“大行令”。曹魏则改称“客馆令”,为大鸿胪卿属官,后世渐废此官。 大行令 大行令官名。汉代置。掌降归蛮夷诸事。《汉书·百官公卿表》: “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景帝中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大鸿胪。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3令、丞及郡邸长、丞。” ☚ 大单于 大罗氏 ☛ 大行令见“大行”(76页)。 大行令dà xíng lìng1、在西汉初称典客,掌归降的各少数民族。景帝中六年改称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改称大鸿胪,又改其属官行人为大行令。见《汉书·百官公卿表》。 2、到东汉,为大鸿胪属官,俸六百石,掌诸郎,负责斋祠傧仪赞导等事。有丞一人,员吏四十人,治礼郎四十七人。见《后汉书·百官志》。 大行令官名。(1)汉景帝改典客为大行令,武帝复改为大鸿胪,详见“大鸿胪”。(2)武帝改行人令为大行令,为大鸿胪的属官,详见“行人令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