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大草原地区印第安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大草原地区印第安人Plains Indians

在大草原地区,印第安人的传统文化区域是从马尼托巴南部密西西比河向西一直延伸到落基山脉,从萨斯喀彻温河流域北部向南至得克萨斯。在这一区域生活的印第安人主要有阿西尼博因人、草原克里人、黑脚人、萨尔西人、葛罗斯-旺特人和苏族人等。加拿大草原地区部落使用的语言属于三个语系:阿尔冈昆语系,使用者有黑脚人、葛罗斯-旺特人、草原克里人和草原奥吉布瓦人;苏语语系,使用者有阿西尼博因人、斯通尼人和达科他苏族人;阿萨巴斯卡语系,使用者主要是萨尔西人。草原地区印第安部落使用的语言比较复杂,即使同一语系内的语言也相去甚远。为交际和沟通的需要,各部落成员还发展了手势语言。19世纪初,大草原北部地区的印第安人约有33000人,后因疾病流行造成大量死亡,使人口有所下降。大草原地区印第安人的历史可追溯到1万年以前。草原印第安人以猎捕野兽为生,其主要捕猎对象为北美野牛。由于大草原得天独厚,牧草丰美,除野牛外还有叉角羚、黑尾鹿、麋、长耳大野兔、草原犬鼠,以及各种飞禽如松鸡、野鹅、野鸭和鹤类。捕猎活动需要不断移动住所,这就形成了具有游牧特点的印第安早期文化。大约在公元200年间,一支善于种植的部落从密西西比河谷迁移而来,到达萨斯喀彻温和艾伯塔的南部地区。这些印第安人使一些新的宗教观念和仪式活动向西北地区传播。这样,史前时代的流动捕猎者与后来的种植者的生活方式、文化一道构成了大草原地区印第安人的历史传统文化的基本模式和基础。在大多数部落里,男、女自然分工,男子外出捕猎野牛,妇女采集可食用植物的根叶和浆果之类,当然还要加工和处理上次捕获的猎物。除马上要食用的外,大部分野牛肉被切成片状,然后晒干储存起来,以备冬季食用;也可将牛肉压碎,拌以脂肪和浆果制成牛肉饼;野牛皮可用来制作衣物、帐篷、皮靴、盾牌等物;野牛的角、蹄、毛、尾以及骨头和筋腱可用来制作工具和生活用品;在没有树木生长的地区,野牛粪还可用作燃料;羚羊皮和麋皮一般用来制作衣物。草原地区印第安部落结构中最小的单位是“一户一家”——住在一个圆锥形帐篷小屋里的所有成员:父母、子女,或许还有一个祖父母辈分的人。而部落基本的经济和政治活动单位则是氏族邦,邦里成员都具有血缘和亲戚关系。通常是妻子加入丈夫所在的邦,反之亦可。各邦都是独立的,并有自己的首领,首领总是那些在猎取食物或抵御敌人进攻中表现突出的人。但首领的所有决定必须得到氏族邦长老议事会的一致同意后才能付诸行动。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各氏族邦都各自行动,只在仲夏时节当大量野牛聚集时,各氏族邦才汇集在一个部落营地里举行有关活动,时间为几个星期。在表演完“太阳舞”后,或在所有部落成员一起出动驱赶野牛群之后,各氏族邦便相互告别离去。到了秋天,各氏族邦分别迁往位于河谷、山脚的居住营地,并在那里度过冬季。在迁居他处时,家庭财产便装在一种狗拉的旧式木橇上运走。居住的帐篷小屋也拆下一并运走。马匹进入这一地区后,人们便建造了更大的木橇和更大的帐篷屋。印第安人在生活中表现出具有鲜明部落特色的艺术创作能力,例如以图案纹身,用染料为布料着色,在帐篷上绘画,在盾牌和生皮容器、木碗上雕刻,制作兽角匙子、石头烟斗,以及修建耸立地面的巨大纪念碑等。博物馆里的精巧华美的印第安人制作物品大多数出自妇女之手。男子一般制作捕猎、战争以及仪式活动所需的器具。草原地区印第安人的宗教观念和各种宗教仪式活动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一个基本信念是动物以及其他自然现象具有某种超自然的力量,但在一定情况下,人们可以获得和利用这种魔力。有时,在一个僻静无人之处不吃不喝,默默祈祷,直至有魔力的保护者在梦境和幻像中出现,这个神灵可能以各种形式出现,如野牛、鹿麋、鹰,甚至苍蝇或蚊子。看不到这些幻像的人就是不幸运的人;而那些频频体验到幻像并由此获得神灵保佑的人就可以成为巫师或巫医。由此可见,寻求梦境和幻像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草原地区印第安人也相信灵魂之说,但对于来生之事却不甚在意。最重要的仪式活动是“包裹仪式”,再就是“太阳舞仪式”。包裹的内容具有特殊的意义,里面可能是一个鹿的胚胎、一只麝鼠、一张鹿皮,或者一只烟杆;还有一种“医药包裹”。获得此类包裹要举行一定的仪式,例如拥有烟杆包裹的人应当在第一个春雷震响之际将其打开,还得遵守某些特殊的禁忌。“太阳舞”一般在每年春末或夏初举行,任何印第安人都可通过该仪式表达自己的信誓或解除一些心中苦痛。在仪式中,人们要去寻找一棵被贞洁而贤淑的妇女砍倒的树,然后将此树当作被打倒的敌人。这位发誓者以及所有陪伴他的人要禁食几天,双目盯着树的顶端跳舞。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草原地区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也发生了许多变化。16世纪时,来自墨西哥的西班牙人将马匹带到南部草原地区,由于部落间的贸易和战争,马匹的使用逐渐北移,在18世纪30年代进入加拿大草原地区。马匹的使用极大地改变了当地印第安人捕猎、厮杀和迁居的方式。与此同时,来自东部的皮毛贸易者还给当地人带来杀伤力很大的火器。在一个多世纪里,毛皮贸易也成为加拿大白人殖民地社会同北部草原地区印第安人进行交往、联系的唯一媒介。毛皮贸易在给他们带来很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源自欧洲的传染疾病。1781年、1819年、1837年、1845年、1864年在北部草原地区爆发和流行的疾病夺走大量印第安人的生命,每次灾难之后,幸存者都面临着传统文化和信念遭受破坏的局面。尽管新组建的西北骑警队1874年进入西部地区,但他们既不能阻止野牛的消失,也无法制止蜂拥而来的定居者在整个大草原地区建立农场和村庄。1870年,联邦政府从哈得孙湾公司买下西北地区,然后通过1871年~1877年间签订的条约从印第安人手中得到土地转让权。到1880年,加拿大草原地区总人口达12万,其中印第安人大约有3万,绝大多数住在保留地里。为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表达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要求,印第安人经过努力建立了一些地方组织。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这些组织不断开展活动,反对政府的压制政策和对他们的处境漠不关心,逐渐地迫使政府改变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印第安人组织开展更多的活动,促使联邦政府重视土著居民的问题。在印第安人保留地里,政府兴办各种经济项目,政府官员也逐渐把更多的行政管理权移交给选出的首领和部落议事会。据不完全估计,到1986年,加拿大草原地区的印第安人至少有6.5万,大约1.6万居住在艾伯塔南部地区,2万居住在萨斯喀彻温南部地区,2.8万居住在马尼托巴南部地区。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7: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