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大脑髓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大脑髓质

大脑髓质

每侧大脑半球皮质的深方都有大量由有髓神经纤维组成的髓质。这些髓质充满大脑皮质、侧脑室和基底核之间的所有空隙,并组成各脑回的髓心。根据其联系,髓质分为三类:联络纤维,联系本侧半球的各皮质区; 连合纤维,连接左右两半球;投射纤维,连接皮质和神经系的其他部分(见“内囊和投射纤维”条)。
联络纤维 皮质下联络纤维分长短两种。短纤维联络邻近的脑回,称为大脑弓状纤维。长纤维多聚合成束,主要有以下几个:
❶扣带,循胼胝体的轮廓走行,从胼胝体下区到压部构成扣带回白质的主部,余部绕过压部,在海马旁回内继续前行到颞极。
❷上纵束又称为弓状束,从额区下部向后弯行经岛叶的上方进入颞、顶、枕叶。在颞叶里它沿壳的背外侧缘走向外囊和最外囊的纤维之间。以后绕过外侧沟的末端,终于颞叶的后上部。此束主要是连接感觉性和运动性语言中枢的联络纤维。
❸下纵束,贴行侧脑室下角的外侧壁,贯行于枕叶和颞叶的全长,将枕叶各回与颞叶各回连接起来。
❹上枕额束,走在胼胝体的下方、内囊皮质下行束的内侧。它把枕、颞两叶与额叶和岛叶皮质连接起来。
❺下枕额束,位于豆状核的腹外侧,它联系枕叶与额叶。
❻钩束,与枕额下束相连续。此束自海马旁回前部和颞极连至额叶眶面(见图)。
连合纤维 包括连接两侧新皮质的胼胝体、连接两侧旧皮质的前连合及连接两侧古皮质的穹窿连合。
❶胼胝体是最大的连合纤维,在中线上其横行纤维在半球间形

大脑联络纤维在额状切面上的位置
1.枕额上束 2.上纵束 3.豆状核 4.枕额下束 5.下纵束 6.杏仁核 7.前连合 8.侧脑室 9.尾状核头 10. 胼胝体 11.扣带

成宽厚的致密板,在每侧半球则散成放射纤维,分布到皮质的所有各部。由于胼胝体的前、后端距额极、枕极还有相当距离,故到额、枕二极的纤维形成U形束,称为额钳和枕钳。自干的后部和压部发出的纤维,被视放射分为上、下部,下部的纤维行于视放射的内侧,成为一条髓质薄板,称为毯。通过心理学和生理学对分裂脑的研究证明、胼胝体在皮质活动的同步化以及视觉性学习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蒙上黑猩猩的眼,让它使用一只手去完成某项活动,它就能立即学会用另一只手去完成它。但切断了胼胝体的黑猩猩就不能把一只手学会的本领立即转移到另一只手,而必须重新学习使用第二只手。这是由于通过手学到本领分别在两半球形成各自的记忆痕迹系统。对侧皮质代表区的记忆痕迹是由传入刺激产生的,在本侧半球是通过胼胝体的联系间接产生的。胼胝体起着把两个半球内各个不同部位沟通起来并结合成统一过程的作用。
❷前连合是一小的纤维束,在正中矢状切面上横越终板,向外侧分为一小的前部和一大的后部,它连接嗅系各结构、杏仁核簇和颞中、下回。
❸穹窿连合位于两侧穹窿脚之间,连接两侧海马和齿状回。
☚ 大脑皮质功能定位   内囊和投射纤维 ☛
大脑髓质

大脑髓质medulla cerebri

亦称“大脑白质”,位于大脑皮质的深部,半球的内部, 由三类纤维组成(即连合纤维、联络纤维和投射纤维)。(1)连合纤维是联系左、右半球皮质的横行纤维,包括胼胝体、前连合等。胼胝体由连接两侧额叶、枕叶、顶叶、颞叶的纤维组成。前连合由连接两侧嗅球及海马回的纤维组成。(2)联络纤维是联系同侧半球各叶、各回之间的纤维。其中连接两相邻脑回的纤维较短,称弓状纤维;长的联络纤维位于髓质的深部,连接同侧大脑各叶间的纤维。(3)投射纤维是联系大脑皮质与脑干、脊髓之间的纤维。有些纤维传导神经冲动是从脑到脊髓的,为下行纤维;有些纤维传导冲动是从脊髓到脑后的,为上行纤维。绝大部分的投射纤维在尾状核、豆状核和背侧丘脑之间聚合成宽厚的白质层,称为内囊。在脑的水平切面上,左右内囊略呈“><”形。内囊是半球内部重要的结构,含有大量上行和下行纤维。因此, 当一侧的内囊损伤时(如脑溢血的血肿压迫),会出现对侧半身偏瘫和感觉障碍。

☚ 大脑   大脑优势 ☛
0000167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34:33